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喜, 路 然, 張璐芳
(河北省衛生健康委綜合監督服務中心中醫藥監督處, 河北 石家莊 05007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以下簡稱中醫藥法)作為我國中醫藥界的第一部綜合性法律,它的正式實施首次從法律層面明確了中醫藥的地位,為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吨嗅t藥法》第十二條規定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應當設置中醫藥科室[1]。河北省貫徹《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年至2030年)》實施方案中也提出在綜合醫院要設置標準化的中醫藥科室[2]。為了解河北省省級注冊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開展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河北省衛健委綜合監督服務中心對40家省級注冊的三級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進行了現場調查。
1.1研究對象:河北省13個地市中省級監管的醫療機構共65家。本研究將從需要聯合校驗和行政許可的醫療機構中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40家綜合醫院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填寫調查表:根據《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基本標準》(國中醫藥發﹝2009﹞6號)制作三級綜合醫院中醫藥情況監督檢查表?,F場檢查時由監督人員通過聽取匯報、資料審核和實地調查方式對醫院進行監督檢查,并認真填寫檢查表。調查內容包括:中醫臨床科室設置、人員配備、中藥飲片配備等。
1.2.2質量控制:提前對現場檢查人員進行培訓,了解本次調查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明確調查范圍和指標含義,掌握數據填報辦法和要求,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2.1基本情況:本次調查了綜合醫院40家,涉及石家莊7家,邢臺4家,邯鄲5家,衡水2家,保定7家,唐山5家,廊坊4家,承德2家,秦皇島2家,滄州2家。床位數共47750張,其中中醫床位1033張,中醫醫師451人。
2.2中醫臨床科室設置情況:調查的40家綜合醫院床位數共47750張,其中設置中醫床位數為1033張,占床位總數的2.2%。其中16家(40%)綜合醫院獨立設立中醫病區,12家(30%)綜合醫院中醫床位設置在其他病區或中醫科與其他科室共用病區,12家(30%)綜合醫院未設中醫床位,僅開設中醫門診。設有中醫床位的綜合醫院中僅6家醫院中醫床位數達到醫院標準床位數的5%,占醫療機構總數的15%。中醫床位數最多的醫院設置中醫床位142張,占該醫療機構床位總數的6%,中醫床位比最高的為9%。其中9家醫院中醫床位數占床位總數的比例不足1%。
2.3中醫專業人員配備情況:調查的40家綜合醫院中醫床位總數為1033張,中醫類別醫師為451人,即每床配備0.44名中醫類別醫師。調查的40家綜合醫院中僅14家達到了《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基本標準》規定的中醫臨床科室每床至少配備0.4名中醫類別醫師和護士的標準。其中8家綜合醫院中醫類別醫師及護士均達不到每床配備0.4的標準。

表1 各綜合醫院中醫專業人員配備情況
2.4中醫藥技術開展情況:參與調查的綜合醫院在開展中醫診療方面主要是以針灸、推拿和火罐等基本項目為主,其他項目如穴位貼敷、中藥灌腸、敷熨熏浴等技術只有小部分綜合醫院開展。在中藥飲片配置方面,調查顯示,40家綜合醫院平均配備的中藥飲片品種數為251.52種。33家綜合醫院提供中藥飲片服務,其中常用中藥飲片品種達到400種以上的有13家,占醫療機構總數的32.5%。不能提供中藥飲片服務,僅有中藥顆粒的有7家,占醫療機構總數的17.5%。
3.1進一步加強中醫臨床科室建設:中醫學近二十年來形成的“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以及辯證施治、綜合施治的診療模式對一些疑難雜癥、功能性疾病、慢性病、心理問題及非手術期治療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和特色。此外在突發性公共事件中,無論是在SARS爆發,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還是如今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流行,中醫藥的作用更是得到了公認。中醫藥的早期介入、全程介入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3]。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充分釋放市場活力,是促進中醫藥事業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任務。《中醫藥法》明確規定綜合醫院應當設置中醫藥科室。《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基本標準》中規定中醫臨床科室作為醫院的一級臨床科室,必須要有床位,而且不得低于醫院標準床位數的5%[3]。綜合醫院一般擁有先進的醫療技術及現代化的醫療設備,專業化的人才結構,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為中醫科設置提供堅實的后盾,運用現代醫學技術,結合中醫理論辨證施治,實行中西醫互補,把中西醫治病的長處有機結合起來,實踐傳統醫學的精粹。中醫和西醫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明顯特色和顯著優勢。因此,在綜合醫院設置中醫科室并開設一定數量的中醫床位是保障中西醫結合,中西醫并重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促進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綜合醫院中醫科室床位管理模式有三種,一種是中醫科獨立設置中醫病房,獨立動作,也有與相關處室共建一個科,或在某一科室下設若干床位,更有不設中醫床位,僅開設中醫門診。在對我省調查的40家綜合醫院中有18家獨立設置中醫床位,占45%,其中僅有6家綜合醫院中醫床位數達到醫院床位總數的5%,占醫療機構總數的15%。因此綜合醫院應抓住此契機,加強中醫臨床科室建設,促進其建設的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同時推動中西醫資源整合及臨床協作,全面提升中西醫結合服務能力。
3.2重視中醫專業人員隊伍建設:中醫藥要傳承要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培養。一直以來,由于中醫藥的廉價使得綜合醫院疏于對中醫科室的建設和發展,以及“重西輕中”的培養模式使中醫專業人才流失嚴重。所調查的40家綜合醫院僅35%的綜合醫院達到每床配備0.4名中醫專業人員的標準,說明綜合醫院中醫專業技術人員配備明顯不足,應重視和加強中醫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首先,積極引進中醫專業高層次人才,擴大中醫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培養方式上采用多種措施提高現有中醫人員技術水平,如鼓勵中醫專業人員繼續深造學習,接受高層次的學歷學位教育,到上級醫院學習、培訓或參加一些全國性的學術交流會議及專業培訓班。其次,完善中醫師承制度,采用師帶徒的方式繼承和傳承中醫名家的學術經驗和技術特長,促進人才成長。吸引和鼓勵名老中醫專家及一些長期服務于基層的中醫藥專家通過師承的方式培養多層次中醫骨干人才。另外,還應進一步針對西醫人員及中醫病房的護理人員舉辦中醫藥知識的培訓班,使其更加的了解中醫,從而拓寬診療思路,豐富診療手段,滿足患者的就診需求[4]。總之,要制定良好的政策鼓勵中醫藥人才不斷成長,通過“西學中”、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培訓等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5]。同時在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增加中醫藥的比例等??傊?,綜合醫院應創造積極向上的內外環境,制定優惠政策,完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中醫人才隊伍建設。
3.3加強對中醫藥適宜診療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中醫藥對于預防、治療一些慢性病、老年病、疑難雜病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中藥注重君臣佐使、性味歸經,通過炮制改變藥物的效能和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中醫診療手段一般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無不良反應,適用廣泛。近些年,隨著人們的養生保健意識越來越重,中醫藥診療技術越來越受人們的青睞。但是,一些醫院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缺乏對中醫藥診療技術的政策保護,使得中醫藥服務被消減,中醫藥診療技術難以得到應用和推廣。所調查的40家綜合醫院中大部分醫療機構中醫技術服務僅限于針灸、推拿、拔罐等小項目,而對穴位敷貼、敷熨熏浴、中藥灌腸等技術應用很少,在中藥飲片的配置上有三分之二的醫療機構中藥飲片配置不足,且有17.5%的醫療機構未提供中藥飲片服務,僅有中藥顆粒代替。可見綜合醫院加強對中醫藥適宜診療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極為迫切,政府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給予一定的政策保證,如改革中醫藥價格機制,合理確定中醫藥服務項目收費,繼續不取消中藥飲片藥品加成,擴大中醫藥服務項目報銷目錄[6]。加強對中醫臨床診療技術的篩選及培訓,并且對其目錄及技術操作規范進一步完善。同時挖掘、整理中醫藥民間特色診療技術,保護中醫藥百年老字號,并對其進行研究評價及推廣應用。此外,開展中醫藥科學研究,開發一批遵循中醫基礎理論的診療儀器和設備,探索基于經典名方并適應中藥特點的新藥的開發,加強中西醫結合,促進中醫藥的傳承和創新。
3.4加大中醫藥文化宣傳及法律知識普及:綜合醫院開設中醫臨床科室是發展中醫藥、實施中西醫并重方針的重要舉措。加強中醫藥在治未病及養生保健等方面的作用與宣傳,有利于增加人們對中醫藥文化的認識,更好的學習中醫藥、利用好中醫藥。綜合醫院的中醫藥不同于中醫院的中醫藥,綜合醫院的中醫藥人員少,所受中醫藥的熏陶相對亦少一些,因此,在綜合醫院首先要展現中醫藥文化特點,無論從科室建設和臨床實踐都要體現中醫藥特色[7]。此外,通過多種形勢開展中醫藥文化宣傳,增加公眾對中醫藥文化知識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中醫養生保健意識。同時要加強對外交流和合作,使中國傳統醫學走出去,促進“一帶一路”,吸引國外留學生來中接受多層次教育、業務培訓及臨床實習,使中醫藥成為與世界文化交流的橋梁。加強中醫藥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及普及,利用現場監督檢查向醫療機構宣傳和普及中醫藥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提高綜合醫院領導干部的認識,提高綜合醫院對中醫藥建設發展的重視程度,促使綜合醫院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開展中醫臨床科室標準化建設,完善規章制度,使綜合醫院中醫藥臨床科室設置、設施設備及服務能力能夠滿足當地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基本需要。
3.5加強中醫藥監督管理工作:中醫藥監督是中國衛生監督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法作為首部體現我國中醫藥特色的綜合性法律,不僅在制度安排上進行了多項創新,充分釋放了市場活力,使中醫藥監督執法有了更堅實的法律依據,同時也為衛生監督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綜合醫院中醫藥監督是中醫藥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醫院要依據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規定重視中醫臨床科室建設,推行中醫臨床科室建設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同時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法依規執業,全面提升綜合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作為監督執法機構,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要立足扶持與規范并存,保護人民健康為宗旨,準確把握中醫藥法內涵,在中醫藥原創思維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為目的,把握好執法尺度。一方面要著力提升中醫藥監督執法能力和水平,加強隊伍建設。中醫藥博大精深,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就要求中醫藥監督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衛生健康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又要具備一定的中醫基礎理論及相關專業知識并熟練運用到中醫藥監督執法中去。同時加強人員業務培訓,線上與線下培訓相結合,全面提升中醫藥監督執法人員業務水平和執法能力[8]。另一方面要轉變監督思路,創新監督方式,大力推行雙隨機監管。強化服務意識,堅持監督執法與服務相結合,利用現場監督檢查或培訓的方式為醫療機構提供中醫藥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增強其法制觀念。建立相關信息平臺,做到早發現、早反饋、早處置。建立不良執業記錄制度、負面清單制度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提高輿情監測和服務能力,及時掌握社會信息動態,為促進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