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倩,章海虹
(1.浙江理工大學 服裝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省絲綢與時尚文化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
通常情況下,機織服裝通過結構圖改變成衣的內空間造型與外部設計,如使用荷葉邊、褶皺堆疊、結構線與分割線等細節設計,而傳統毛衫多為平面結構,近幾年開始變得多元化,在色彩搭配、款式風格上分類更加細化,立體形式如針織的荷葉邊,3D效果的毛織針法與2019秋冬開始大熱的拼接形式,這不僅由于人們對個性化的需求,更體現出時尚產業的審美已經趨向立體化。根據POP流行趨勢的相關分析,2020早春毛衫跟異料材質的關系將越來越緊密[1]。
針織毛衫發展至今,造型款式繁多,橫機編織毛衫發展已經受到局限。針織毛衫外衣化、個性化、時尚化的發展,使得針織毛衫設計急需創新,織物結構的創新設計顯得尤為重要[2]。而針織面料與其他面料相拼接的設計越來越受歡迎,市場前景不可估量[3]。許嵐[4]通過對異料鑲拼服裝的款式、結構、拼接方法和生產工藝等特征的研究,總結了針織面料與異料鑲拼的服裝設計過程中的視覺表達方法。徐銘清等[5]以拼接設計為例,綜述了綠色設計在女裝設計中的應用,指出其在提高面料利用率、增強女裝美感、節約自然資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利用不同材料間的表面差異與內在性能,進行合理的拼接組合,使毛衫呈現不同肌理效果的對比與均衡,并利用針織面料特有的彈性張力創造空間造型設計,對針織服裝由傳統功能性向流行化時裝轉變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面料拼接作為拼接中最常見的一種設計方式,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提高服裝的外在的設計感[6]。異料拼接就是把面料作為拼接元素或形式單元,將不同性能和不同外觀效果的面料合理搭配重組,是女裝設計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法,對應數學里的“排列組合”思維模型。通過設計師的篩選整合,選擇繩帶、拉鏈、紐扣等作為可拆卸拼接載體,采用拼縫工藝,將平面幾何材料拼接成可披戴式的成衣,兼具裝飾與實用性,賦予拼接作品藝術沖撞感與視覺沖擊力。
不同材料組合的形式,大體可分為針織與機織面料的組合和針織領域里原材料,即不同成分的紗線進行組合2種形式。這2種形式都體現為面料外觀及組織結構的不同,由于彈性是針織面料的特性,異料拼接的形式下,無論是針織還是機織面料的互相拼接,差異都會體現在個體與組合體上面,個體(單一材料制成的服裝)服裝結構造型比較穩定,適合批量的人機協作完成;而組合體(異料拼接制成的服裝)服裝結構穩定性差,容易受溫度、水洗、晾曬與熨燙方式等外力因素的影響,且生產時難以保持尺寸的精準度,不適合用于制作正裝。
1.2.1 局部拼接
局部拼接是指在毛衫局部拼接其他面料的設計,該方法側重異料拼接的裝飾性表達,鑲嵌拼接形式見圖1,平面拼貼形式見圖2。可用于拼接的材料類別廣泛,一般為裝飾用設計輔料,如珍珠、亮片、仿真寶石、金屬鏈條、帶鉆珠鏈、布藝織帶、蕾絲、流蘇等。還可以利用針織面料的卷邊性,創造特殊效果,如把皮革子母帶縫制于毛衫套縫拼接處,可起到增強分割線的作用。運用異料拼接的手法在進行毛衫細節設計時,在需要強調的部位進行局部挖空拼接異料幾何圖案、設置分割線與嵌入式拼貼等工藝進行縫制,不僅可以優化毛衫的整體設計感,還可以突出其細節設計形成的結構與個性化特征。

圖1 鑲嵌拼接形式

圖2 平面拼貼形式
1.2.2 衣片拼接
衣片拼接是指以針織面料為主,另一種面料或材料作為成衣布片的某一組成部分,如袖片、前后片、領片等為輔制成的成衣。Maison Margiela拼接毛衫見圖3[1]。可以看出,毛衫袖子和整個后背都拼接了襯衫面料,拼接處銜接自然平整,同時藍色的條紋襯衫面料與毛織藍色鑲邊相呼應,提升了整體造型的和諧度。運用異料拼接的形式進行的系列設計可以從結構上明顯呈現系列設計的表達,是設計師通過作品進行語言表達或主題概念傳播中重要的一種模式與手段。異料拼接還可以增強色彩肌理特征的差異表達,是設計自我運用并自我轉化的產物。

圖3 Maison Margiela拼接毛衫
設計作為一種開放性的藝術形式, 其設計空間是相對開放的[7]。從流行面料的趨勢及當下女性對于針織著裝的實穿性需求出發,對女裝毛衫設計中采用不同材料拼接的手法進行分析。毛衫具有組織結構的強大可塑造力,拼接其他面料可以有效地規避彈性針織服裝易變形的性能,即針對人體部位的運動活動程度而進行改良設計。采用與大身針織面料性能風格迥異的其他材料進行拼接的設計,可以使服裝在色彩、面料質感的對比、肌理的差異等方面產生豐富的變化,同時還可在功能上、造型上產生獨特的效果[8]。
我國南北方毛衫設計差別最大的是款式造型設計[9]。而在服裝造型上,解構與拼接相輔相成,毛衫款式近年來也越來越多運用到解構、拼接等工藝,以此豐富毛衫款式[5]。由于橫機生產的織片運用起來不可隨意撕扯或剪開,與機織面料視覺效果差異較大,基于毛衫款式單一化現狀,類比機織時裝的拼接手法,本文提出在女裝毛衫中引用異料拼接的設計路徑,可為毛衫款式設計提供更多思路。袖子或衣身采用紐扣為連接載體進行可拆卸式拼接,見圖4[1]。該方法可實現長袖衫變短袖衫、長款變短款,從而實現一衣多穿,同時讓一件衣服適合在不同季節穿著。背帶牛仔褲是一種典型的設計,不僅可以作為下裝單品來穿,也可通過紐扣或者拉鏈銜接肩帶,變成連身褲。對寬松毛衫的前后片、袖片或領片進行不可拆卸式拼接,可實現假2件的效果,相較款式單一的毛衫,假2件款式多為休閑風格,穿著場合與適用群體較大,也更加適合外穿。不可拆卸式拼接見圖5[1]。

圖5 不可拆卸式拼接
針織服裝的特點是彈性好,但由于毛衫大多為平面的,極少存在空間形式的立體造型感。可以采用異料拼接的手法在易變形、人體活動較多的部位選用表面結構緊密、形態穩定性好且不易變形的面料進行合理拼接設計,針織毛衫面料與空氣層面料拼接組合見圖6。逆向思維下,還可以將可變形彎曲但無彈的材質與毛衫拼接,使毛衫原本平整的表面產生凹凸,從而實現在基本款毛衫上增添造型美與立體感,這也符合當前時尚前衛的設計潮流。例如,解構式樣的服裝反常規、反對稱、反完整,超脫時裝已有的一切程式與秩序,在形狀、色彩、比例的處理上非常自由[10]。

圖6 針織毛衫面料與空氣層面料拼接組合
單一材質的毛衫風格變化較少,大多隨著紗線組織結構或提花圖案而變化。對于相同款式、相同色彩的服裝,運用不同的材質,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11]。在基礎款毛衫上拼接其他材質裝飾配件,如花邊、飾帶、流蘇、珍珠、鉆鏈等,細節上起到點綴的效果,使單調的普通毛衫變得具有設計感,調和不同材質組合上的搭配。拼接加工工藝的設計與制作直接影響服裝的整體風格[12],如任一單品中局部運用小香風的花邊輔料便可打造出香奈爾風格的服裝。可以采用與肌理外觀差異較大的裘皮皮革、真絲等材質組合拼接,針織毛衫面料與化纖面料拼接組合見圖7。該拼接組合有利于毛衫的風格定位,在滿足毛衫設計風格的同時,增添時尚元素符合當下設計領域所推崇的整體設計美學思維與觀念。

圖7 針織毛衫面料與化纖面料拼接組合
毛衫本身具有彈性好、貼體舒適、保暖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但毛衫因其構成形式存在易起毛起球、起靜電、保型性差等特性,因此應從人體工程學出發, 以穿著舒適、滿足審美與時尚為原則進行面料組合設計[13]。對于毛衫的功能性,拼接的方式可以彌補毛織面料在穿著過程中的不足,使得毛衫更加耐穿、功能性更加完善[14]。拼接還可以實現附件加固的作用,如在口袋、育克、門襟等附件部位運用機織面料,可使毛衫款式更加有張力,如在開衫單品上運用這樣的工藝處理,針織毛衫門襟處與合成涂層面料的拼接組合見圖8。在不同的部位采用相應的拼接形式,對于滿足多種人群的不同需求至關重要。

圖8 針織毛衫門襟處與合成涂層面料的拼接組合
女裝毛衫創新設計的方法有很多,現代女裝設計過程中異料拼接是十分重要的設計方法,對于毛衫設計走向時裝化品類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真正的發展與實踐依然需要優秀的毛衫設計師根據市場不斷進行創新,在不依附產能負荷的情況下實現毛衫產業的類別升級。異料拼接的設計創新開始進入系統化的藝術整合發展階段,毛衫設計中的拼接藝術原理與拼接設計技巧,可為我國毛衫設計行業的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