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巍,李 媛
(湖南科技學院學生工作部,湖南 永州 425100)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出現的任何重大學校突發事件都會引發學生身心發展的波動。青少年如果不能較好地應對學校突發事件,可能會引發各種應激障礙和行為問題。相關研究表明,遭遇突發事件后,青少年一般表現出焦慮、抑郁、憤怒、恐懼、失眠、回避、警覺等不良反應,少數可能出現自傷、自殘甚至自殺行為[1]。近年來,隨著社會轉型加速,各種矛盾凸顯,誘發因素明顯增多,直接導致學校突發事件越發頻繁,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鑒于此,各部委相繼出臺了相關文件,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學校也制定了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暴露出操作性不強、應急干預效果不顯著等弊端。
學校突發事件的發生勢必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但其不良影響的程度因人而異。當個體在面對突發的壓力事件時,其應對系統包括內在積極的心理品質和外在社會支持系統。個體的心理品質相較于社會支持系統更具有穩定性,短時期內較難改變或提升,因此,通過改善和增強個體的社會支持系統來提升其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更具效果。社會支持分為實際社會支持和領悟社會支持,它們是兩種不同的心理結構。領悟社會支持是對獲得幫助的內在信念,對于個體心理和行為具有更顯著的預測效應。由此可見,領悟社會支持是內外因素在應對系統的結合。主觀上,領悟社會支持是指個體感知的可以利用和支配的社會資源;客觀上,是個體對自己可利用的社會資源的客體指向。實證研究表明,領悟社會支持在積極心理效應方面具有較好的增益功能,在消極心理效應方面具有較好的緩沖作用。領悟社會支持對個體主觀幸福感、心理健康、利他行為[2]等積極心理品質具有顯著增益功能。同時,領悟社會支持與青少年不良心理反應負相關,即青少年感知的社會支持越多,其產生不良身心反應的可能性越低。領悟社會支持對逆境中的攻擊行為、焦慮、抑郁[3]等消極心理品質具有顯著的調節緩沖效應。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學校突發事件界定為在校園內突然發生的、對教學和生活秩序造成嚴重影響的負性事件,如果不加以引導和控制,將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嚴重者可能引發極端行為,產生重大社會影響。為降低突發事件對學生身心發展的不良影響,幫助青少年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本研究將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探究個體內在領悟社會支持在學校突發事件發生后對個體身心發展的影響機制,為后續針對青少年建立和完善應對學校突發事件的預警、管理、干預機制提供實證支撐。
本研究以青少年為測評對象,隨機發放問卷800份,剔除無效問卷40份,有效問卷為760份,有效率為95%。有效調查對象中,男生378人,女生382人;獨生子女132人,非獨生子女628人;有留守經歷312人,無留守經歷448人。
1.突發事件量表
在埃森創傷問卷有關創傷事件的基礎上[4],通過對青少年和教師的訪談,以及心理專家的評估,最終編制了一套學校突發事件問卷。問卷包括12個題目,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72。
2.領悟社會支持量表
該量表由Zimet等人編制、姜乾金修訂[5],共有12個題,采用7級計分方法。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27,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833、0.865、0.834。
3.創傷影響量表
該量表由22個題目組成,包括侵擾、喚醒和逃避3個維度,采用5點計分[6]。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55,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884、0.875、0.896。
將問卷裝訂成冊,采取整群抽樣形式對區域內青少年進行問卷調查,將數據輸入SPSS20.0進行統計處理。
數據分析表明,學校突發事件與領悟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學校突發事件與創傷事件影響中的侵擾、喚醒、逃避以及總分均呈顯著負相關,領悟社會支持與創傷事件影響呈顯著負相關(見表1)。

表1 學校突發事件、領悟社會支持和創傷影響的相關關系分析
1.領悟社會支持在學校突發事件和侵擾之間的中介作用
數據分析表明,學校突發事件對領悟社會支持具有正向預測作用(t=4.45,p<0.001),領悟社會支持對侵擾具有負向預測作用(t=-2.95,p<0.01),學校突發事件對侵擾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t=-7.25,p<0.001),領悟社會支持在學校突發事件和侵擾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值為-0.01,占總效應的3.7%。
2.領悟社會支持在學校突發事件和喚醒之間的中介作用
數據分析表明,領悟社會支持對喚醒具有負向預測作用(t=-4.13,p<0.001),學校突發事件對喚醒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t=-6.99,p<0.001),領悟社會支持在學校突發事件和喚醒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值為-0.01,占總效應的4.2%。
3.領悟社會支持在學校突發事件和逃避之間的中介作用
數據分析表明,領悟社會支持對逃避具有負向預測作用(t=-2.38,p<0.05),學校突發事件對逃避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t=-7.58,p<0.001),領悟社會支持在學校突發事件和逃避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值為-0.01,占總效應的3.8%。
4.領悟社會支持在學校突發事件和整體創傷影響之間的中介作用
數據分析表明,領悟社會支持對創傷事件影響具有負向預測作用(t=-3.38,p<0.001),學校突發事件對創傷事件影響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t=-7.50,p<0.001),領悟社會支持在學校突發事件和創傷事件影響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值為-0.02,占總效應的5.4%。
可見,學校突發事件直接負向預測侵擾、回避、喚醒,進而影響整體創傷體驗,即青少年經歷的學校突發事件越多,其創傷性體驗就越多。突發事件對青少年創傷性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認知上的無限重復和不可控制的侵擾,情緒情感上的持續體驗及喚醒負性情緒,行為表現上刻意回避與刺激源相關的人和事。上述研究與石皓月關于負性壓力事件對個體情緒認知[7]和張凡關于突發事件對個體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8]的研究具有一致性。根據自我保護機制理論,選擇性逃避和回避是機體應對突發緊急事件時的自我保護本能,為了避免陷入更深的壓力和恐慌中,回避甚至拒絕談論與突發事件相關聯的人或事,其本質是一種消極的應對方式。青少年的心智仍處在發展和變化階段,其應對經驗相對欠缺,應對方式也不夠成熟,當面臨較大突發事件時,短時期內無法調動內外在資源來應對,本能的忽視、視而不見和回避成為了他們主要的應對模式。
學校突發事件正向預測領悟社會支持,即學校突發事件經歷越少,領悟社會支持水平越高。根據拉扎勒斯的認知評估理論,青少年在經歷突發事件后會產生創傷體驗,認知上陷入無限的反思中,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對突發事件的病理性認知,這無疑會對以后的認知系統產生破壞性的影響。經歷突發事件較多的個體,其身心會受到較大負性影響,嚴重者短時期內無法恢復,甚至長期存在應急反應,其領悟社會支持水平會出現大幅波動,對自己可利用的社會支持資源會表現出更多的懷疑和不信任;反之,學校突發事件經歷較少的青少年性格會更加樂觀,心理彈性較大,對生活感到滿意,能建立較廣的人際關系,感受到更多的來自周圍人的溫暖,體驗到較高水平的領悟社會支持。
領悟社會支持負向預測侵擾、回避、喚醒,進而影響整體創傷體驗,即領悟社會支持越高,創傷性事件影響越小。領悟社會支持主效應模型表明,只要提升個體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就會對個體的身心發展產生積極的增益效應。焦璨關于領悟社會支持對幸福感、心理彈性以及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模型的結論[2]。高領悟社會支持的個體對調配內在家庭支持系統和外在朋友支持系統具有高度的自信。而突發事件對個體產生創傷影響的關鍵因素在于認知評估的失敗。這種支持信念的評估失敗,本身就是一種創傷體驗,因而會引發個體更多的創傷體驗。
領悟社會支持在學校突發事件和侵擾、回避、喚醒乃至整體創傷體驗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領悟社會支持緩沖作用模型表明,領悟社會支持能有效地緩沖壓力事件對個體創傷性反應的影響,這與葉寶娟關于領悟社會支持緩沖青少年負性應對行為的研究具有一致性。她認為更多的社會支持資源有利于緩沖壓力情境下的消極應對行為[9]。無論是主效應模型還是緩沖作用模型,都表明了領悟社會支持具有廣泛的增益作用和保護作用。作為個體內在信念,領悟社會支持在應對突發事件時作用于學校突發事件與主觀感知的評價環節,較好的領悟社會支持將降低對突發事件嚴重程度的評估,增強個體應對突發事件的內在信心和外在行為能力。與此同時,領悟社會支持可以提供應對突發事件更廣泛的應對策略,無論是主觀上還是客觀上都降低了突發事件的嚴重性,進而降低了突發事件對個體產生的消極影響。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期,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過程中,由于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青少年在應對學校突發事件時易出現認知障礙、體驗更多負性情緒,甚至引發種種不良行為反應,如焦慮、抑郁、學業障礙、人際交往障礙、攻擊性行為以及自殺行為等,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前文實證研究表明,提升個體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有助于幫助青少年應對突發事件,降低創傷影響。鑒于此,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社會支持系統,將有助于促進青少年在應對學校突發事件時可以支配更多的內外在資源,降低學校突發事件對青少年造成的負面影響。
家庭作為青少年最直接的內在支持系統,是青少年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資源系統。家庭應能承載青少年不良情緒和負性行為,成為消融青少年不良身心反應的容器,讓青少年可以自如地袒露心扉、宣泄情感。家庭成員之間要加強溝通,避免情感疏離。學校作為青少年的主要活動場所之一,是青少年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外在支持系統。學校要積極營造教學相長、互幫互助的校園文化氛圍,開展感恩教育和體驗式支持活動,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敢于向同學、老師和學校管理者尋求幫助。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是青少年應對突發事件時尋求社會支持的主要保障。一種弘揚正能量,傳遞關心和關愛,宣揚助人為樂,倡導尊重、友善、理解的社會文化氛圍,必然會提升青少年領悟社會支持水平。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三方有機結合,構建立體的社會支持網絡,才能全面提升青少年領悟社會支持水平,有效降低學校突發事件對青少年造成的消極影響,從而盡可能地避免出現青少年極端事件,切實維護學校和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