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作出重要指示,代表黨中央,對首批機組投產發電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體建設者和為工程建設作出貢獻的廣大干部群眾表示誠摯的問候。烏東德水電站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全面開工建設,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總裝機容量1020萬千瓦,預計年均發電量389.1億千瓦時,計劃于2021年7月前建成投產。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國家能源局連續發文,要求切實做好疫情防控電力保障服務、電力安全生產和煤炭供應保障工作。電力行業廣大員工敬業值守、無畏奉獻,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3天3夜為雷神山醫院通電,5天5夜為火神山醫院通電,37小時為武漢最大方艙醫院通電,守住了疫情防控的電力“生命線”。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攻堅戰中,電力職工沖鋒在前、頑強拼搏,跑出了助力復工復產的電力“加速度”。
2020 年9 月25 日,經國務院同意,《關于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 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的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提出了壓減辦電時間、降低辦電成本、提高辦電便利度、提升供電可靠性等6個方面15條具體舉措和工作要求,明確到2022年底前,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居民用戶和低壓小微企業“三零”服務、高壓用戶“三省”服務,推動用電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據初步測算,3年累計可為小微企業節省投資約1300億元。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2020年2月22日出臺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政策。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黨組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最快速度、最有力行動,堅決執行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政策,將國家抗擊疫情、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紅利落實到每一個電力客戶。據核算,兩家電網公司共計可為一般工商業和大工業企業減免電費595億元,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
《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1.5億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據中電聯預測,截至2020年底,我國煤電裝機總容量為10.7億千瓦,煤電裝機容量控制工作實現預期目標。
2020年11月27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并網成功。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后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并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并網成功標志著我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2020年6月30日,“三區三州”、抵邊村寨農網改造升級按期全面完成,標志著我國農村地區基本實現了穩定可靠的供電服務全覆蓋,供電能力和服務水平獲得明顯提升。通過攻堅項目的實施,“三區三州”、抵邊村寨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7.9%,戶均配變容量超過2千伏安。偏遠貧困地區基本實現大網電延伸覆蓋,農網供電“卡脖子”、低電壓、供電可靠性差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積極助力“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9年9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20年1月1日起,取消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將現行標桿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機制。基準價按各地現行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確定,浮動范圍為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具體電價由發電企業、售電公司、電力用戶等通過協商或競價確定,但2020年暫不上浮,特別要確保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只降不升。同時,居民、農業等民生范疇用電繼續執行現行目錄電價,確保穩定。
豐滿水電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6號機組于2020年9月25日進入商業運行,世界水電史上首個“百米級壩高、百億級庫容、百萬級裝機”大型水電站重建工程實現全面投產發電。重建工程在距原壩址120米處建設新壩,徹底消除了老壩安全隱患,是世界首創。豐滿水電站是我國第一座大型水電站,總裝機100.25萬千瓦,被譽為“中國水電搖籃”。
在2020年全國兩會上,“新基建”作為“兩新一重”的重要內容,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電網企業高度重視“新基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將2020年度投資計劃調增至4600億元,重點向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和“數字新基建”等領域傾斜;發布“數字新基建”十大重點建設任務,2020年總體投資約247億元。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提出,2020~2022年將投資1200億元,抓好22項重點舉措,實施62個重點項目,積極融入和服務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