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俠 王靜(通訊作者) 郝英姿 徐紅 王玉婷 張穎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整形美容中心 江蘇 徐州 221000)
現代醫療體系推動了整形外科發展進程,手術引發的醫療事故幾率逐漸增大,尤其是隨著人們維權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的提升,對整形外科的醫療操作安全更加重視。護理風險貫穿手術治療全程,科室應當加大對醫護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其風險意識,使其能夠及時發現潛在的危險因素,并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有效規避,以確保治療安全性與有效性。
將100 例整形外科門診手術患者當作實驗對象,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臨床資料不全、精神意識障礙、惡性腫瘤、配合度差者。隨機分組各50 例,對照組年齡平均28.3±4.2 歲;男性10 例,女性40 例。手術類型:瘢痕切除手術11 例,腋臭手術12 例,自體脂肪填充手術10 例,面部整形手術12 例,其他5 例。研究組年齡平均28.5±4.6 歲;女性39 例,男性11 例。手術類型:瘢痕切除手術12 例,腋臭手術10 例,自體脂肪填充手術11 例,面部整形手術14 例,其他3 例。一般資料比對差異不顯著,P >0.05,可比。
對照組施以常規護理管理,包括健康宣教與心理疏導等。研究組施以護理安全管理,方法如下。
1.2.1 患者干預
涉及以下幾方面;①積極排查高危因素:整形外科門診手術的選擇性與特殊性更強,對術后形態與結果等要求較高,應當加強做好術前咨詢服務與高危因素排查工作,明確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對于整形上癮與期待值高的患者要加強心里疏導。明確患者疾病史等基礎資料,掌握患者手術禁忌,使其身心處于最佳手術狀態。除高?;颊咄?,應當加強高危環節與時段等因素的管理干預,以確保臨床工作順利展開。②規范落實手術確認流程,包括確定手術、知情同意書、術前拍照、術前設計、核對信息等。③飾品管理:金屬飾品在術中易造成灼傷事故,同時會攜帶細菌增加感染幾率,需明確告知患者術前取下所有飾品,尤其是靠近手術部位的地方。
1.2.2 環境干預
涉及以下幾方面;①電灼傷與火災風險防范:明確手術室的著火源、氧化劑與燃料,控制電刀與激光等設備的使用功率,做好電灼傷與火災風險防范。備好電極隔離板,電極片放在靠近手術區的肌肉豐富區域,遠離易燃物品。②跌倒防范:術后有頭暈等低血壓癥狀時,要求患者活動時有家屬全程陪同。行動不便或年齡較大的患者做好保護措施,包括防滑標識與扶手等,必要時用輪椅或推車。③加強環境介紹,消除患者顧慮,提高患者配合度。
1.2.3 醫護人員干預
涉及以下幾方面;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切口感染與無菌操作有著直接關系,醫護人員應當嚴格執行手衛生與無菌操作規程,同時落實三查七對工作,防止出現醫療意外事件。②嚴格執行五常法,落實精細化管理工作。針對于藥品儀器與工作流程等施以精細化管理,在信息系統上記錄手術名稱、手術醫生、患者姓名、手術時間等信息。讓醫護人員明確了解手術具體安排,減少操作失誤與差錯。統一規劃管理手術室藥品儀器等資源,做好標識與放置管理工作。針對于無菌用品與一次性用品等資源,應當嚴格落實常清潔管理與組織整頓等原則,確保資源優化與高效利用。
參照護患糾紛與醫療差錯等指標,了解護理安全管理工作展開成效。比較兩組患者科室護理質量與環境質量。向患者發放自擬滿意度調查,采取百分計,0 ~59 分為不滿意,60 ~89分為滿意,90 ~100 分為非常滿意。分數越高表示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越高。
數據用SPSS19.0 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計數資料分別用(±s)、%表示,分別用t、χ2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16.00%),差異顯著(P <0.05),見表1。

表1 護理結果比對[n(%)]
研究組護理質量評分與環境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2。
表2 護理情況比對(±s,分)

表2 護理情況比對(±s,分)
組別n科室護理質量科室環境質量研究組5091.35±3.8593.38±2.64對照組5081.35±3.1682.58±3.39 t-18.36921.354 P -0.0000.000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4.00%)高于對照組(76.00%),差異顯著(P <0.05),見表3。

表3 護理滿意度對比[n(%)]
美容市場拓展帶動了整形手術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患者數量逐年增多,醫療事故與醫患糾紛問題越發普及。整形手術風險較大,各種不良事件的出現都會影響手術安全與整體效果,在安全管理方面也需要醫護人員密切配合。尤其是在護理管理方面,要求護理人員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在不違背醫院規章制度的基礎上,主動向患者實施人文關懷,滿足患者各項合理需求,提高患者舒適度與配合度,確保優質護理服務高效落實與手術順利進行。為達到這一醫療服務目標,需要醫護人員密切配合,通過培訓與實踐經驗總結、溝通交流等不斷提升團隊凝聚力,以切實發揮醫療資源優勢與服用價值[1]。
溝通交流是避免醫患糾紛的關鍵,有效溝通能夠充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包括對術后效果的心理期望值。要求護理人員掌握高效溝通方法,引導患者主訴心理需求,多了解患者基本資料,及時排除高危因素患者,明確掌握患者手術禁忌,確保手術整體療效,同時規避術后糾紛與投訴情況。流程管理也是促進醫療服務治療持續改進的中重要措施,尤其是在護理管理中積極引入品管圈與循環質量改進等質控管理工具,實現臨床工作中的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并以此作為工作流程與制度完善的依據,確保臨床工作得以護理展開,實現醫療服務質量持續優化。除此之外,不能忽視術前拍照與術后回訪工作的有效落實,以作為手術效果比較與糾紛化解的重要依據。術后回訪時需根據不同手術可能出現問題的節點,來進行做針對性回訪,解答患者疑慮,規避潛在糾紛因素影響,盡可能地提高患者滿意度與信任度[2,3]。
在護理安全管理中,應當積極引入精細化管理手段,明確重點患者、重點時段、重點環節、重點問題等,對臨床工作中的敏感指標施以持續監測,加大不良事件防范力度。加強對門診手術室的日常巡查力度,全程監控手術流程,尤其是手術高峰時段,加強人員安排與在崗情況檢查等工作落實。盡可能地完善考核方案,包括工作效率與工作任務等內容,確保重點安全管理內容有效落實。全面掌握與靈活處理臨床工作信息,實現風險事件的事前預防與事中有效控制,以帶動科室流程管理、風險管理等整體管理水平有效提升[4-6]。
綜上所述,護理安全管理能夠提高整形外科醫療服務滿意度與護理質量,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深入研究[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