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1月16日,交通運輸部趙沖久副部長線上出席亞太智慧港口發展論壇,并在致辭中就發展智慧港口等技術創新,促進供應鏈高效運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及可持續發展闡述了觀點,本刊節選如下(標題為編者所加),敬請關注。
2008年至2010年,亞太港口服務組織(APSN)在中國舉辦了系列活動,非常高興今年亞太智慧港口發展論壇在中國舉辦,使我們能與各位同仁共商“發展智慧港口,促進供應鏈互通互聯”,共同推動落實亞太經合組織2040年愿景的有關目標。
港口和航運對保障亞太乃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至關重要。今年10月,中國舉辦了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已成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技術支撐,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11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提出促進數字時代互聯互通倡議,支持加強數字經濟國際合作。
水運是中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海運連接度最高、貨物貿易額最大的經濟體,海運服務網絡聯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港口。2020年中國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有2592個,全年貨物吞吐量完成145.5億噸,其中萬噸級及以上集裝箱泊位有354個,全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6億標箱。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交通運輸部及時優化調整有關疫情防控措施和修訂發布港口、船舶船員疫情防控相關指南,并分別通過亞太港口服務組織和國際海事組織向全球推薦;我們加快港航作業單證電子化,推行無紙化、非接觸式作業,數字賦能行業轉型升級。在中國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們的港口保持開放、暢通運轉,率先實現貨運港口全面復工復產,確保出口貨物出得去、進口貨物進得來,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充分體現了中國擔當。
取得上述發展成就,離不開中國對交通運輸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們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在智慧港口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到2020年中國累計建成自動化集裝箱碼頭9個,在建碼頭7個,自動化碼頭的設計建造技術、港口機械設備制造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此外,我們已基本完成中國智能航運產業發展路線圖的制定,在船舶、航保、監管等相關領域積極開展科學技術攻關與工程試點示范,全面協同推動港口與航運的智慧發展。
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我們應高度關注世界正在經歷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動智慧港口和航運的合作發展,積極應對抗擊疫情與經濟復蘇面臨的諸多挑戰。為此,我提出以下三點倡議。
第一,依靠發展智慧港口等技術創新,推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運行。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產業和貿易發展帶來巨大沖擊。中國愿與亞太各經濟體密切合作,攜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港口的智慧轉型發展可為全球大宗貨物貿易運輸網絡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發揮關鍵作用,我們愿與各經濟體一道開展有關智慧港航發展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建設基于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貨物運輸“綠色通道”,推動地區經貿合作持續穩定發展。
第二,通過發展智慧港口等技術創新,不斷深化亞太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各經濟體只有開放包容、互聯互通,才能相互助力、互利同贏。在港航網絡建設方面,我們應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硬聯通”和相關配套制度規則的“軟聯通”,我們應推動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亞太經合組織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路線圖的全面落實,促進數字互聯互通合作并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第三,借助發展智慧港口等技術創新,協同促進區域包容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現綠色增長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港口領域,我們愿與各方開展務實合作,推廣新能源、智能化、數字化、輕量化港航設施設備,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亞太經合組織2040年愿景提出的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關注區域平衡、可持續和包容增長等目標,與中國堅持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高度契合。中國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以港航智慧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加強同各經濟體基礎設施互通互聯。
我們誠摯感謝亞太港口服務組織為推動港航數字化轉型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中國將繼續大力支持亞太港口服務組織秘書處的有關工作,深入推進港口航運國際合作,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共創、共享亞太繁榮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