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程程,王月楓,候林林,赫玲玲,李英麗
哈爾濱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黑龍江 163319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速,老年人數大幅增加,健康問題越來越需得到重視,認知功能衰退為老年人常見問題之一。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認知功能處于正常與癡呆間的過渡狀態[1]。據報道,60 歲以上人群MCI 患病率為6.7%~25.2%,每年有5%~17%的MCI 病人發展為癡呆[1?2];2050 年我國癡呆病人將達2 109 萬例,全球癡呆病人將達1.15億例,健康成本每年高達7 453.31 億元[3?4]。目前,延緩癡呆發展的措施僅為癥狀緩解和行為干預,如能在MCI 早期或癡呆診斷前實施有益措施,將會延緩認知衰退的進展[4],積極的體力活動已證實能夠有效預防或延緩認知障礙的進展,是保護性生活方式因素之一[5?6]。因此,了解MCI 病人體力活動的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十分重要。
1.1 體力活動 體力活動是指任何由骨骼肌收縮引起的能量消耗高于安靜休息狀態的身體運動,包含職業勞動、交通中的身體活動、閑暇時間的身體活動(包括鍛煉)及家務勞動4 個方面[7]。
1.2 體力活動對認知障礙影響的機制 認知可塑性和神經可塑性認為,認知功能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逆轉,能引起腦結構、腦功能發生實質性改變[8]。規律的體力活動對認知障礙病人的認知改善具體機制表現為增加皮質厚度,提高白質完整性,改變腦功能區的活躍程度,增強腦區間的連通性,促進生物因子的分泌等[5?6,8]。除此之外,研究者還提出了選擇性提高假說、心血管功能假說、身體活動/鍛煉?認知中介模型等[9],從不同角度解釋分析體力活動對認知改變的機制作用。由此可知,由年齡或疾病帶來的認知損傷可以通過體力活動改善[4]。
2.1 運動程度較低 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力活動程度逐漸下降,65 歲以上人群多數不能達到老年人的活動標準,即每周150 min 中等強度體力活動和每周2 次的力量訓練[10],長時間的久坐增加了認知衰退的風險[11]。Marmeleira 等[12]調查了養老院中MCI 病人的體力活動現狀,結果顯示MCI 病人每天進行中度體育活動的時間為1 min,輕度體育活動為89 min,每天步數為(863±599)步,白天久坐行為占比較高,且身體素質較差。Pedroso 等[13]研究也顯示,MCI 病人和癡呆病人的四肢肌力、平衡性、靈活性、抗阻力等功能均減弱,同時認知功能中定向、語言、執行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下降,P300 潛伏期延長。提示MCI 病人整體體力活動強度均較低,行走步數較少,久坐時間較長,可能會進一步加重認知障礙。
2.2 運動作息改變 與認知正常同齡人相比,晚期MCI 病人身體活動日常作息略有不同。Lu 等[14]連續監測了24 h 不同程度認知障礙病人的體力活動,結果顯示正常認知者和早期MCI 病人的作息沒有差別,每日06:00 開始活動并達到高峰,然后逐漸下降,下午略有增加,而晚期MCI 病人則每日07:00 開始活動,且活動程度較低,提示認知障礙的進一步衰退可以改變日常活動作息。
2.3 運動自我效能低下 運動自我效能是指人群在面對各種困難情境時對自我組織及執行運動行為能力判斷的信心,是影響體力活動的重要因素,運動自我效能能夠預測體力活動水平,得分越高,體力活動參與程度越高[15]。有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認知障礙病人會因為記憶障礙表現為忘記回家的路、自己身在何處等現象,導致運動自我效能降低,更傾向與人結伴出行[16],提示MCI 病人的運動自我效能可能與認知功能衰退有關。
2.4 簡易安全的運動類型較為常見 MCI 病人在選擇活動類型上與多數老年人相似,傾向于簡單、安全、輕松的活動類型,如步行[17];同時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養生和社交與運動相結合的類型也較為常見。有研究顯示,MCI 病人除了步走、氣功、園藝等簡單安全的活動,與同伴出行、和諧交流也是較為常見的活動特點[18]。
3.1 人口社會學因素
3.1.1 年齡、性別 年齡和性別作為不可干預的因素對認知障礙病人體力活動存在影響。有研究顯示,年齡越大,病人進行體力活動程度越低,類型越單一,可能是與照顧孫輩等限制時間有關[18]。目前,討論性別影響MCI 病人體力活動的報道并不多見,徐瓊[19]研究發現,女性MCI 病人的體力活動度高于男性,男性的靜坐時間長于女性。關于MCI 病人性別與體力活動類型的差異還未見報道,未來研究者可探討MCI 病人體力活動的性別差異。
3.1.2 社會、家庭支持 良好的社會、家庭支持及對體力活動的積極態度能夠增強MCI 病人的鍛煉動機。研究顯示,MCI 病人體力活動參與度很低,原因可能是認知障礙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出行,需要家人、朋友、病友更多的鼓勵與陪伴,才能改善體力活動水平[20]。MCI 病人對家人的依賴程度高于同齡正常認知者,因此,照顧者對體力活動益處的積極態度和支持是影響MCI 病人活動水平的重要因素[16]。
3.2 心理認知因素 MCI 病人的認知損害常伴隨情緒障礙的發生,二者與體力活動存在相關。研究表示,認知障礙會給病人帶來責備、內疚、擔憂、挫敗感的情緒[16],而這種不良的情緒會影響病人的活動水平,縮小外出活動半徑,增加久坐時間等[21];特別是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aMCI)病人因跌倒恐懼、處理速度、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影響更加明顯[22]。除此之外,MCI 病人所表現出的情緒障礙,如冷漠、抑郁、焦慮、不安也會導致體力活動動機缺乏[21,23]。提示MCI 病人的心理及情緒改變會影響體力活動狀態,為體力活動干預提供了可參考的思路及方法。
3.3 個體健康狀況 健康狀況是常見的影響因素,不良的健康狀況會限制MCI 病人從事體力活動,進一步增加認知受損的風險。
3.3.1 衰弱 衰弱包括步速、握力、體力活動、體重、精力下降,在老年人群中發生率較高,65 歲以上的人群中衰弱患病率約為10%,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高于男性[24]。研究顯示,超過50%的MCI 衰弱病人存在體力活動不佳,可能是與腦白質高信號、炎癥等生理機制有關,同時MCI 病人的衰弱程度與認知障礙,特別是執行功能障礙風險增加有關[20]。提示衰弱會增加MCI 群體未來體力活動受限的風險,進而危及認知障礙人群的日常生活能力,影響生活質量。
3.3.2 步速 步行是MCI 病人較為常見的身體活動類型,MCI 病人常伴有步態障礙,表現為步行速度減慢、平衡性較差、跌倒等[25],步行速度減慢可預測后期體力活動下降,且與基線的個體健康狀況無關[26];同時步行速度降低會增加認知障礙進一步衰退的風險[27]。提示MCI 病人的步行速度減慢可能預示著未來病人體力活動程度的降低。
3.4 生活方式因素
3.4.1 看電視 看電視逐漸成為體力活動影響因素研究領域的新增變量[28]。MCI 病人由于長時間久坐導致體力活動下降[12],其中看電視可能是久坐的部分原因[29]。但目前暫無看電視行為與MCI 病人認知障礙進展的相關縱向研究報道。
3.4.2 養寵物 有研究顯示,擁有寵物的老年人體力活動水平高[28]。MCI 病人喜愛的、熟悉的、有趣的活動有可能持續到老年,尤其是與照顧者有共同的喜好,如養寵物,對體力活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21,23],但一旦出現負性活動體驗,將影響MCI 病人的活動效能[21]。提示未來研究者在MCI 病人體力活動干預措施上應注意提供個性化活動方案,逐漸引入新的干預措施以保證依從性。
3.5 環境因素
3.5.1 居住環境 Nathan 等[30]研究指出,調整人口統計學變量后,當老年人從家到目的地(醫院、服務中心等)的距離為400~800 m 時,老年人更有可能選擇步行或散步。宋彥等[31]調查了南京市403 名老年人建成環境對其體力活動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影響老年人城市社區建成環境排名前5 位的分別是建筑類型、街道連通、居住密度、交通安全、老年人專用服務設施。活動環境是否安全、有無活動專屬場地等物質環境條件是影響MCI 病人體力活動的重要因素[16,23]。
3.5.2 自然環境 室外體力活動是體現體力活動水平的一個重要預測變量,其中天氣、溫度、季節、降水等有可能影響體力活動的程度[28]。Malthouse 等[21]通過對5 例認知障礙病人及其照顧者進行訪談后得出,惡劣天氣是影響病人外出進行體力活動的重要因素,提示室內活動場所對于保障MCI 病人的體力活動是有必要的。
目前,針對MCI 病人體力活動的干預主要集中在運動方面,包括有氧運動、抗阻力運動、身心結合的運動(太極拳、八段錦)等[32]。
4.1 個性化干預方案 針對MCI 病人體力活動的干預所面臨的挑戰是制定有吸引力、有效、可持續實施的方案[33]。調查結果顯示,低體力活動者更喜歡面對面的干預方式,患有慢性病者更喜歡紙質版的健康宣教,老年人更喜歡以家庭為基礎的形式,居住在偏遠地區或農村者及年輕群體更喜歡線上干預等[34]。由此可見,干預方式及類型需根據MCI 病人的特點來調整,MCI 病人更喜歡熟悉、有趣的干預措施[21]。Lewis 等[15]研究表示,體力活動干預中所帶來的愉悅感可以比運動自我效能提供更多的活動時間及強度。提示設計干預方案時應側重于增加體力活動的樂趣。因此,更深入地了解MCI 人群的需求和興趣,將干預類型、方式與之結合相匹配,融入病人生活中,隨時進行干預措施評估及調整,將使其干預措施更行之有效。
4.2 合理設置目標計劃 MCI 病人常表現為時間、空間能力障礙,不能很好地進行目標制定和時間管理[1]。MCI 病人的活動計劃是影響依從性的重要因素,但MCI 病人的記憶障礙又使得牢記目標較為困難[23],因此,可能需要專人或短信等方式協助提醒MCI病人的目標及時間安排。Robinson 等[35]對63 名中年人實施為期5 周體力活動干預,主要為時間計劃安排及推送提醒方案,結果顯示其步數、中等強度體力活動所花費的時間均有顯著提高。盡管MCI 病人的活動計劃能力較差,但MCI 病人希望能夠自己掌控活動計劃,建議專業人士輔助MCI 病人制定干預計劃,以增強病人的運動自我效能和依從性。
4.3 同伴參與 MCI 病人由于腦區結構及功能的異常,常表現為消極情緒,通過小組活動等團體干預的積極氛圍、個體間產生的人際關系可以進一步強化MCI病人對體力活動的態度[16]。Middleton 等[36]將MCI 病人分為兩組,社區組由專人指導,MCI 病人獨立完成體力活動,家庭組是由MCI 病人與照顧者共同完成體力活動,探討兩種干預方式對體力活動和認知功能的改善效果。因此,同伴參與可能改善MCI 病人體力活動的態度及依從性,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家庭、團體為單位設計MCI 病人體力活動干預方案。
促進MCI 病人體力活動應從鼓勵和保持積極的生活方式開始,以適應日常生活,活動方式應遵從病人意愿,將社會聯系與體力活動結合起來,強調活動的樂趣與享受,增加體力活動的價值感,同時受家庭及社會的影響較大。因此,照顧者和護理人員應采取積極的態度并參與其中,鼓勵病人堅持活動,并向病人提供更易于接受的體力活動健康宣教,不宜使用統一固定的干預方案,以免降低病人的運動效能和依從性。應盡可能從多個角度出發設計干預方案,以提高MCI 病人的依從性和運動自我效能,進而增強體力活動水平,達到延緩認知衰退、改善認知功能、降低癡呆發生率的目標,提高病人及家屬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