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孵化器作為特殊經濟技術組織形態,對科技成果轉化、新創企業扶植、區域經濟繁榮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產業服務核心環節的中堅力量,隨著時代進步和行業發展,正由初步探索逐步走向多元發展的道路。本文就孵化器商業模式及戰略選擇進行研究和分析,以解決孵化器發展瓶頸和短板弱項為著眼點進行戰略調整,提出了確定戰略目標、錨定發展方向;聚焦差異化發展、調整產業和戰略布局;加強能力建設、增強核心競爭力;整合優勢資源、全方位綜合賦能;構建多層次服務體系,促進金融服務優化升級;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開放協同發展、探索孵化機制創新,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等綜合施策措施,為孵化器的未來發展和戰略選擇提供全新思路,為孵化器在打造技術轉移生態系統,構建全鏈條、多要素協作網絡,建立功能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創建新的利潤增長點等方面取得戰略先機提供參考。
關鍵詞:孵化器 商業模式 盈利模式 戰略規劃
Research on Business Model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Incubator
HUANG Cuiping
(China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Co., Ltd., Beijing, 100080 China)
Abstract: As a speci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organization form, incubator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support of new enterprises, regional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t is the backbone of the core link of industrial services.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t is gradually moving from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to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incubator business model and strategic choice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makes strategic adjustment focusing on solving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and weaknesses of the incubator,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 such as determining the strategic goal and anchor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cusing on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and adjusting industrial and strategic layout, strengthening capacity building and enhancing core competitiveness, integrating of advantageous resources and all-round comprehensive empowerment, implementing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promoting ope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measures. It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the incubator,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ncubator to obtain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in building a technology transfer ecosystem, building a full chain and multi-factor cooperation network, establishing a fully func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and creating new profit growth points.
Key Words: Incubator; Business model; Profit model; Strategic planning
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被放置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國家修訂并頒布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此后,國家有關部門、各級地方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文件。各企業以全新的姿態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孵化器運營管理工作。孵化器作為特殊的經濟技術組織形態,對科技成果轉化、新創企業扶植、區域經濟繁榮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產業服務核心環節的中堅力量。隨著時代進步和行業發展,正由初步探索逐步走向多元發展的道路。本文就孵化器商業模式及戰略選擇進行研究和分析,為孵化器企業在打造技術轉移生態系統,構建全鏈條、多要素協作網絡,建立功能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創建新的利潤增長點等方面取得戰略先機提供參考[1]。
1. 企業創新活動與孵化器運營管理協同合作的基礎
科技部2020年全國企業創新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企業創新活動呈現如下特征。
1.1 企業創新活動廣泛、活躍
全國開展創新活動的企業數為36.3萬家,占全部企業的45.2%。其中實現創新的企業占41.0%;同時實現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組織創新、營銷創新的企業6.8萬家,占8.5%。
1.2 工業企業創新成功率較高,自主研發是最主要的創新形式
工業企業的創新活躍程度最高,有18.8萬家開展了技術創新,占比為46.9%。其中產品創新、獨立開發產品的企業占91.4%、工藝創新、獨立開發工藝的企業占85.3%。
1.3 合作創新對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具有較強助推作用
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25.1萬家企業中有合作創新的企業16.4萬家,占65.3%;開展產學研結合創新模式的企業5.7萬家占34.7%;其中與高等學校合作的企業占比為28.2%,與研究機構合作的企業占比為15.9%。合作創新,可以幫助企業充分獲取創新資源,實現創新資源的有效利用,是助力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之一[2]。
2. 孵化器的主要商業模式和發展歷程
國內孵化器主要經歷了以下4個發展階段,具體如下。
2.1 2000—2009年,空間賦能階段
物業、空間型孵化器居多,主要提供空間租賃服務。
2.2 2009—2012年,政策賦能階段
地產型孵化器涌現,著力打造產業園區業態,除提供政策申報外,延伸出代記賬、人才招聘等多樣化服務。
2.3 2012—2016年,資本賦能階段
大量資本介入,出現一批創投型孵化器,瞄準企業的資金需求,提供投資或其他資本對接孵化服務。
2.4 2016年以后,產業賦能階段
企業主導產業創新,企業將自身豐富的產業資源賦能給入孵企業。產業賦能下的產業孵化器,與企業自身資源和業務緊密可為入孵企業提供試驗場景、生產機會、業內企業交流機會和營銷渠道等,具有更高的商業落地可能性和較為顯著的杠桿效應,逐漸成為提高商業價值而探索創建的主要發展模式。
3. 孵化器盈利模式和發展瓶頸
孵化器與發展模式相對應形成了不同的盈利來源,歷經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孵化器行業總體上發展良好,但也面臨諸多困境。
3.1 租金收入
目前,國內很多孵化器把為入孵企業提供經營活動的場地服務所獲得的物業租金收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此種盈利模式面臨普通物業企業的競爭。為了吸引更多企業入駐,創業孵化器通常下調房屋出租價格,如僅依靠租金收入這一單一盈利來源,則無法實現健康、持續發展。
3.2 服務性收入
孵化器為入孵企業提供集中式行政商務服務、各種商務代辦手續、管理咨詢服務、招聘培訓、各種中介等獲得收入,既可實現規模效益,又能幫助入孵企業節約固定資產投入和降低人工成本。但此種盈利模式下,對孵化器專業咨詢服務團隊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較高,因此孵化器管理成本也較高。
3.3 政府補貼
地方政府或主管機構給孵化器建設提供政策支持或多種形式的資金支持、優惠政策,如各類公共服務補貼、服務設施補助或技術平臺補貼,以及對出租場地免征房產稅,對孵化服務收入免營業稅等優惠政策。隨著孵化器逐漸步入正軌,政策紅利已開始逐步淡出。
3.4 投資收益
入孵企業一般是新創企業,有資金需求,但對融資渠道了解少。孵化器為其提供金融孵化服務、提高創業成功率的同時,也開創了新收入來源。孵化器與風險投資結合逐漸成為未來發展趨勢,目前已有很多新型營利性孵化器將收入的主要來源定位于投資收益。此種盈利模式下,孵化器面臨資金周轉期較長,風險較大的困難[3]。
孵化器立足特定企業和某方面專業領域的科技資源,通過公司市場化運作等方式,服務創新創業,助力傳統業務轉型升級,經過多年發展,服務項目不斷增加、服務范圍日益拓展,孵化體系逐漸健全,通過投資管理、創業空間服務、企業管理、信息咨詢服務等管理服務增值,逐漸形成了孵化器的盈利模式。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發展瓶頸亟待解決,如外部同質化競爭激烈、整體創新能力不足、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明顯、創新動力和機制缺乏、內部自身盈利模式不穩定、對政府補貼依存度高、專業人才短缺、市場化運作能力弱、投融資等深度專業服務待升級、企業資源對接和落地銜接低效、資金有限且融資渠道不暢等,既是生存的危機和挑戰,也是機遇和戰略轉型的方向所在。
4. 孵化器發展模式及戰略選擇
從國內孵化器整體的盈利狀況、運營穩定性和品牌影響力來看,整體服務模式與盈利模式并不完全成熟,仍處在較為初期的發展階段。隨著政策紅利淡出,孵化器開始回歸商業本質,逐漸步入依托自身運營能力實現穩定發展,實現投資回報或商業落地的常軌。如何與中國特色的政策與商業環境相結合,構建穩定、可持續的商業化服務模式,成為孵化器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以解決孵化器發展瓶頸和短板弱項為著眼點進行戰略調整、綜合施策,可以為孵化器的未來發展和戰略選擇提供全新思路。
4.1 確定戰略目標,錨定發展方向
企業的發展與國家戰略休戚相關。《“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已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例如,在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方面,“十四五”規劃指出,聚焦量子信息、光子與微納電子、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能源系統等重大創新領域;在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方面,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將孵化器發展戰略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全局中,是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的體現,也是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實現孵化器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需要循序的原則[4]。
4.2 聚焦差異化發展,調整產業和戰略布局
4.2.1 選擇差異化發展路徑
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與愿景,把面向全社會各產業門類服務的戰略方向調整到緊緊圍繞某一特定行業、特定領域的產業和戰略布局上來,避免同質化競爭。例如,鋼鐵孵化器,要發揮出在鋼鐵行業方面的優勢,可圍繞在耐火材料、磁性材料、碳材料、金屬制品等新材料生產與應用,技術研發、科技服務和成果轉化,冶金檢測設備、礦山及冶金裝備研發與服務等方面的資源和專業優勢,增強差異化服務能力與商業模式活力,建設特色的專業孵化器。
4.2.2 提供差異化服務
逐步明確目標市場,對不同入孵企業進行分項研究,分別沿著產業生態、資本合作、平臺對接以及政府服務等細分方向延伸,制定差異化定制服務,實施精準孵化,提升服務價值。
4.2.3 加大專業布局力度
推進與錨定的行業、領域內的科研院所、研發平臺、生產企業、專業化公司協同深化發展,加強創業孵化鏈條建設,創建集團連鎖孵化模式,通過連鎖經營、品牌輸出、一器多基地等模式創新實現規模化發展,擴大優勢創新創業資源的輻射范圍,形成協同促進的孵化器發展新格局。
4.3 加強能力建設,增強核心競爭力
孵化器要實現良性發展,前提是打造和增強核心競爭力,強化資源集聚、人才隊伍、運營管理等多方面能力建設。《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指導意見》《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科技孵化器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文件對孵化器的能力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企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4.3.1 加強人才培養,提升專業服務水平和運營管理能力
圍繞技術市場發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有梯次地進行科技轉移轉化人才培養工作,完善內部人才成長和培訓激勵機制,廣泛開展海外資本、高層次人才、技術項目、跨境孵化等國際化交流與合作,建設好懂市場、會服務、精業務的專業隊伍,更好的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為孵化器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4.3.2 完善服務體系,改進盈利模式
盡快從物業租賃服務,商務代辦和管理咨詢服務、申請政府補貼等傳統盈利模式中走出來,發掘入孵企業新型需求,不斷完善技術研發、資本運作、人力資源、市場開拓、國際合作、知識產權、上市并購、股權轉讓、項目中試、應用場景落地等加速型服務體系,擴大服務性收入和投資收益,實現良性“造血式”運營發展。
4.3.3 加強優勢項目儲備,提振后續發展動能
建設專家庫、項目成果庫,加強與專業投融資機構和團隊合作,依靠專業的項目篩選,選擇和儲備發展前景較好的孵化項目,降低風險,提高投資收益率。
4.4 整合優勢資源,全方位綜合賦能
4.4.1 整合科技成果和研發力量
孵化器作為科技創新引領者,先進產品的提供者,成果轉化的踐行者,新興產業的服務者,可率先把本行業或本領域的科技創新人才和科技成果集中起來,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落地的輪子,與企業體制機制創新和改革發展的輪子,兩個輪子連接協同,共同轉動,成為深化改革的先行軍,繼而為全社會創新創業服務,推動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
4.4.2 融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大局
圍繞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需求,提供全鏈條、專業化、高質量的知識產權服務,聚焦重大項目和關鍵領域,培育技術領先、質量精良、布局嚴密的高價值核心項目和成果,創建知識產權支撐實體產業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打造專業化、國際化的頂級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4.4.3拓寬融資渠道加強資本運作
加強資本驅動功能,與多方資金渠道攜手,圍繞創業鏈部署資金鏈,建立由孵化器自有資金和外部資本相融合的多層次創業孵化投融資服務體系,強化投融資服務,細分市場需求,滿足不同階段的創業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深化“投資+孵化”發展模式[5]。
4.4.4 搭建科技成果在企業的應用場景
與行業內生產企業攜手,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實體產業”的創業孵化鏈條,為入孵企業和轉化項目提供科學實驗、試制檢測、應用場景、市場推廣等服務,使入孵企業沿著孵化器戰略定位和產業鏈不斷催生出新產品、新產業、新服務、新業態,成為科技創新創業的重要陣地,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
4.5 構建多層次服務體系,促進金融服務優化升級
4.5.1構建多層次服務體系
對服務對象進行細分,提供定制化服務。如為創業企業設立創業投資基金;為成長期企業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充分利用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與孵化器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相關母基金;與專業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等外部資本合作設立各類子基金等。采取自投、跟投、領投等方式,投資入孵企業。吸引科研院所、大型企業、上市公司、境外投資機構、企業家、創業者、行業專家、其他孵化器等,參與投資或提供創業投資服務。
4.5.2提升投融資服務能力
建立健全風險分擔機制,如與孵化器、創業企業、擔保機構、投融資機構、政府機構等組成多元投資,或以聯合授信、內部擔保、與其他機構聯合擔保等方式降低風險;創建靈活融資方式,與各類金融服務機構進行長期戰略合作,探索融資租賃、知識產權質押、打包貸款、小微貸、優先股、可轉換債券等多種投融資服務方式。
4.5.3優化服務環境
建設創業金融服務平臺,提供投融資方案設計、項目對接、信息共享等一體化服務。加強與證券公司、律所、會計審計和評估評價機構、投行等專業機構聯系,建立專業投融資服務機構、中介服務機構參與的全方位金融服務體系,為優質企業提供上市服務,推動優質企業在證券交易市場掛牌。建立管理信息系統,為入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全程跟蹤服務。
4.6 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開放協同發展
4.6.1 充分運用“互聯網+”手段提升開放水平
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工具提高整合資源的能力,實現技術成果、信息數據、創新人才、投融資服務等資源的互聯互通與開放共享,實現線上線、下服務協同,國內、國外市場共通,探索研發眾包、資金眾籌、同步路演等基于互聯網的新型創業服務模式,提升創業孵化服務效率和質量[6]。
4.6.2 構建“孵化器+”資源網絡
深化與高校院所、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其他孵化器的對接,吸引科技資本與配套服務入場,為培訓咨詢、財稅管理等軟性條件提供升級空間,為研發設備、中試儀器等硬性條件提供轉型支持,提升孵化器的市場化資源鏈接能力,幫助入孵企業整合創業要素,與實現合作共贏。
4.6.3 加強形象宣傳擴大影響
與傳統媒體和各種新型媒介廣泛合作,加強形象宣傳,推廣成功經驗,樹立品牌,激發潛在創業者的創業意愿,培養潛在合作伙伴,搭建宣傳渠道和資源鏈接橋梁。
4.7 探索孵化模式創新,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積極探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職業經理人制度、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建立畢業企業反哺機制,引導畢業企業通過捐贈、設立種子基金、擔任創業導師、共建服務平臺等方式反哺孵化器,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5 結語
從資本、有形無形專業服務體系、行業資源獲取、特殊資源獲取等多個方面構建孵化器生態圈,以促進技術轉移轉化、新產品研發、傳統業務轉型升級、開放式協同創新等工作為切入點,融入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創業生態圈,采用全球化視野,形成資源共享和收益分享的聯動發展機制。通過利益共享機制,將其他資源導入孵化器生態體系,協助入孵企業全方位整合更精準、更優質的資源要素,實現高效的深度孵化,提高初創企業創業成功率,在提升盈利空間和競爭優勢的同時,提升孵化器口碑和品牌,形成平臺的品牌效應與集聚效應,增加隱性贏利點,從而實現創建生態驅動型孵化器,構建孵化器生態圈和生態體系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呂科健,李百華.科技企業孵化器綜合孵化效率評價研究[J].科技資訊,2017,15(7):127-128.
[2] 張興泉,虞錫君.域外孵化器助推嘉興產業轉型升級的案例分析[J].科技資訊,2018,16(7):1-2.
[3] 中國產業創新孵化器行業研究報告? 2019年[A].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艾瑞咨詢系列研究報告(2019年第9期)[C].: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2019:36.
[4]孫斌.雙創升級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分析[J].科技資訊,2020,18(13):216-217.
[5]張芳翎.JZ金融科技孵化器的管理模式發展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民族大學,2020.
[6]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EB/OL].(2016-05-19)[2021-08-20].http://www.gov.cn/zhengce/2016-05/19/content_5074812.htm
中圖分類號:F270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9-5640-0111 第一作者:黃翠萍,(1972—),女,碩士研究生
作者簡介:黃翠萍(1972-),女,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孵化器、商業模式、盈利模式、戰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