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探索樂趣多,動手動腦展風采。臨近歲末,多場科技活動接踵而來,不僅激發了同學們對科技的興趣,還增強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我們一起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活動吧。
新體驗,新成長
日前,2021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圓滿閉幕。今年大賽的主題是“創新·體驗·成長”,包括線上評審、在線展廳、創新連線、科普劇場、票選十佳、微觀大賽等線上活動。
大賽共評選出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41項、二等獎62項、三等獎99項,青少年科學DV作品一等獎43個、二等獎80個、三等獎113個;青少年科普劇競賽作品一等獎4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10個;優秀科技實踐活動一等獎20個、二等獎30個、三等獎50個,少年兒童科幻畫一等獎38幅、二等獎57幅、三等獎95幅,科技輔導員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26個、二等獎37個、三等獎64個,優秀科技輔導員32名;科技教育創新優秀學校10所。后續,“小創”將會對本屆科創大賽的獲獎作品進行詳細的報道,敬請關注。
除了緊張的線上比賽,還有豐富的線上互動展示活動呢!線上互動展示涵蓋了線上展廳、創新連線、科普劇場、票選十佳、微觀大賽等六大板塊。豐富多彩的系列網上活動,讓各位創客少年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形式多樣的科技盛宴。
本次大賽特別開設的“建黨百年”板塊,聚焦百年黨史里為黨奮斗、為人民奉獻的科學家群體,深入挖掘竺可楨、華羅庚、錢三強等科學巨匠的生平故事和奮斗歷程,通過實景講述、情景再現等方式,帶領觀眾走近黨員科學家真實生活與內心世界,詮釋黨員科學家的寶貴初心和使命擔當,弘揚科學家精神,致敬中國科學家。
這些活動給科技愛好者們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臺,集中展現了我區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風貌。
在玩中探索科學
11月6日至7日,第六屆廣西青少年科技運動會在柳州市第六中學舉行。來自全區14個設區市361所學校的1622名選手參加了各項比賽的角逐,此外,還有各地市推選的10項科技教育教學成果參加現場展評。
本次比賽項目包括水火箭比高、氣弓箭打靶、鐵絲陀螺比久、“雞蛋”撞地球比輕、拋石機攻城、紙橋承重、螺旋槳反沖小車競速、落體緩降比慢等八個競技項目。在一天半的初賽、復賽、決賽中,選手們在裁判和志愿工作人員的組織下有條不紊地展開角逐。
發射“新高度”,旋轉“更持久”,跑車“刷紀錄”,攻城“更精彩”……場上選手精誠合作,手腦并用,各顯神通;場下觀眾興致勃勃,津津有味,樂在其中。特別是在決賽環節,在每一個項目的巔峰對決中,選手們使出渾身解數,不斷挑戰自我,創造出多項紀錄。精彩的比賽引來了越來越多的觀眾,賽場上掌聲不斷。
最終,經過兩天的激烈比賽,共決出一等獎93隊、二等獎74隊、三等獎140隊。
開放包容,創新發展
日前,第五屆“一帶一路”青少年創客營與教師研討活動在南寧舉辦。本屆創客營以“開放包容·創新發展”為主題,在線提供百余項科技學習和文化體驗資源,搭建科學家與青少年對話平臺,吸引了來自六大洲53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百萬余名師生參與。
本屆“一帶一路”青少年創客營活動,從9月開始啟動,一直持續到11月底。線上平臺將展示大量科學教育資源以及文化交流資源。其中,南寧三中、廣西大學、廣西藥用植物園、南寧三十六中、廣西民族音樂博物館、廣西民族博物館的直播秀,以及廣西的繡球、壯舞、桂林山水等“廣西名片”分別以視頻和VR的形式在線上平臺進行展示互動,廣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好評。
今年活動主要分為3個版塊。一是立方星的創意設計征集,涉及56個國家的青少年;二是太空直播課,共同探究中國航天發展成果;三是“齊放小衛星”線下項目。
其中,“齊放小衛星”是本屆創客營首次在中國、泰國、馬來西亞等7個國家舉辦的線下活動,南寧為活動最后一站。在活動現場,來自南寧三中的48名經過“太空創客營”3天特訓的同學,嫻熟放飛“系留氣球模擬返回式衛星”,美麗的八桂大地上,氣球載著同學們的航天航空夢想一齊升空。
此外,活動參加者還可以通過線上形式向諾貝爾獎獲得者提問,并得到他們的留言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