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民,喬 飛,張 玉,潘燕燕,李開放,溫書香
(漯河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漯河 462000)
黃淮肉羊是河南省首個培育的新品種。2008 年至2018年,黃淮肉羊在河南綠源肉羊發展有限公司進行試驗,以杜泊羊為父本,小尾寒羊為母本,先后經過雜交創新、橫交固定和群體擴繁三個階段培育而成,該新品種具有肉質性能好、繁殖力強、屠宰率高、耐粗飼等優點,適合產業化推廣和普及,較地方品種每只羊直接多售240 元以上,為實現我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筆者通過多次實地調研和實踐經驗總結,以創新培育方法、組建基礎母羊群、純化新品種、分類管理、做好疫病防治和保健為要點,集成總結出提高黃淮肉羊新品種繁育能力的四大關鍵技術,供同行業者參考。
2020 年12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發布第381 號公告,宣布黃淮地區首個多胎肉羊新品種誕生,徹底改變了我省現有肉羊品種匱乏、繁殖力低下、肉質差等一系列制約我省肉羊產業發展的瓶頸,填補了我省肉羊育種領域的空白,這對黃淮地區肉羊產業的發展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2008年,該新品種在河南綠源肉羊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培育,以杜泊羊為父本,小尾寒羊和寒雜羊為母本,經過雜交創新、橫交固定和群體擴繁三個階段培育而成,并先后通過農業農村部種羊及羊毛羊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生產性能測定、河南省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羊委員會審定。成年公羊體質量為98.1 kg,母羊體質量為71.7 kg,公母羊6 月齡育肥體質量分別為58.5 kg 和52.45 kg,和地方品種羊相比,每只羊每年增收超過20%。筆者以河南綠源肉羊發展有限公司為例,講述提高黃淮肉羊新品種繁育的技術,為黃淮肉羊高效養殖,增加經濟收益提供技術支撐。
在2018年之前,我省尚未建立和形成肉羊育種體系和產業化開發體系,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肉羊品種更是匱乏,現有的肉羊品種繁育能力低、肉質差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著我省肉羊產業的發展。因此,培育高繁殖力、肉質好的肉羊新品種十分迫切和必要。黃淮肉羊的培育經過以下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權凱教授的指導下,將杜泊羊作為父本,小尾寒羊和寒雜羊作為母本,經過雜交獲得最優的雜交組合,培育出理想型的個體;第二個階段是將理想型的個體進行橫交固定,獲得優良性狀能穩定遺傳的橫交固定群;第三個階段是群體擴繁階段,旨在擴大繁育規模,提高羊肉品質,穩定產仔數量等。
運用經典數量遺傳學理論與技術,經過10年的培育形成黃淮肉羊新品種,具有繁殖力高、性成熟早、肉用性能好、抗病力強、耐粗飼、體質健壯、體軀長、背腰平直、肋部張開良好、臀部豐滿、公羊和母羊均無角等優點,適合大規模養殖和擴繁,對于提高肉羊產業的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
選育的原則如下:對每只羊進行鑒定和篩選,對不合格的羊及時淘汰,留作育肥用;對每只羊進行編號,建立登記卡,定期調換種公羊,防止近親交配;每年對種公羊進行兩次普查,對合格的種公羊頒發證書,對不合格的種公羊進行去勢,留作育肥用。選育標準為:公羊初生體質量4 kg以上,母羔初生體質量3 kg以上;45 d斷奶,斷奶公羊平均體質量14 kg以上,母羊平均體質量12 kg 以上;6 月齡公羊平均體質量58.5 kg,母羊平均體質量52.45 kg;每只母羊年提供羔羊數達到(2.38 i 0.14)只。經過不斷篩選和品種提純,目前的黃淮肉羊新品系比杜泊羊和小尾寒羊(6 月齡公羊和母羊)體質量均提高了7.5 kg以上,屠宰率提高2%以上。
種公羊對飼料營養的要求比較高,在種公羊的日糧中要有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且飼料的口感要好、容易消化。好的草料供給主要有花生秧、全株玉米、胡蘿卜等,好的精料主要有麩皮、雞蛋、玉米糝、豆粕等。種公羊在配種期和非配種期的飼喂情況有所不同。在配種期,通常在日糧中添加40%的青貯飼料、20%的多汁飼料和5%的精料。經檢測,精子密度低、精子活力差的種公羊,在每天的日糧中多添加1 個雞蛋和適量的紅蘿卜,同時每天增加運動量。配種任務較重的種公羊,每天要在日糧中多增加2 枚雞蛋。非配種期,日糧中的精料略有減少即可。
在空懷期,其管理的要點主要是加強飼養和體況的恢復,為后期的配種和妊娠做準備。在妊娠期,要根據妊娠時間分別管理。在妊娠前期和妊娠后的2個月,胎兒生長比較緩慢,可以不必增加過多的精料。在妊娠后期,胎兒增長較快,所需營養會大大增加,此時要加大營養物質的供應,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和母羊對營養的需求以及產后泌乳。在哺乳前期,由于母羊的奶是羔羊最主要的營養來源,此階段要保障母羊充足的營養,少量多次補飼,尤其是產雙羔或者多羔的母羊,每天要補給精料0.3 kg、優質干草0.8 kg、胡蘿卜0.3 kg。產單羔的母羊每天補給精料0.2 kg、優質干草0.3 kg、胡蘿卜0.3 kg。在哺乳后期,由于母羊的泌乳量下降和羔羊開始采食飼料的因素,母羊每天補給的精料和其他飼料適當下調即可。
羔羊飼養管理的要點是盡早吃上初乳和斷奶后的飼料供給。初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及早吃上初乳,對增強羔羊體質、抵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多仔羔羊、弱仔羔羊,由于母羊的乳液不足以供給羔羊,此時需要人工輔助哺乳或者輔助羔羊喝專供奶粉。所用過的奶瓶要及時清洗并定期消毒,以免孳生細菌,引起羔羊感染和發病。在羔羊出生1 個月左右的時候,羔羊的日糧以飼料和母乳為主,每天補給精料2 次,每次75 kg。在出生2 到3 月齡的時候,每天補給精料3次,每次75 kg即可。羔羊在50日齡的時候要及時斷奶,斷奶有利于母羊自身的恢復和配種,同時也有利于羔羊獨立生活。出生3 月齡以上的羔羊每天的日糧組成要豐富起來,除了上面的精料外,還要補充一些多汁飼料和其他飼料,如胡蘿卜、麩皮、優質青草等。
經測定體質量、體高、體長、胸圍、管圍等指標達不到種羊標準的羔羊留作育肥用。羔羊在育肥時必須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飼草的供給,經常食用的飼草主要有全株玉米、花生秧、青干草等,每只育肥羔羊每天供給干草0.8 kg 或者青貯草2 kg,并在飼草中拌上0.3 kg 的精料,如麩皮、玉米糝等;二是消毒,圈舍常用的消毒試劑是1%的燒堿溶液,對圈舍的地面、用具、墻面和房頂等嚴格徹底消毒;三是羔羊驅蟲和去勢,羔羊育肥采用的是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育肥羔羊在進圈前都要進行驅蟲和去勢,驅蟲藥物主要以雙甲脒和莫西蟲凈為主,分別在每年的2 月、6 月和10 月集中驅蟲,以預防寄生蟲病的發生。
黃淮肉羊接種的疫苗主要有三聯四防、傳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和羊痘疫苗,用以預防重大動物疫病發生。另外,在每年的2 月、6 月和10 月用莫西蟲凈拌料,在每年的6月和10月用雙甲脒藥浴。但疫苗接種和驅蟲之前一定要考慮羊只的生理特點和生產需要,如是否在哺乳期、是否已孕。
每年的6月至9月屬于高溫季節,羊場如不增加棚頂或者不及時對圈舍進行通風換氣,羊群很容易中暑。有研究發現,羊舍的棚頂可有效減少太陽輻射,并可將直射溫度由67.2 ℃降到36.7 ℃。在夏季,有羊群調運業務的時候,應避免密度過大和白天裝車。另外,就是要保障羊群有足夠的飲水。
在生產實踐中,引起羊群應激反應的主要因素有疫苗接種、斷奶、熱應激、運輸應激等,應激原刺激動物之后會給動物機體造成一定的危害,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極度興奮、狂躁不安、生長發育緩慢、生產性能降低等。因此,在接種疫苗的時候要避免過于頻繁和操作粗暴。每年夏季是羊群熱應激出現的高發季節,熱應激極易造成母羊發情周期延長、公羊性欲下降等危害。因此,在夏季要及時搭建棚頂或者及時修補破損棚頂,避免太陽過度直曬。運輸過程中容易造成羊群呼吸加快、體溫升高,發生嚴重的應激反應,因此,在有裝卸或者運輸作業的時候,避免白天裝卸和羊群過度密集。
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和動物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硒缺乏的時候容易引起羔羊生長發育遲緩、消瘦、腹瀉、心肌變性、肝臟壞死等癥狀。補充適量的硒不但可以預防羔羊因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疾病,還可以提高羔羊的免疫力、抗病力和繁殖能力。因此,在羔羊出生后的1~2 w 內,要注射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以后,每2個月注射1次或者日糧中添加含硒的添加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