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月
(許昌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許昌 461000)
自2018年8月份我國部分省份發生非洲豬瘟以來,疫情不斷擴散、蔓延,雖然采取了防控措施,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仍然有疫情發生。據悉,2020年,我國共計發生19起非洲豬瘟,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由于屠宰企業連接著養殖和消費市場,是通向餐桌的最后一道關口,在切斷非洲豬瘟傳染源、保障豬肉產品安全上起著重要作用,是非洲豬瘟防控中至關重要的一環。2019年以來,農業農村部要求生豬屠宰企業必須開展非洲豬瘟自檢,發現陽性的,依法嚴格處置,做好清洗消毒和無害化處理工作,嚴防疫情傳播蔓延。但在實踐中發現,一些企業在非洲豬瘟實驗室檢測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涉及檢測人員能力、實驗室設施設備、檢測報告規范性等方面。為此,該文對有關問題進行了梳理分析,并對下一步如何加強企業非洲豬瘟自檢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建議,從而更好地發揮非洲豬瘟自檢作用,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疫病傳播。
為切斷病毒傳播鏈條、打好非洲豬瘟攻堅戰,2019年3月13日,農業農村部下發了《關于加強屠宰環節非洲豬瘟檢測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督促生豬屠宰企業積極作為、創造條件,盡早開展非洲豬瘟自檢,指導企業建設符合PCR檢測要求的實驗室。2019年4月25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于開展落實生豬屠宰企業非洲豬瘟自檢和官方獸醫派駐制度百日行動的通知》,明確要求,2019年7月1日前,所有生豬屠宰企業全部實現自檢,對在規定期限內未落實非洲豬瘟自檢制度的生豬屠宰企業,結合排污許可、動物防疫條件等要求,采取停產整頓等整改措施,對于整改不達標的,依法取消定點屠宰資格。
截至當前,許昌市所有在產生豬屠宰企業已經全部實現了自檢,均按要求建成了PCR實驗室,也都接受了當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考核驗收,并如期開展了非洲豬瘟自檢工作。
部分企業PCR實驗室建筑材料、設備等不符合相關部門規定要求,部分設施設備配備不齊全。如有的PCR實驗室未配備醫用垃圾桶、移液器等設施設備,更衣室未配備鞋柜,沒有生物安全柜、高壓滅菌鍋等,部分實驗室各功能區之間相通,實驗室緊急出口無明顯標志。
部分企業不重視檔案記錄管理,記錄信息不完善,內容不完整,比如有的實驗室檢驗報告檢測人員無簽字,原始檢驗記錄缺項;無實驗室儀器設備使用和維護記錄,有的記錄與檢驗報告記錄信息不一致。
實驗室檢測人員業務技術能力不強,不能滿足非洲豬瘟PCR檢測能力需求。有的企業檢測人員只有1名,數量不足,企業檢測人員未參加培訓或技術掌握不到位,操作不規范。
為了減少實驗室成本支出以及規避檢測結論不合格帶來的停產整頓等影響,個別企業可能沒有按照“批批檢,全覆蓋”的原則全面開展非洲豬瘟檢測,而是抽檢,對未檢測的憑“經驗”填寫檢查記錄。
企業非洲豬瘟自檢工作,事關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因此,加強實驗室建設指導,規范檢測操作程序和內容,切實發揮實驗室PCR自檢作用意義重大,有條件的地方可制定出臺實驗室建設指導指南、實驗室操作技術規范等,進一步提升企業自檢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科學化水平。要及時組織開展實驗室檢測人員技術培訓班,不斷提升檢測水平,從而保證自檢結果準確可靠。
為確保企業自覺履行非洲豬瘟自檢制度,避免造假行為發生,當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屠宰企業監督檢查,駐場官方獸醫要依法履職,嚴格監管,監督企業做好非洲豬瘟采樣、檢測、處置等工作。對于實驗操作不規范的要及時監督指導,對于涉嫌偽造檢測結果的,要責令企業整改,必要時給予停業整頓。對于隱瞞陽性結果的,要立即停業整頓,監督企業做好清洗消毒、無害化處理等工作,造成嚴重后果的,還要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同時,實行“黑名單”管理制度,對于主體責任不落實、從事違法違規行為、涉嫌對檢測結果造假的,及時納入黑名單,在出證、出省外調等方面進行限制懲戒,不斷規范企業經營行為,推動生豬屠宰企業落實行業主體責任。
有條件的屠宰企業可以建立PCR實驗室,小型屠宰企業由于屠宰量小,可以委托第三方進行檢測,既可以減少資金投入,節約成本,也能保證檢測結果的真實性,避免企業自檢造假帶來的疫病防控風險。政府部門和農業農村等部門要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監督指導,保證第三方檢測市場的規范化運行,為非洲豬瘟防控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