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城市多樣性增加了流動人口的居留意愿嗎?
——基于“大眾點評網”的大數據分析

2021-01-04 06:57:14胡映潔安頔
上海經濟 2020年6期
關鍵詞:影響研究

胡映潔 安頔

(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上海 200020)

一、研究背景

流動人口的遷移是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朱宇與林李月,2019)。回顧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歷程,以“農民工”為主的流動人口群體,是快速城鎮化、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2019年農民工監測報告,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9077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7425萬人、占比約60%,絕大多數農民工的就業地為城鎮。進入新時期,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制定了推進符合條件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等具體指導方案。

在這一背景下,研究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的影響機制具有重要意義。盡管我國戶籍制度改革、人口遷移的制度障礙已顯著弱化,流動人口仍不能均等地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蔡昉,2017)。近年來,在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指引下,越來越多的城市放松落戶政策,但城鎮流動人口中仍有相當比例不愿遷移戶籍的情況存在(朱宇,2004)。如何實現破除戶籍制度限制之后,使流動人口實現在城鎮居留的意愿,對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的影響機制,成為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

在理論研究方面,國外學術界針對人口遷移流動,已經積累了大量理論研究成果。經典理論包括“推拉理論”“二元經濟結構理論”“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社會融合理論”等研究理論成果(Massey et al,1993;Fu et al,2012)。針對我國規模龐大的流動人口,國內學界尚未從理論視角形成一個得到一致認可的分析框架(李振剛,2014)。現有實證研究大多基于推拉理論、城鄉二元結構理論和新勞動力經濟遷移理論等經濟學、社會學理論,對流動人口的居留意愿進行解釋(湛東升與張文忠等,2017)。

實證研究方面,學者們基于理論框架,從多層面、多角度來考察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的影響因素(毛豐付與盧曉燕等,2017)。國外學者關注到中國城市中大量流動人口群體的居留意愿問題,研究了包括鄰里關系、社會參與、隨遷家庭成員、經濟因素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機制(Fan et al,2011;Wu et al,2012;Chen et al,2019)。過去20年中,國內學者的關注重點從早期戶籍制度的阻礙,2005年以后拓展到更加廣闊的非戶籍影響因素,包括勞動力市場、自身人力資本、家庭生計條件等因素考察對其居留意愿的影響(朱宇與林李月,2019)。

本研究將已有研究中居留意愿的影響因素歸納總結為三方面:

(1)個體、家庭屬性特征。國內學者針對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的研究,大多基于推拉理論框架,形成較為共識的顯著影響因素,包括個體特征(年齡、性別、受教育水平等),經濟特征(個人和家庭收入、職業類型等),家庭特征(婚姻狀況、隨遷成員、住房情況等),流動特征(流動時間、流動范圍等)。學者們也逐漸關注到流動人口的內部分化,不再把流動人口作為一個整體對待。關注包括代際差異、就業狀態、年齡等不同類型群體的差異(陳軼與張銜春等,2015;卓瑪草與孔祥利,2016;胡映潔與安頔,2019)。

(2)主觀感知、社會融合特征。一些學者在推拉理論的基礎上,從社會融合理論視角對研究內容進行擴展,納入文化融合、社會經濟融合、心理融合、生活滿意度等主觀因素,主觀融合的程度將直接影響其居留意愿的選擇(錢文榮與李寶值,2013;王朋崗,2015;湛東升與張文忠等,2017)。

(3)流動地城市特征。一些學者在影響機制的研究框架中,加入流入地、流出地(主要是流入地)的城市、區域特征,包括經濟發展、公共服務、包容度等方面因素(林李月與朱宇,2016;古恒宇與肖凡等,2018)。

表1 國內學者針對流動人口居留意愿定量研究的影響因素總結

在流動地城市具體特征指標之外,有學者在實證研究中分析城市多樣性與流動人口集聚的關系。隨著網絡大數據技術手段的發展,有學者選擇大眾點評網餐飲業數據來研究城市多樣性特征和影響機制。例如,有學者關注地級城市餐飲業分布格局,研究發現餐飲規模在城市層面存在空間自相關性、異質性,影響因素重要性從大到小為經濟水平、旅游活力、人口集中水平、產業結構、城鎮化水平(夏令軍與劉艷芳等,2018)。也有學者使用大眾點評數據作為城市不可貿易品多樣性的測度、作為消費多樣性福利的代理指標,研究發現城市人口的集聚、流動人口比重的增加,提升了對不可貿易品的多樣性需求,給城市帶來更大多樣性福利,當限制流動人口流動時會給大城市帶來更大的損害(李兵與郭冬梅等,2019)。

綜合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嘗試從兩個方面進行擴展:

第一,選取全國范圍進行研究,關注城市特征的影響機制。國內學者關于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研究,主要選取個體、家庭等微觀視角,較少考慮城市間宏觀因素影響及作用機制。但從全國范圍來看,盡管流動人口特征變量對居留意愿的影響大于外部城市因素,社會經濟水平高、包容性強的流入城市中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更強(古恒宇與肖凡等,2018),不同城市中流動人口定居意愿的影響機制存在較大區別(林賽南與梁奇等,2019)。同時,隨著國家衛健委的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申請的逐步開放,越來越多學者開始關注城市宏觀因素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因此,本研究認為有必要從宏觀研究視角切入,關注城市特征因素,為城市層面的流動人口“市民化”政策制定提出建議。

第二,考察城市多樣性對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的影響機制,研究城市多樣性對包容性發展的作用。現有研究中,學者們主要從消費需求角度進行考察,研究城市人口規模增長、流動人口集聚對城市多樣性的影響。也有學者發現,城市規模集聚帶來包容性發展,即城市的規模經濟有利于提升勞動者個人就業概率,能夠將更多勞動力“包容”到經濟增長的過程(陸銘與高虹等,2012)。本研究認為,城市多樣性因流動人口集聚而豐富,反過來也是城市包容性發展重要的綜合性、代表性指標,有必要考察其對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的影響。

因此,本研究擬以全國地級以上城市流動人口為研究對象,考察在不同城市之間,城市多樣性指標對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的影響,并按照不同年齡、教育程度和職業差異進行分組,研究不同群體流動人口之間受到城市多樣性因素影響的差異性。

二、研究設計

(一)理論假設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取城市餐飲業價格分散程度和餐飲業品類兩個指標,來衡量城市多樣性程度。

(1)餐飲業價格分散度。用城市中餐飲業人均消費的分布相對于正態分布偏離的峰度系數進行衡量。由于不同價格的餐飲店對應著不同層次的消費品質,價格的分散意味著不同消費水平、品質需求的人都能在城市內找到能滿足自己需求的餐飲店,即城市餐飲店的業態分布包容不同消費水平人口的能力。因此峰度系數越高,表明價格越集中,城市餐飲業多樣性越低,消費水平及品質的選擇越同質化,對于流動人口的消費和就業兩方面均會形成消極作用,不容易產生定居意愿;相反,峰度系數越低,表明價格越自然分散,城市餐飲業多樣性越高,越容易產生定居意愿。本研究提出的第一個假設,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城市餐飲店人均消費分布的峰度系數越高,則流動人口在此地長期定居的意愿越弱。

(2)餐飲業品類多樣性。這一指標借鑒生態學中衡量生物多樣性的Shannon-Wiener(香農-威納)指數來測度城市餐飲店的品類多樣性。具體計算方式為:。其中,s為城市餐飲店的總品類數,pi為第i類餐飲店在所有餐飲店中的數量占比。該指標與價格分散度原理類似,一個城市內餐飲店的多樣性越高,如川菜、云南菜、江浙菜等同時涉及地域文化和口味喜好文化的品類,以及咖啡廳、自助、蛋糕店等涉及消費類型的品類,其組合的多樣性越高,則表明城市餐飲業態對不同文化的人有更強的包容性,進一步從消費需求、就業機會等方面對流動人口的居留意愿產生積極作用。本研究提出的第二個假設,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城市餐飲店品類多樣性越高,則流動人口在此地長期定居的意愿越強。

圖1 研究框架思路

本研究以流動人口的居留意愿為因變量,重點考察餐飲業價格分散度與品類多樣性兩個自變量,同時結合學者總結的個體、家庭屬性特征,控制流動人口的個體特征、家庭特征、經濟特征及流動特征四方面因素,進行回歸分析。分析方法上,本研究選用二元Logit離散選擇模型(假設個體做出居留意愿的選擇基于效用最大化)進行回歸分析。回歸模型為:

其中,w為流動人口的長期居留意愿是否選擇“打算”,α為常數項,Xk為自變量、包括多樣性指標和控制變量,βk為自變量對應的系數,K為自變量個數,u為干擾項。為了研究不同屬性群體居留意愿影響因素的差異性,本研究針對年齡、受教育程度和職業類型進行分類,在總體樣本回歸基礎上進行分組回歸。

(二)研究數據與變量選取

本研究使用國家衛健委2015年全國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動態監測調查(MDMS)數據。該調查根據流動人口衛生計生服務管理工作和政策研究的需要,在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流動人口較為集中的流入地抽取樣本點,采用分層、多階段與規模成比例的PPS方法開展抽樣調查。針對流入地居住一個月以上、非本區(縣、市)戶口的15周歲及以上的流入人口,調查樣本量為20.6萬個。調查內容包括流動人口的個人特征、家庭特征、收入與工作以及社會保障情況等。

大眾點評網(http://www.dianping.com/)成立于2003年,是第三方消費點評網站,數據齊全、覆蓋面廣,是分析城市多樣性理想的數據來源。已有學者使用經濟普查數據中的餐飲企業個數與大眾點評網的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認為其餐飲業信息可以代表全國總體情況,并且流動人口可能是菜品多樣性的重要決定因素(李兵與郭冬梅等,2019)。本研究采用開源的網絡爬蟲框架,獲取大眾點評網每個城市中餐飲店鋪信息,數據獲取時間為2017年12月;由于大眾點評網站數據由商戶、平臺、消費者實時報告更新,難以獲得統計意義上的準確時點數據,也難以和流動人口調查數據的2015年時間節點相一致、存在一定“時差”。不過,本研究選取度量城市多樣性的指標為價格和品類的分布指數指標,而非餐飲業店鋪和品類規模,短時間內的變化波動相對較小。

本研究進一步對流動人口調查中原始數據進行處理。針對居留意愿,以調查問卷中“您今后是否打算在本地長期居住(5年以上)”一問為統計依據,將“不打算”與“打算”回答分別賦值為“0”與“1”,表示流動人口的居留意愿(總體20.6萬個樣本中有約6.2萬樣本的意愿回答為“沒想好”,在本研究中不作為重點研究內容,進行剔除處理)。流動人口的個人特征、家庭特征、經濟特征以及流動特征等四個方面。其中需要說明的是,教育程度分為“未上過學/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研究生以上”,分別賦值為“1/2/3/4/5/6/7”;婚姻狀況原卷包括“未婚/初婚/再婚/離婚/喪偶”多種情況。考慮對填卷人生活的實際影響,簡化為“不在婚/在婚”兩種情況,分別賦值“0/1”;收入水平以“您家平均每月總收入(稅后)為多少?”“單位每月包吃大概折算為多少?”“單位每月包住大概折算為多少?”三個問題為依據,加總直接收入、單位包吃折算收入和單位包住折算收入,獲得家庭折算月總收入。

表2 變量選擇與賦值說明

綜合以上兩方面數據來源,本研究從“全國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動態監測調查”2015年數據中獲得了386個地級以上城市206000份問卷樣本,與大眾點評的城市餐飲業數據進行匹配,剔除數據缺失和異常樣本,最終有效樣本為112793個。根據386個抽樣城市的大眾點評數據,計算出各個城市的餐飲業價格分散度與品類多樣性。根據計算結果,可以看到一線大城市、省會城市大多擁有更低的價格分散峰度、更高的品類多樣性,表明這些城市擁有更高的多樣性特征,這一點與學者的已有研究相一致。

表3 連續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表4 類別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為考察城市多樣性因素在不同類別流動人口群體中作用的差異,本研究將流動人口按照年齡、受教育水平、職業類型進行分組。其中,針對年齡按照45歲為界,劃分為新生代流動人口組(年齡在45歲及45歲以下)和老生代流動人口組(年齡在45歲以上);針對受教育程度,以大專教育水平為界,劃分為高等教育組(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水平),和非高等教育組(僅受過高中及以下教育水平);針對職業類型,將流動人口劃分為辦事人員(包括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公務員、辦事人員及有關人員)、經商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包括商販、餐飲、家政、保潔、保安、裝修人員)、制造業人員(生產、運輸、建筑及其他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農業、無固定職業以及其他人員則未統計在內。從分組統計來看,在各個組別中,新生代流動人口組、高等教育組擁有更高的居留意愿,職業類型分組中制造業組的流動人口居留意愿顯著低于其他三種職業類型。

表5 各個組的居意愿描述統計

三、實證結果

(一)全部樣本的城市多樣性影響分析

為了研究城市多樣性因素對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的影響,本文首先采用全部樣本進行了4次回歸。模型1為僅選取所有控制變量進行回歸,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城市餐飲業價格分散度變量,模型3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城市餐飲業品類多樣性變量,模型4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城市餐飲業價格分散度和品類多樣性兩個變量。

從4個模型回歸的結果來看:

第一,在4個模型中各個控制變量的顯著程度和作用方向基本一致,總體顯著性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卡方檢驗,擬合優度水平與其他實證研究結果相近,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穩健性;

第二,7個控制變量全部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其中僅年齡這一變量是負向影響外、其他6個變量均為正向影響,這一結論與已有實證研究中的結論基本一致,表明模型設定具有較強可信度;

第三,針對本研究重點考察的兩個解釋變量,價格分散度和品類多樣性,在單獨加入和一并加入模型的情況下,在1%的置信水平下通過檢驗。從4個模型的擬合優度水平來看,加入這兩個解釋變量后擬合優度均有所提高。兩個變量在各模型中作用方向也保持一致,價格分散度為負向影響、品類多樣性為正向影響。因此,可以印證前文中兩個理論假設:一是城市餐飲價格分散度指標越高,則流動人口在此地長期居留的意愿越弱;二是城市餐飲品類多樣性指標越高,則流動人口在此地長期居留的意愿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使用這兩個結構指標來衡量城市多樣性程度。已有研究是基于城市尺度、使用總量指標(城市餐飲業商戶數量、種類數量)來證明人口的集聚從消費端顯著促進了城市多樣性。但對于個體、家庭而言,是難以感知、接觸城市中全部餐飲業態,而是更傾向于考慮生活交往范圍內的業態類型。從這一角度來看,兩個多樣性指標表征的是城市多樣性帶來的包容性發展——城市能否滿足不同人群(尤其是流動人口)在不同價格層次、不同偏好類型的消費、就業需求,而更加平坦的價格分散水平、更加豐富的品類多樣性具有包容更多群體定居的可能性。結合已有研究結論,城市多樣性指標暗含了這樣一個機制:流動人口進入某個城市,帶來了針對其消費層次、消費偏好的多樣化商品集聚(尤其是不可貿易品);城市多樣化的提升,讓城市能夠包容這些流動人口,為其留在城市“生根發芽”提供“土壤”,也促進了更多流動人口進入城市、“落腳”城市。因此,本研究的兩個假設可以進一步說明,流動人口的集聚為城市帶來消費多樣性,而城市的多樣性特征為城市帶來包容性發展的基礎,能夠促進流動人口在城市中定居。

表6 變量回歸結果(總體樣本)Tab 6 regression results(the overall sample)

(二)城市多樣性影響的代際差異

針對代際差異,本研究進行了四組回歸,其中模型5、6針對新生代組(45歲及以下),模型7、8針對老生代組(45歲以上、不含45歲)。根據總體樣本回歸結果,每個組進行兩次回歸,僅有控制變量的回歸和加入兩個城市多樣性指標的回歸。

首先,每個組內部兩次回歸中控制變量的顯著水平和作用方向都是一致的,總體顯著性、擬合優度水平與總體樣本回歸結果相近,模型設定上具有的穩健性。

第二,在兩個組別之間來看,控制變量的影響存在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婚姻狀況和子女數量兩個變量。婚姻狀況和子女數量在新生代組中1%的顯著水平下為正向影響,在老生代組中婚姻狀況、子女數量兩個因素均不顯著。總的來看,新生代組中家庭特征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老生代組中家庭特征因素的影響不顯著。可能的原因為:新生代流動人口的子女處于年幼階段,對城市公服設施、未來發展機會有更強需求,呈現更高的居留意愿;老生代組子女年齡相對較大,不少已經成年、擁有自己的家庭,家庭因素的影響有所減弱。

第三,城市多樣性因素對兩個組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的影響差異不大,與總體樣本結果基本一致。在1%水平下,價格分散度指標顯著負向影響,品類多樣性指標顯著正向影響。

表7 變量回歸結果(年齡分組)

(三)城市多樣性影響的教育差異

針對教育差異,本研究同樣進行了四組回歸,其中模型9、10針對非高等教育組(僅受過高中及以下教育水平),模型11、12針對高等教育組(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水平)。同樣對每個組進行兩次回歸。

首先,每個組內部在兩次回歸中控制變量的顯著水平和作用方向都是一致的,模型設定上具有良好的穩健性。

第二,兩個組之間控制變量的影響存在一定差異性。性別因素對非高等教育組在1%水平下是顯著正向影響,對高等教育組在5%水平下是顯著正向影響。婚姻狀況因素對非高等教育組在1%水平下是顯著正向影響,而在高等教育組中不顯著。其他控制變量均在1%水平下顯著、且影響方向一致。可能的原因是:高等教育組流動人口在就業方面具有更強自主選擇的可能性,個體在結婚之后需要開始考慮在城市中落戶、購房等“安家”的成本,因而可能遷移到其他城市或回老家發展;婚姻為家庭帶來更多社會資本的同時,也從家庭發展的角度給居留意愿帶來負面影響。在網絡媒體中報道的一線城市青年選擇“逃離北上廣”,也從側面佐證了這個可能性1百度百科,“逃離北上廣”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0%83%E7%A6%BB%E5%8C%97%E4%B8%8 A%E5%B9%BF/83699?fr=aladdin。需要注意的是,子女數量這一指標在兩個組別中均為顯著正向影響,可能的原因是擁有后代的個體已經選擇了希望留在城市中發展,從子女成長、發展的角度子女數量對其居留意愿具有顯著正向作用。

第三,城市多樣性因素對兩個組居留意愿的影響方向和顯著水平,與總體樣本結果基本一致。可以看到,對于高等教育組中價格分散度和品類多樣性兩個指標的系數是非高等教育組的2倍以上,城市多樣性因素對于高等教育組居留意愿的影響更突出。

表8 變量回歸結果(教育分組)

括號中為標準誤,*** p<0.01, ** p<0.05, * p<0.1

(四)城市多樣性影響的職業差異

針對職業差異,本研究進行了八組回歸,分別針對四類不同職業(辦事人員組、經商人員組、商業服務業組、制造業組),每個組進行兩次回歸。

首先,每個組內部兩次回歸中控制變量的顯著水平、作用方向基本一致,模型具有良好穩健性。

第二,兩個組之間控制變量的影響存在一定差異性,核心體現在性別和婚姻狀況兩個指標上。在四個組別兩個指標系數中,除了婚姻狀況在商業服務業組中1%水平下顯著正向影響,其他均為不顯著。可能的原因是,職業分組后性別影響因素不顯著,根據樣本中性別統計,商業服務業女性比重最高、經商人員中次之;以婚姻狀況為代表的家庭社會資本,對辦事、經商、制造業等職業影響不顯著。

第三,城市多樣性因素對四個組居留意愿的影響方向和顯著水平,除經商人員組外的3個組的結果與總體樣本結果一致。經商人員組中,價格分散度指標不顯著,品類多樣性在1%水平下具有顯著正向影響、且系數要明顯高于其他3個組。可能的原因是經商人員消費水平較高,對餐飲業價格多樣性不敏感,但是對品類多樣性較為敏感。例如,浙江省義烏市,作為全球重要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常駐的外籍人員達到1萬多人,匯集了中東、韓國、日本、印度等多個國家及地區美食,也開始為外籍商人提供各類國際化服務2搜狐網,“數十萬全球客商扎堆 義烏如何創新外籍人士服務?”,https://www.sohu.com/a/361620258_120057095。

表9 變量回歸結果(職業分組)

四、結論與啟示

當前流動人口的城鎮居留意愿課題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已有研究大多關注個體、家庭特征因素的機制,對城市間的宏觀因素關注不足。本研究以城市多樣性作為切入點,嘗試在已研究驗證的人口集聚帶來城市多樣性這一結論的基礎上,拓展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研究框架,分析城市多樣性對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的影響,進而印證城市多樣性能否促進城市包容性發展。

本研究驗證了兩個假設,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條件下:一是城市餐飲店人均消費的價格分散度(峰度系數)越高,則流動人口在此地長期定居的意愿越弱;二是城市餐飲店品類多樣性越高,則流動人口在此地長期定居的意愿越強。在不同組別的分析中,城市多樣性特征對受高等教育和從事經商的流動人口影響更為突出。結合已有研究中對城市多樣性、城市規模集聚帶來包容性發展的判斷,可以進一步說明:流動人口的集聚,為城市帶來規模效益和多樣性,而城市的多樣性成為城市包容性發展的基礎,對流動人口在城市定居具有積極作用。

本研究的結論對城市層面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在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指導下,各大城市逐步放開落戶限制,采取了“打分”等方式為外來人口提供獲得戶口的途徑;另一方面,多個城市開啟“人才爭奪戰”3百度百科,“人才爭奪戰”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6%89%8D%E4%BA%89%E5%A4%BA%E6%88%98/22456522?fromtitle=%E6%8A%A2%E4%BA%BA%E5%A4%A7%E6%88%98&fromid=22586113&fr=al addin,希望在我國人口增速放緩背景下,引進和留下高素質、專業性人才,緩和社會老齡化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的政策制定、規劃編制需要關注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的影響因素。

本文提出如下幾點政策建議:

一是關注和保護城市多樣性特征,推進包容性發展(尤其超大城市、一線城市)。當前,北上廣等超大城市相繼提出人口控制和疏解的目標,具體手段包括制定產業調整政策、清理非正規居住場所、關閉違規沿街店鋪等。本研究通過實證分析發現,城市多樣性特征對于所有流動人口的居留意愿均具有顯著影響,尤其是高等教育人口、商業服務人口。城市以行政命令方式疏解人口、產業,將降低城市多樣性特征,最終損害的是所有流動人口的居留意愿,進而削弱城市活力。一線大城市已形成豐富的城市多樣性,需要推進包容性發展,通過制度創新、精細管理來引導各類經濟、就業人口有序集聚。例如,集體土地改革建設公租房、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針對城中村、流動攤販、“居改非”等非正規經濟和空間,有“堵”也有“疏”。

二是轉變城市發展思路,從“產業聚人”轉向城市多樣性集聚人口(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省會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一直都是各城市城鎮化、集聚外來人口的重要動力之一。城市通過建設產業園區來集聚產業人口,進而建設新城區提供服務。這一發展路徑,造成城市產業板塊“重產輕城”、缺乏人氣活力等問題。在南京、杭州、寧波等地區企業調研中發現,面對產業園區的空間單一,有制造企業通過“企業辦社會”的方式,在工廠內部和周邊地區補足文體休閑各類服務短板,以降低員工流失率。而本研究已驗證,城市多樣性對于不同職業流動人口的居留意愿均具有顯著影響。在新時期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號召下,城市要扭轉過去以“產業聚人”的發展思路,尤其是城市規劃、建設中要關注城市各類服務多樣性的營造,例如產業園區中建設藍領社區、鄰里服務中心,制定和完善混合用地的出讓政策、工業用地更新的引導政策等,通過多樣性集聚人口。

三是提升城市精細化規劃和管理能力,以社區生活圈方式提升城市空間多樣性、彈性。當前,各城市通過建設、提供公寓、住房等方式,為藍領工人、高素質人才提供政策傾斜,以增強其居留意愿。但無論是上海古北、浙江義烏等國際化業態,還是“城中村”的混合業態,都是社區層面的多樣化生態,來滿足多樣化的需求,承載城市的包容性發展。因此,從城市規劃、管理角度,有必要從單一功能的“補短板”轉向社區生態營造。例如,上海提出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中,面向居民需求完善更加豐富的、多層次、多種類的服務業態,來提升流動人口居留意愿。

猜你喜歡
影響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媽媽寶寶(2017年3期)2017-02-21 01:22:28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日韩天堂网|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一级毛片网|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国产门事件在线|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任我操在线视频|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久久不卡精品|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婷婷亚洲最大|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96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日韩性网站|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干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日本视频91|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国产二级毛片|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亚洲浓毛av|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网站| 国产99免费视频|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亚洲美女操| 超碰色了色|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99在线小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综合色亚洲| 日本a级免费| 99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