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范明三 楊文斌 藍采如出版社:東華大學出版社
《苗族服飾研究》一書由東華大學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系范明三、楊文斌、藍采如等編寫。《苗族服飾研究》一書是作者多年的研究經驗和理論成果的總結。從文化人類學角度對苗族文化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以苗族服飾作為載體,對苗族文化進行了綜合論證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意義的觀點。該書中附有豐富圖片材料,力求真實、完整地展現苗族服裝的發展歷史。《苗族服飾研究》全書分為2個篇章,上篇分為7個章節,分別為“從《百苗圖》說起”“遺珠重綴——苗族歷史簡介”“苗族的支系與服飾類型劃分”“幾種特殊服飾的研究”“材料與技藝”,下篇分為3個章節與附錄部分,分別為“關于背兜和肚兜的文化人類學研究”“背兜”以及“童帽”。附錄部分主要為苗族服飾的學術論文,收錄了“云南苗族服飾的傳統與變革”“英國大英博物館的苗族服飾收集”“施洞苗族衣飾技藝考察”等具有一定價值的論文作為補充與參考。
《苗族服飾研究》中“苗族的支系與服飾類型劃分”章節中提到,苗族支系眾多,苗族服飾顏色奪目、裝飾繁復,能夠充分展現苗族人民激情的藝術表現力。苗族是一個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人口居住地分布廣泛,每一處苗族人生活的地理環境都各不相同。苗族人是一個對色彩運用掌握得十分熟練的民族。苗族人民對于色彩的感知十分敏感,不同地區的苗族人民對于色彩的運用也各不相同,其對色彩的運用除了本身對于顏色的感知外,還有各地區苗族人民受歷史文化、生活環境的影響。大部分的苗族人民生活在深山里,部分生活在高山上,還有一部分生活在臨近河流的地方。因此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環境便是樹木、花鳥、魚兒、走獸等環繞的。苗族人民祖輩都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因此苗族人民心中一直有著崇尚自然,依賴自然的觀念,在苗族人民的藝術作品中大部分都是這種美好愿望的體現。因為苗族人民長期與自然為鄰,所以苗族人民的日常用具和服裝服飾都有著其獨特的特點。如白苗族人們的服裝打扮就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特點,白苗族人因為居住地區的差異,服裝上就顯示出了明顯的區別。麻栗坡一帶的白苗族人的服裝,喜歡在領口處顯示里面白色的內衣,并且在黑色的頭巾下面顯示白色的頭條。威信一帶的白苗族人喜歡在腿部綁上白色布條。不同地區的白苗族人是通過鮮明的服飾特點進行互相的區別。苗族的文化歷史悠久,在歷史的文化長河中,各地區的苗族人民的服飾的特點十分鮮明,各地苗族人民一直在傳承自己民族的文化服飾。在傳統的苗族服飾中,最主要的顏色是紅、花、黑等,所以根據明顯的顏色便分為"紅苗、花苗、黑苗",其中紅苗族人的服飾以紅色為主,花苗族人的服飾以花色的刺繡為主,而黑苗族人的服飾便是以黑色花紋為主。各苗族的服飾色彩繽紛,且服飾多以刺繡為主,在黑苗的服飾中,主色調是黑紫色,通常情況下黑苗族人的服飾上會輔助其他顏色的刺繡,如黃色、青色、白色等。花苗服飾的刺繡種類比較豐富,色彩繁多,如紅、黃、白等顏色,代表自然風景的如紅河、田野等,顏色絢麗卻又協調一致,色彩的運用十分融洽,毫無違和感。青苗族人的服飾、頭飾、頭巾等皆以青色為主,特征鮮明。而紅苗的服飾則以紅色為主,尤其是衣領等處,均呈現鮮明的紅色,通常情況下,紅苗族人喜歡用白色和黃色作為填補的顏色。白苗族人的服飾主要以白色打底素衣為主,外面是黑色的裙裝,白與黑2種色彩的交織十分明顯,但是白苗族人的服飾并不是簡單的“黑白配”,在黑色的裙裝外是朱紅、明黃、深綠等顏色構成的彩色腰帶。黑色與白色十分端莊,而朱紅、明黃等顏色又為白苗族人的服飾增添了幾分俏麗。在雷山西江處,苗族人民臨山而住,在田地里勞作,在溪水里撒網撈魚。雷山西江的苗族人民服飾上的圖案繁多,如風紋、青蛙紋、花草紋以及數學圖形,其圖案與雷山西江的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雷山西江的苗族人民的服飾配色主要以墨綠、藍色作為打底,然后運用種類繁多的精致繡片做裝飾。這些繡片是用線條勾勒出的圖案,主要選用紅色、綠色、紫色等顏色。這些精美的服飾再加上苗族人民喜愛的銀色配飾,使雷山西江顯得既莊重又不失俏皮。在苗族人民的服飾上就能看出,藝術的存在并不脫離生活,其中服飾色彩的運用是人們從自然界中提煉而來的。除此之外,人們也在不斷摸索色彩的運用。
苗族的民族服飾顏色多樣,色彩構成和諧自然。《苗族服飾研究》的“幾種特殊服飾的研究”“材料與技藝”等章節中均從不同角度對苗族服飾色彩的運用進行了分析。苗族色彩構成的具體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服裝設計中苗族色彩構成的運用。苗族的服飾色彩構成豐富,從側面體現了我國文化的歷史悠久。苗族的服飾色彩構成是一種加法理念,裝飾越多,色彩構成越多,越具有藝術美感,這一藝術特點和現代服飾理念完全不同。在現代的服飾中,人們為了可以便利的生活,通常情況下,服飾是越簡單越好,呈現一種減法的穿衣理念。但是這樣的現代服飾又有些單調,所以在現代服飾中設計師們會著重設計1~2個部分。因此在現代服飾的設計中,重點設計的2個部分可以借鑒苗族服飾的色彩構成特點,設計出既簡單又具有藝術特色的現代服飾來。
第二,苗族的服飾中具有許多的藝術圖案,這些圖案的色彩構成與銀飾搭配得十分協調統一,具有美感。苗族人民十分喜愛佩戴銀飾,銀飾中的圖案與苗族人民衣服上的圖案相互呼應,圖案的設計源于苗族人民的生活經歷,民族風味十足。對于銀飾的設計可以借用苗族服飾中的一些圖案,十分具有民族意義,如銀冠的設計。銀冠是苗族姑娘們在正式場合常佩戴的銀飾,由銀扇、銀角、銀冠3部分組成。銀飾設計簡單大方,極具民族特色,與苗族人民的服飾相互呼應,體現了苗族的風土人情。在銀飾的設計中,設計師們可以參考苗族人民的銀飾設計,這種簡單的銀飾設計既具有民族美感又能與苗族人民的現代服飾相搭配,使銀飾的設計更具有獨特的民族美感。
第三,在平面設計中也可以運用苗族服飾的色彩構成。苗族服飾中的色彩構成極具民族特色,雖然美麗但民族特色過于厚重,在平面設計運用的時候需要既保證可以傳承苗族人民服飾的精髓,又需要符合現代大眾的審美,而不能過度夸張。在苗族人民的服飾中,色彩的構成十分復雜,通常選取純度高的各種顏色,因此灰色這種純度相對較低的顏色一般不被苗族人民所選用。苗族人民的服飾中選用互補的顏色,顏色對比鮮明,雖然這種對比顏色的色彩十分濃艷,但是并不庸俗。在色彩構成上,主色與配色的結合為平面設計提供新思路。苗族服飾色彩構成的作用還體現在苗族服飾的繡片中。苗族的刺繡并不只是平面的刺繡,還有多層次的疊加,這種疊加讓苗族人民的服飾藝術更加豐富。同時苗族人民的刺繡中的色彩構成還體現了一種空間理念,為平面設計提供了新的創新思路。苗族服飾的色彩構成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理念。苗族人民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傳承著世間萬物皆有靈性的理念,因此苗族人民服飾的色彩構成靈感都是源于自然世界,設計出與自然世界息息相關的各種圖騰,這些圖騰的色彩構成十分貼近自然,處處體現出苗族人民生活的特點,文化習俗。苗族人民服飾的色彩構成給觀者一種視覺享受。劍河一帶的苗族人民喜歡一種錫繡,這種錫繡是一種特殊的繡法,所用的絲線是一種特別的金屬錫線。這種錫繡給人一種金屬的視覺享受,同時這種金屬色豐富了苗族人民服飾的色彩構成,賦予了苗族服飾條理分明的美感,同時也為現代服飾的設計提供了新的創新思想。
第四,苗族人民服飾的色彩構成還可以被運用到各種產品、商品中。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們對自己喜愛或者被大多數人喜愛的事物充滿偏愛心理。因此對于色彩的喜愛自然也不例外。無論是商品的色彩構成還是產品的色彩構成,都是與商品、產品的形狀相呼應的。色彩構成與產品、商品的形狀融合,呈現完美的藝術美感,給觀者一種視覺享受。時代的發展十分迅速,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流行的色彩構成也是不同的,設計師們需要抓住當下的流行元素,完成色彩構成,才能達到銷售的目的,滿足人們的審美心理,才能使產品或商品更具魅力,增加人們的購買欲。苗族人民服飾的色彩構成中融入了苗族人民對自然色彩的感悟,這種色彩構成為現代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