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貝




玉林市博白縣是世界客家第一大縣。客家文化源遠流長,為了傳承和弘揚客家優秀文化遺產,玉林市博白縣龍潭鎮第二初級中學將客家人特有的“家·和”文化作為特色校園文化,打造了以“家·和”文化為主題的客家名人文化墻,創建了客家農耕文化展覽室和“家·和”勞技實踐教育基地等,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客家文化。
2018年6月,龍潭二中客家農耕文化展覽室建立,共收集有客家農耕用具100多件。展覽室建立之前,負責人李易洪老師走街串巷,到多個客家村落收集客家人過去使用的農耕生產、生活用具。這間裝滿了客家人的“寶貝”的房間,現在已經成為學生們了解客家文化的重要場所。
這些老物件集中展出當天,在全校引起了轟動。許多70后、80后的教師看到它們,仿佛回到童年時代;學生們看到這些老物件則覺得十分新奇,很想知道是怎么用的。于是,學校安排了讓學生進行體驗的主題班會課,在學校的勞技實踐基地進行實踐。有的同學使用翻土耙,兩人合作進行翻土;有的使用人力脫粒機給稻谷脫粒;有的使用風柜給稻谷揚塵去秕;有的班級還向附近的農戶借耕牛,用耕牛和耙耕地;有的班級則在勞作實踐園種上蔬菜,收獲了勞動果實。
通過參觀和體驗,學生們進一步認識到客家文化的豐厚博大,了解了客家人的生產、生活方式,明白了“盤中餐”的“粒粒皆辛苦”。“雖然班里許多同學來自農家,但許多農具都沒見過,更不用說使用了。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笨手笨腳地嘗試。”2003班的李香智說到當時的情形,還非常興奮:“同時我們也體驗到,不是機械化的年代,耕一片田真不容易。”2002班的林文雅說:“開家長會時家長們也會來參觀,還不時指著展品‘講故事’,叮囑我們不要忘本。展覽室成了龍潭鎮的客家文化園。”
校長李鵬程表示,重溫先祖的農耕場景,了解祖輩的勞作工具和生活用具,能夠把“耕讀傳家”的理念傳承下去,把客家人勤勞淳樸、團結進取的精神轉化成推動學生奮發向上的強大力量。2021年4月,該校因此獲評全區鄉村溫馨校園建設案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