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雅, 李 想, 周曉靜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 北京 10005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呼吸系統常見病癥,臨床癥狀主要為胸悶、喘息、呼吸困難、氣短、咳痰及慢性咳嗽等,且處于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呼吸系統癥狀會進一步惡化,可誘發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應重視有效治療[1,2]。近年來,BiPAP無創呼吸機在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展,尤其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療中,主要在于其具有有效、安全及無創等優勢[3]。本研究選取12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療中BiPAP無創呼吸機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
1.1一般資料: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研究對象為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12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不同治療方式分為兩個小組,一個小組為對照組,另一個小組為研究組,各60例。研究組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36/24例;年齡52~81歲,平均年齡(66.97±7.71)歲;急性加重時間3~37h,平均時間(15.49±5.93)h。對照組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34/26例;年齡51~82歲,平均年齡(66.84±7.69)歲;急性加重時間3~36h,平均時間(15.34±5.81)h。兩組一般情況無差異,有可比性(P>0.05),所有研究對象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4]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診斷標準相符者;②短期內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喘息加重、氣短及發熱,且伴發黏液膿性痰或者痰液量增加者;③近期未使用其他藥物治療者。排除標準:①伴發嚴重精神病癥者;②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如腎臟、肺臟、肝臟及心臟等;③伴發其他心功能不全、支氣管哮喘等可誘發氣喘、咳嗽的疾病者;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穩定期者。
1.3方 法:對照組:常規治療:給予患者吸氧、鎮咳、解痙、抗感染、化痰平喘及營養支持等,1個療程為1周,共1個療程。研究組:基于常規治療選用BiPAP無創呼吸機治療:采用BiPAP無創呼吸機(GEM3500型,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美國實驗儀器公司生產),于全身放松狀態下戴上鼻/面罩,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對儀器參數進行設置,呼氣壓設定為4~8cmH2O,吸氣壓設定為8~25cmH2O,呼吸設定為8~15次/min,氧濃度設定為30%~50%,每次治療時間控制在3h左右,每日治療2次,1個療程為1周,共1個療程。
1.4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動脈血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D-二聚體、hs-CRP水平與治療后總有效率、不良反應(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發生率。
1.4.1血氣分析指標檢測:選取美國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IL)-GEM3500型血氣分析儀檢測動脈血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
1.4.2D-二聚體、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檢測:選取免疫比濁法及沃芬公司提供的試劑、酶聯免疫吸附法及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提供的試劑盒檢測D-二聚體、hs-CRP。
1.4.3療效評價:臨床療效評價標準:①顯效。治療1周后,咳喘、咳嗽等多種癥狀基本消失,D-二聚體、hs-CRP與血氣分析指標明顯改善。②有效。治療1周后,咳喘、咳嗽等多種癥狀緩解,D-二聚體、hs-CRP與血氣分析指標有所改善。③無效。治療1周后,咳喘、咳嗽等多種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表2 兩組D-二聚體hs-CRP水平比較
2.1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血氣分析指標水平無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動脈血氧分壓更高,二氧化碳分壓更低(P<0.05);研究組較對照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差值更大(P<0.05),見表1。
2.2兩組D-二聚體、hs-CRP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D-二聚體、hs-CRP水平無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D-二聚體、hs-CRP水平更低(P<0.05);研究組較對照組治療前后D-二聚體、hs-CRP水平差值更大(P<0.05),見表2。
2.3兩組療效比較:研究組較對照組治療后總有效率更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n(%)
2.4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無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為一種呼吸系統病癥,從疾病進展方面來看,可將其劃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為穩定期,另一個階段為急性加重期,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進展至急性加重期,其胸悶、咳黃濃痰、咳痰、咳嗽及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癥狀不僅會急劇惡化,還可能出現其他癥狀,且病情危重者可發生呼吸衰竭、中重度肺部感染等多種嚴重并發癥,導致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應重視有效治療[5]。就以往來看,臨床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多選用有創機械通氣及常規治療方式,雖具有一定療效,但有創機械通氣治療極易導致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如氣管食管瘺、呼吸機相關肺炎等,而常規治療方式的整體療效并不理想,因此尋找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式對于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重要意義[6]。
血氣分析指標多用于判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是否存在缺氧及缺氧程度,動脈血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是反映患者肺呼吸功能的客觀指標,可用于評估呼吸功能改善情況[7]。D-二聚體是一種交聯血小板激活及纖維蛋白降解的特征性物質,隨著人體內繼發性纖溶活性逐漸增強,D-二聚體水平也隨之上升;hs-CRP作為一種急性相蛋白,在炎癥因子誘導下其水平可明顯上升,可用于評估炎癥反應[8]。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較對照組治療后動脈血氧分壓、總有效率更高,二氧化碳分壓、D-二聚體、hs-CRP水平更低(P<0.05),提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療中BiPAP無創呼吸機的應用效果顯著,主要在于雙水平氣道內正壓作為一種正壓支持型無創通氣方式,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等特點,BiPAP無創呼吸機經鼻/面罩通氣可為患者提供雙向壓力,治療期間可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壓力機械通氣,確保患者的呼吸道處于通暢狀態,且正壓通氣可持續性刺激頦舌肌機械感受器,在此基礎上增強肌張力,還可通過迷走神經反饋作用緩解肌肉張力,改善氣道通氣狀態,減少氣道阻力,促使肺組織內氧氣彌散與二氧化碳排出,避免肺泡萎陷,提升順應性,緩解呼吸肌疲勞,促使通氣功能快速恢復。除此之外,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無差異(P>0.05),表明BiPAP無創呼吸機對患者產生的創傷非常小,安全性高。
BiPAP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顯著,可有效促使患者肺呼吸功能快速恢復,還可減輕炎癥反應,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但是,由于本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病例的選擇上可能存在一定主觀性,同時受研究對象數量較少、未對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動態評估、隨訪時間較短等因素限制,本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因此還需要更大規模、更長時間的試驗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