許寧超
(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湖北 黃石 435000)
中國共產黨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著領導核心作用。對于國有企業黨組織來說,貫徹這一精神,就是要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建立和完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制度要求的企業黨建工作的有效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為企業改革和發展提供政治和組織保證。而強化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質量,使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讓國有企業的發展真正起到領導和核心作用。
從國有企業特征上講,這是國有企業社會主義性質所決定的。我國的國有企業同西方企業有著一個顯著的區別,它既是商品生產經營者,要創造最好的經濟效益,又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講究社會效益,在為社會提供必要的物質財富的同時,還要承擔社會責任,而企業黨組織對此負有其他任何組織不可替代的重大責任,這是我們的特色。
從深化改革,實現企業發展目標上講,黨組織發揮著重要的保證作用。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離不開黨組織運籌全局,把握方向;實現國有資產增值的目標上,離不開黨組織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困難和危急時刻,在重大政治、經濟事件和社會問題面前,離不開黨組織駕馭全局,中流砥柱的作用。這說明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全是企業改革、發展與穩定所必需的。
當前我們部分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還是存在著就黨建抓黨建和關門搞黨建的傾向,僅局限于日常性事務工作,黨組織的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工作聯系松弛,使得置身于企業這個經濟實體中的黨建工作,游離于生產經營這個中心之外,要堅持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不能變。國有企業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是堅持黨對企業政治領導的重要形式,是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徑。企業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是一種組織行為,是黨組織按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關系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其目的在于保證、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企業的正確貫徹執行,支持和幫助董事會和廠長(經理)實行民主決策、科學決策,避免和減少決策失誤。
國有企業黨組織在堅持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上應突出抓好三個環節:一是科學界定參與決策的范圍。企業黨組織參與決策的主要問題是:企業經營方針、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重大技術改造、工藝改進方案;財務預決算、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中的重大問題;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選拔使用和獎懲;企業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管理制度制定、修改;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黨組織參與重要問題決策的關鍵要抓住“三重一大”,即重要問題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設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的使用。

企業黨組織參與決策的主要方法是:①黨政主要領導商量決定決策議題。②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職工及有關方面的意見。③在黨委會或黨委擴大會上進行集體研究后,提出意見和建議。④重大問題決策后,黨組織發動黨員和職工群眾,保證決策的實施。建立健全參與決策的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討論、重大問題請示報告、重要情況通氣制度。嚴格黨代會制度、黨委會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職代會制度和干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各項會議制度和管理制度所確定的工作細則、議事規則和議事程序。黨的組織和行政領導必須以對黨、國家和企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努力提高參與決策的能力和水平。
企業黨建工作要及時調整思路,在企業行政的支持和配合下,變“切塊式”為“融合式”、“滲透式”,使企業的黨建工作緊密圍繞生產經營全面展開,把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點,作為企業黨建工作的重點,形成思想上時刻想到“中心”,工作中處處圍繞“中心”,檢驗工作依據“中心”,把黨的工作滲透到生產經營的深層次環節之中,“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以新的姿態,取得工作主動權。
近些年國有企業在建立“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較大進展。然而雖然在形式上實現了“雙向進入、交叉任職”,但實質上黨委會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并沒有做到有機融合,黨建工作只做些“務虛”的事,沒有與促進生產經營增效緊密相連。檢驗黨的建設不是以保障生產經營任務的完成為標準,而是只看黨建工作做了哪些安排,開了多少次會,上了多少次黨課,開展多少黨內活動,使黨建工作囿于“務虛”狹小范圍之內,在黨建檢查的導向性就偏向于看資料、看數據,忽視了黨建工作更多的應該是服務生產經營。
加強黨的建設,必須要將黨建工作由“務虛”向“務實”轉變。一是要在保障生產經營工作上求實績。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要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上,在管理、產量、質量、效益上下功夫,要加強黨員隊伍建設,讓每一名黨員成為一面旗幟,一個標桿,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使黨組織在生產經營工作中出實績。二是在實績考核上講實效。要從制定工作規則和管理辦法入手,把意識形態工作與生產經營緊密結合起來,將考核目標進行層層分解、細化,定期、定性、定量考核。同時還要逐步形成意識形態與生產經營管理部門協調運作機制,把意識形態工作滲透到深化企業改革和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進改革。三是在企業職工利益上辦實事。企業黨組織要始終把代表最廣大職工群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社會保障的各項政策,關心救助困難群體,多為困難職工開展“送溫暖”活動,通過送溫暖、獻愛心等系列活動,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關心、支持職工和困難職工走出困境。
企業發展特別需要年輕的英才不斷涌現出來。要建立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把優秀人才吸引到國有企業中來,要重視人才使用機制,在“選、用、管、汰” 上作文章。
“選”就是選拔優秀人才,提高管理素質。建立組織配置與市場配置結合的選人機制,做到“公開、公平、競爭、擇優”。在選擇人才方式上,形式可不拘一格,積極引入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新理念,采取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并舉辦法,建立新機制,建設人才高地。特別是要選好配強黨政一把手。一個企業的成敗關鍵在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尤其是要有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帶頭人。選好配強黨政一把手。要糾正配班子時“強行政、弱書記”的做法,選拔企業中威信高、能力強的同志擔任黨組織負責人。要選好一大批精通經營管理,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我們企業中來,努力加強三支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企業員工整體素質。
“用”就是用得其所,適人所長。要運用政策、法制和組織手段,大力營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長并充分發揮作用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保證各類優秀人才健康成長,脫穎而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管”就是堅持黨管人才。國有企業人才工作的重點是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宏觀管理,管好人才隊伍建設的全局,抓好人才隊伍建設的大事,著力解決好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問題。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制定和組織實施企業人才工作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把握人才工作的方向。要切實關心人才的工作生活與學習。在工作上,提供好的工作環境和精良設備;在分配上,采取激勵與約束相結合,與經營責任和經營業績掛鉤,實行契約化管理;在學習上,注重培養和繼續教育學習機會,選送優秀人才進修深造。對成績優異人才給予提職提薪,形成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讓各類人才有用武之地而無后顧之憂,充分享有實現自身價值的滿足感,貢獻社會的成就感,得到社會承認和尊重的榮譽感。
“汰”就是淘汰不合格,不稱職的人才。堅持制度創新,在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同時,還要疏通干部“能下”的渠道,疏通人才“出口”。讓不稱職人才,不合格和基本不合格人才下來。
總之,創新現代企業運作機制、人才機制、充分發揮黨建工作作用,保證機制的落實,是黨建創新的根本途徑,是推動企業經濟快速發展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