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宇,王立平,李浩男
(農業農村部 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轉基因作物是通過生物、物理或化學方法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中,從而獲得外源基因穩定遺傳和表達的改良體。自從1983年世界首例轉基因煙草培育成功,人類開始利用轉基因技術改良農作物。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品種包括抗蟲、抗病、品質改良等各個方面,轉基因作物的種植減少了農藥的使用,保護了環境,并極大提升了作物產量,使世界人口的糧食需求基本得到滿足。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發展使轉基因農產品在人們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但也存在安全性不確定和風險系數未知等因素。我國消費者對轉基因農產品的接受度較低,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和轉基因農產品的推廣面臨不確定的困境。同時,社會各界對轉基因技術及產品存在爭議,消費者對其安全性和風險性缺乏科學合理的認知。根據消費者行為理論,認知是影響消費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消費者對轉基因農產品及其制品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大多呈被動消費狀態。
當前,我國市面上的主要轉基因農產品及其制品有轉基因棉花、轉基因番茄、轉基因大豆、轉基因大豆油等,其中轉基因大豆油的關注度最高。究其原因,一是我國有龐大的大豆油消費市場,在我國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食用油作為生活必需品占據著絕對穩定的消費排行榜,而其中大豆油的消費量也一直排在所有食用油消費的前列。二是我國大豆油市場中,轉基因大豆油的市場占有率高達九成[1]。但已有研究表明,由于消費者對轉基因產品缺乏科學認知,其對轉基因農產品及其制品的實際接受度很低。馬鳳才等[2]對我國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區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購買意愿的研究指出,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的關注重點是健康風險、后代風險和功能風險。張迪等[1]對消費者關于轉基因大豆油的支付意愿進行的研究表明,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的價格敏感,對漲價的意見較大。黃季焜等[3]分析了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認知水平、接受度、購買意愿,結果表明,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認知水平與其對轉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正相關。而鐘甫寧等[4]的研究則表明,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認知水平與其對轉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呈負相關。
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內環京津,是中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濱的省份,地處沿海開放地區,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東部地帶,是中國重要的糧棉產區。衡水市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是京津重要的農副產品加工供應基地。本次調研對象選自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共30人接受調研,進行了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的質量安全認知及購買意愿和支付價格的調研初探,以分析河北衡水部分地區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的質量安全認知程度及其對消費行為的影響。由于突發新冠疫情影響,調研人數及調研方式受限,無法獲得大量數據進行更全面的分析,因此,將本文作為先導探索,在局部范圍和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河北衡水部分地區對轉基因大豆油的質量安全認知及其消費行為意愿。
為探究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質量安全認知及其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本文調研地點選定為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對30名農村地區的消費者進行初探研究。
在調研地區隨機選取在該地區居住10年以上的居民30人,男女比例1∶1最佳,采取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問卷調查方式,線上調研通過分享問卷星鏈接完成,線下調研通過填寫紙質問卷及協助詢問方式完成。本文調研數據獲取時間為2020年1—2月。
表1顯示,樣本男女比例基本均衡,總體上女性樣本量多于男性。行業分布來看,在農林牧漁業、工商業、服務業、學生中分布較均勻。其中,其他行業從業人員最少,僅2人;最多的是農林牧漁業和學生,各為8人。從家庭規模來看,1~4人的核心家庭占比最大,占76.7%;4人及以上的家庭最少,共7個樣本量,占總樣本的23.3%。從家庭購買決策權來看,家庭日常用品購買決策權由本人自己做決定的有9人,占總樣本量的30.0%,對下文中關于購買意愿及支付價格的研究數據準確性有影響。在家庭人口結構中,有兒童的家庭有6個樣本量,占20.0%;有老人的家庭有9個,占30.0%。

表1 樣本基本特征分布
本次調研旨在考察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的質量安全認知及消費行為,調查問卷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消費者的個人及家庭特征信息,包括性別、年齡、職業、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個人收入、健康狀況、家庭人口數、家庭人口結構等。第二部分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大豆油的消費及購買狀況,包括購買渠道、食用方式、消費頻率、消費量等;其二是轉基因大豆油的購買意愿,包括是否愿意購買,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是多少,若不愿意購買,那么轉基因大豆油價格比非轉基因大豆油價格低多少比例才愿意購買等。第三部分是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質量安全認知及評價,包括對轉基因大豆油營養價值的認知、對質量安全風險的認知、對轉基因大豆油感觀的認知、對轉基因食品的綜合認知以及對監管機構的認可度五個方面。
2.2.1 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安全性認知
關于轉基因大豆油安全性認知,本文將安全性認知分為非常安全、比較安全、不清楚、比較不安全、非常不安全五個等級。其中,沒有受訪者認為轉基因大豆油非常安全,7人認為比較安全,3人表示不清楚,3人認為非常不安全,且占比最大的是比較不安全選項,共17人,占總人數的56.7%。表明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介意食用轉基因大豆油。
2.2.2 消費者關于轉基因大豆油的質量安全認知
消費者關于轉基因大豆油質量安全認知不深刻。圖1顯示,關于轉基因大豆油富含營養有益身體健康方面,無被訪者完全認同,而一般及以下等級維度的占比86.7%。

圖1 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富含營養物質有益身體健康的認知
2.2.3 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綜合認知
根據樣本數據統計,消費者對我國目前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了解程度分為五個等級。圖2顯示,大部分消費者表示對批準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不清楚,了解一般。圖3顯示,消費者關于轉基因食品信息的來源渠道主要是電視廣播,占比33%;其次為社交網絡媒體,占27%;而占比較多的渠道是親朋好友,占比15%。

圖2 消費者對批準的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的了解程度

圖3 消費者關于轉基因食品信息的獲取渠道
2.2.4 消費者關于大豆油的消費習慣
所調查人員中,購買大豆油的有25名,占比83.3%。有32.0%的消費者每月至少購買一次大豆油,12.0%的消費者每月購買2次。并且有13人選擇自榨大豆油和花生油,占總消費者的43.3%。消費者購買大豆油的渠道主要是超市、其次為電商平臺等途徑(圖4)。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消費者選上述購買渠道最主要的三個原因是購買方便、質量保障、價格合適,購買大豆油時選擇的品牌主要有金龍魚、魯花、福臨門等。

圖4 消費者購買大豆油的渠道
在大豆油外觀包裝的關注度方面,本文從品牌、價格、產地、生產日期/保質期、加工方法、轉基因標識六個方面對消費者開展統計,按重要性程度對每方面設5個等級。統計發現,關注程度最高的是大豆油的價格,有30人對其關注度選擇為非常關注;其次為品牌、轉基因標識、產地。
本次調研基于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30人的調研數據,初步分析了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的質量安全認知及對消費行為的影響。由于突發新冠疫情影響,調研人數及調研方式受限,無法獲得大量數據進行更全面的分析,因此,將本文作為先導探索,在局部范圍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河北衡水部分地區對轉基因大豆油的質量安全認知及其消費行為意愿。調查結果初步得到以下三點結論:首先,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質量安全認知不深刻,電視廣播、網絡媒體、親朋好友是其獲取轉基因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的質量安全認知是影響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最后,年齡、家庭收入水平、消費者對大豆油的消費習慣及對轉基因食品的綜合認知對其為轉基因大豆油支付更高價格具有顯著影響。因此,本文提出以下三點對策建議。
科研院校與新聞媒體合作多方位進行轉基因科普教育,引導大眾正確認識轉基因技術。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轉基因科普教育,對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基本知識及可能面臨的問題進行全面科普,進一步強化消費者的認知。此外,要加大與新聞媒體的合作。在網絡上加大對轉基因基本知識科學客觀評價的宣傳,定期開展轉基因科普講壇,制作科普動漫等電子版轉基因宣傳資料。尤其對農村地區要加大科普宣傳力度,讓大眾真正了解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提升消費信心。
監測轉基因安全的相關部門加大對轉基因大豆油質量安全把控力度。質檢部門要加強對轉基因大豆油等轉基因食品的質量安全管理。在轉基因大豆油的安全評價試驗、生產、加工及銷售環節實施嚴格的監督管理,確保轉基因大豆油等食品在生產的每個環節都可追溯。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加大對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發投入,進一步完善轉基因技術,完善現有評價體系。
利用AI技術建立轉基因食品安全信息平臺,保障消費者知情權。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的質量安全認知是其購買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這表明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食品安全認證信息非常重視,因此,建立轉基因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尤為重要。及時公布和更新轉基因食品安全信息,能夠有效解決網絡媒體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方面的虛假信息所帶來的消費者信心缺失問題,提高消費者的消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