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運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大隊,新疆 阿勒泰 836500)
借助著大量消耗地球資源,我們的生活較以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也帶來了巨大的難題,隨著資源儲量的逐漸明確,給野外地質勘探工作帶來了困難。地質勘探工作通常在惡劣的環境下進行,如圖1,圖2 所示。野外工作所處環境也較為復雜多變,帶來了多樣的危險因素。工作范圍大,地區多變也使得野外地質勘探的生產安全管理難度較大,導致在野外勘探時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對當前野外地質勘探工作時安全管理進行完善,有利于地質勘探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也是適應社會要求的必然結果[1]。
最開始地質勘驗企業正是依據野外勘探工作而建立。地質勘探工作一般會在偏遠的山區或是戈壁進行,工作的自然環境非常惡劣,這就給工作過程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工作環境的復雜多變也給安全生產管理帶來巨大的影響。就比如在新疆、內蒙古以及青藏高原的相關高海拔或是戈壁灘地區進行地質勘探工作時,由于惡劣氣候以及地理環境的影響,在山區進行工作時,雨季時容易出現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山區的森林中也會存在毒蛇,以及一些蟲子的叮咬,威脅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給勘探工作的進行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在對一些其他的國家進行援助工作時,如非洲,印度等地區,處于熱帶雨林氣候,降雨量多,氣候悶熱,毒蛇,蝎子等有毒動物經常出現,加上不同國家的宗教習俗不同,如果貿然的進行勘探工作,會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不僅不利于勘探工作的進行,也會給勘探工作人員的生命帶來威脅。因此地質勘驗企業應該著重對勘探工作的安全生產管理進行慎重的考慮,結合我國相關章程的安排,借鑒國外的漸進經驗,根據我國目前的現狀,對相關管理制度進行完善,以便對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考慮,以提高工作進行的安全系數,保障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2]。

圖1 野外采礦環境

圖2 地質勘探進一步開發
當前,一部分地質勘探企業對于野外地質勘探工作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存在較大的缺陷,對于勘探作業中的生產,以及企業利益過分看重,而作業中的安全管理方面相對前者來說較為草率。未能將我國的相關政策以及法律法規深入貫徹,沒能落實到野外地質勘探工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野外勘探的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缺乏完善管理制度的意識,安全監督環節不到位,獎罰制度不明確,沒有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對安全生產體制進行完善,導致難以滿足野外勘探工作的需求,造成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不利于安全生產管理的完善。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地質勘探企業迎來了更多的野外勘探工程,一些地質勘探企業會采用工程外包的方式,將野外勘探工程外包給其他相關企業,管理層面上存在著很多薄弱的環節。企業對野外勘探管理工作的斷層,也導致安全生產管理也難以進行,造成不同勘探隊之間任務分配混亂,安全責任難以區分,勘探現場混亂,員工自我約束能力欠缺加上企業本身對勘探工作安全監督制度的缺失,這些會導致野外勘探工作上,一些違章工程環節的出現,增加了野外勘探工作中安全隱患。
在進行野外勘探工作時,所處的工作環境惡劣,工作強度高,由于大多數新就業的員工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難以堅持野外勘探工作。這就造成了企業員工的斷層,導致在職勘探人員年級偏大,產生了不合理的員工年齡分布。這種斷層現象就導致在野外勘探工作進行時人員的缺失,因此只能在工程現場附近招聘大量農民工,由于他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且并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以及安全意識,不熟悉工作的流程,盲目的工作給整個團隊都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另外,農民工在施工時并不能分辨工程數據的準確性,也造成了勘探中的違章作業,降低了野外勘探工作效率。
由于從事地質勘探方面的人員流動性較大,更替頻繁,就導致了難以進行安全事故的普及工作,導致人員的安全意識不到位。在工程數量較多的時候,地質勘探企業會在利益的驅動下,盲目的用人,導致工程普及工作難以落實,進行安全注意事項的培訓,肯定會加大工程的成本,也會造成管理人員主要精力的分散,延誤工期。另外,由于地質勘探企業更加偏重工程施工,對于人員的安全培訓水平整體不高,培訓成果難以得到保證。而政府相關部門目前只是對從事安全管理人員以及某些特殊作業員工進行培訓工作,難以滿足市場對相關人才的需求。
由于地質勘探企業對野外勘探工作實施了承包制,就導致投資方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降低勘探工作的成本,想辦法減少工程的花費項,造成了安全經費不足,加上生產設備老化程度嚴重,施工現場相關的安全保護設施難以得到保證,尤其是施工人員必要的防護設施用品的缺失,進一步加大了工程的安全隱患。一些安全事故由于資金的短缺難以得到及時的改變,野外勘探人員在安全設施不完全的情況下進行工作,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增加。
對地質勘探企業的生產制定安全生產標準,有利于企業對安全管理部門的整改,由以往的經驗管理方式轉變成更加系統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就當前勘探企業的運行過程來看,絕大部分的企業沒有對安全管理具有足夠的重視程度,以往的管理模式和新管理模式融合度較差,沒有將相關的標準和自身的管理工作相結合。導致野外勘探工作的具體環節,管理方式仍然混亂,執行力較差。甚至一些勘探企業未來降低運行過程的成本,仍然保持著以往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隨著我國地址勘探行業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應該積極迎合市場以及政府相關要求,對以往的安全管理模式進行改變。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對地質勘探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以及領導進行安全生產管理重要性的培訓,使得領導層認識到安全生產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在企業未來的平穩發展所具有的作用。依據一個崗位雙重責任的制度,加強對企業的管理工作,確保培訓成果能夠體現在企業的各個層面,落實到野外勘探施工的每一個環節之中,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完善企業對野外勘探安全生產管理相關的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企業對于野外勘驗工作的態度,以及安全生產管理模式。
勘探隊伍人員結構不合理,整體安全素質不高會給整個隊伍工作時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為了保證合理的人員結構,地質勘探企業應該對勘探隊伍選用農民工的標準作出規定,來進行篩選。并且盡量和工作效率高,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外包隊伍達成合作關系。由于從業野外勘探的相關人員,流動性較大,臨時性較強,因此地質勘探企業應該制定完善的培養制度,確保常駐人員定期接受培訓,臨時員工可以及時接受培訓,并且對重點的崗位制定特殊的培訓方針,并且結合受訓人員的工作經驗以及文化程度進行分類,盡可能的減少培訓所需時間, 減少企業所需培養成本。系統的對人員進行培養,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在一個規模較大的勘探項目進行時,通常情況下是多個隊伍同時進行施工,因此實時的安全監督,以及根據工程狀態的實時調整是非常重要的,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監管模式,配備專業的管理人員對于工程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監督,最大程度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的可能性。積極落實安全標準化體系的建設,將標準化體系的細節和具體的工作相結合,提高對安全管理標準化體系的重視程度,結合具體的施工流程進行完善,保證安全標準化運行的最終質量,確保符合地質勘探產業的具體情況[3]。
最近幾年中,媒體對關于工程安全事故的有關報道頻繁報道,特別是野外地質勘探領域。野外地質勘探工作所處的環境較為惡劣,不確定因素過多就會導致工作的危險系數增加。因此對進行野外工作時的安全生產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確保野外工作的安全性,最終實現野外地質勘探安全生產管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