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祎慶


文物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是人類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而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做好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得到了推廣與應用,使文物保護工作質量和效率都得到了較大提升。
我國歷史悠久,不同歷史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各種文物承載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內涵,通過對文物的研究,能夠讓人更加真實地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人類的意識形態。將數字化技術與文物保護工作相結合,不僅有利于對歷史文物的保護與傳承,更能弘揚社會主義文化精神。因此,本文重點分析推進博物館文物數字化保護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完善策略,以供參考。
博物館文物數字化保護的意義
實現對文物相關信息的數字化儲存。博物館中的各種文物來自于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外形、材質、色彩、圖案等信息都各不相同,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反映出了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背景。盡管在文物保護技術方面和文物修復方面,我們國家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相關工作人員已經具備了較高水平,但是依然會有一些文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通過運用數字化技術,詳細記錄這些文物的各種信息,還可以利用三維掃描技術采集文物的重要信息,然后完成三維建模,能夠更好地反映文物的真實形態,為后期文物的維護與修復提供詳實的資料,對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意義重大。
有利于博物館開展多種形式的展覽活動。博物館傳統的展覽模式是向游客展示文物實物,這往往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人無法進入到博物館去鑒賞文物,也就無法感受到文物所帶來的文化沖擊,尤其是節假日的時候人流量更大。并且實物展示有可能對文物造成一些損害,比如在一次故宮博物院展覽中,一個青年徒手擊碎展室玻璃,導致臨窗展示的一座文物鐘表跌落受損,這種案例不勝枚舉。但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就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展覽活動,并不需要展示文物的實物,比如通過三維掃描技術對文物進行全方位掃描,利用網絡平臺向廣大文物愛好者展示,并配有相關文物的歷史信息資料,這種展覽方式可以滿足文物愛好者隨時隨地鑒賞文物的需求,也不會對文物造成損壞。
推進博物館文物的動態化管理。三維掃描技術不僅可以用于文物的保存、維護與展示,還可以參與到博物館的日常動態化管理中。博物館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文物數據庫,將文物的三維立體圖像、文物的相關資料及相關的數字化信息整理、收集到數據庫中,形成一條完整的文物管理數據鏈條,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登錄系統查詢相關文物的各種信息,包括文物的詳細資料、保存位置、保管狀態等,并且將文物的每次修護、養護工作記錄到系統當中,這樣有助于工作人員實時了解文物的保護狀態,還可以為制定以后的養護管理方案提供參考,從而實現博物館文物的動態化管理,這種模式將在博物館管理工作中得到快速發展。
數字化技術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建立并完善數字化文物管理系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很多博物館都處于閉館狀態,但是很多文物愛好者對于歷史文化的熱愛并不會因此而消退。利用數字化技術、三維全景技術打造數字博物館可以滿足眾多文物愛好者的文物觀賞需求,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平板等終端設備隨時隨地在線查看文物(如圖1)。三維全景技術將會帶參觀者進入數字博物館中,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數字博物館開啟了一種全新的服務模式,彌補了傳統實體博物館服務中存在的不足,為廣大文物愛好者開通了一條更加方便、快捷的獲取文化知識的渠道。在信息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數字博物館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
各地博物館應該抓住時代機遇,相關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應結合博物館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本地博物館的館藏特色與發展現狀,加快數字化文物管理系統建設。對館內文物的各類信息,以及與文物相關的歷史資料、典故、時代背景,還有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等等信息進行整理、存儲與備份,使歷史文物文化得到良好的傳承與弘揚。以中科東策博物館藏品管理系統為例,在該系統中設置了票務管理系統、RFID語言導覽系統為參觀者提供購票、引導服務,在展廳內還設置了全景展覽系統以及文物三維數字化保護系統等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務。這是內容涵蓋范圍比較廣泛的數字化博物館管理系統,版塊劃分比較全面、細致,將實體博物館中的各種功能基本全部納入到管理系統中。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數字博物館將會迎來更多的文物愛好者,使文化知識信息得到快速的傳播,并為人們提供更加便利、舒適的場所,起到了文化傳播、發揚與傳承的效能。
數字化管理系統提升博物館管理效率。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在博物館的文物管理與保護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為文物的轉接、流通提供更好的服務。比如,博物館之間相互合作,可以實現文物資源的共享,將各館藏的文物圖片資源進行展覽,通過數字化平臺對相關的信息進行統一的管理,對展覽文物的數據信息做好詳細的記錄。利用數字化技術對文物保護工作進行有效的管理,明確文物的劃分標準,對館藏文物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劃分,使文物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比如,北京數字博物館對館藏的文物按照屬性進行了劃分,將博物館分為自然科學館、人文科學館以及藝術博物館三種類型,參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需求選擇相應的版塊進入。博物館工作人員可以按照數字化管理系統的工作內容及流程做好本職工作(如圖2)。
在數字博物館管理系統中也設置了導航服務,比如在中科東策博物館管理系統中根據參觀者的需求設計了微信導覽系統和語音導覽系統。參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相應的導覽系統,可以按照參觀線路快速定位,并獲取文物的語音講解服務。與傳統的人工講解不同的是,參觀者可以更快、更準地獲取服務信息,包括講解服務、導航服務,提高了參觀的效率,還節省了人工講解的費用。另外,通過數字化監控設備對館內文物及相關設施進行實時的監控,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有效避免人為損壞的情況發生,提高了博物館的安防管理水平。
利用數字化技術加深了對歷史文物的研究。對歷史文物進行深入的研究是博物館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只有加深對歷史文物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發掘歷史文物所產生的價值。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可以提升文物研究人員的技術水平,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認識,為做好文物研究與保護工作奠定基礎。數字化的文物管理系統可以幫助工作人員快速完成文物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時發現工作中的漏洞,更快查漏補缺,當有文物信息資料發生變化時及時進行更新。利用數字化技術,可以更好地保護歷史文物,弘揚我國傳統歷史文化。歷經漫長歲月,許多文物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丟失,在文物保護工作中運用數字化技術有助于歷史文物的保護與歷史文化的傳承。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到信息化時代,數字化技術的運用與普及對博物館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而博物館也應與時俱進,加快數字博物館的轉型升級,提升博物館的管理水平,利用數字化技術為廣大文物愛好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加強文物的保護與研究工作。數字化技術的運用促進了博物館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開展,滿足了現代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作者單位:揚州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