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福梅
(武陟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武陟 454950)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出于對食品安全的考量,加強對豬疾病防治與檢疫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豬鏈球菌病的防治策略主要有:定期展開豬舍的全面消毒工作,及時清理豬舍內的糞便;按要求接種弱毒活菌疫苗實現預防;一旦發現生豬染病,可以注射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芐西林等藥物展開治療;若生豬感染血癥或腦膜炎型豬鏈球菌病,可以注射青霉素與慶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藥物完成治療;若生豬感染淋巴膿腫型豬鏈球菌病,要等待豬膿腫成熟后,排出其中膿汁,使用1%的高錳酸鉀或是3%的雙氧水進行沖洗,并涂抹碘酊。
當生豬感染氣喘病后,能夠觀察到氣喘、咳嗽等癥狀,且容易引發肺氣腫、肺水腫、肺部病變等問題。豬哮喘的防治策略主要如下:定期展開豬舍的全面消毒工作,交替引入不同種類的化學消毒劑,避免細菌或病毒產生耐藥性,以達到消毒目的;按照免疫程序進行疫苗接種,在生豬胸腔區域完成疫苗注射;在進行相關疫苗接種的前15d以及后兩個月期間,不得接種卡那霉素、土霉素等藥物;一旦發現生豬染病,可以結合現實情況投入甲砜霉素、螺旋霉素、四環素等藥物,或是注射止咳因子,以此達到治療豬氣喘病的效果。
在我國,引起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產毒素多殺巴氏桿菌、支氣管敗血波士桿菌均來源于國外入境病豬,基于此,防治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策略主要有:對國外引進生豬進行嚴格的隔離觀察與檢疫,確認生豬的健康水平,在檢疫合格后方可落實群體飼養;按要求接種病菌滅活疫苗,且在接種一周后引入兩次免疫接種;對于哺乳仔豬,待其可以進食后投喂土霉素、金霉素實現預防;對于待分娩母豬,在其分娩前3周或是產后2周投喂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基嘧啶完成預防;一旦發現生豬染病,可以通過注射磺胺二甲基嘧啶與青霉素/金霉素的混合藥物完成治療。
豬肢蹄類疾病的防治要點如下:重點關注豬舍的清潔程度與通風性,移除豬舍內的尖銳物體;避免同圈生豬出現打架現象,防止生豬受到驚嚇;定期展開豬舍內的全面消毒工作;一旦發現生豬染病,則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第一時間投入地塞米松、安痛定、復方碘胺、青霉素等藥品展開肢蹄類疾病的治療。
依托生豬檢疫工作能夠更好地了解生豬的健康狀況,體現出對生豬肉制品的安全性保障。在進行生豬屠宰前,需要展開檢疫工作。一般來說,當生豬進入屠宰場前,必須要對生豬的相關證明材料、生豬來源、數量等進行嚴格檢查。特別是豬疫病流行的情況下,必須要證明生豬不來自于疫區(持有非疫區證明)。
當生豬進入屠宰場并展開實際屠宰前,需要對生豬展開隔離觀察與全面檢查,依托觀察、觸摸、聽診等方式展開生豬體檢。要選取生豬的口腔黏膜、可視黏膜、糞便等作為樣本展開全面檢查。在實際屠宰前,還要落實復檢工作,即再次對生豬群體的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對檢疫合格生豬加蓋相應印章,針對存在問題、疾病的生豬,必要時可以落實無害化處理。
為了保證市場中存在的生豬肉制品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必須要在生豬屠宰后展開檢疫工作。此時,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第一,頭部與體表檢查。以生豬下頜淋巴結作為樣本展開檢查,一旦發現其中存在壞死、充血、腫脹等異常現象,即可判定生豬染病;觀察生豬體表,若存在紅斑、丘疹等現象,則需要展開進一步詳細檢查與處理。第二,胴體檢查。以生豬皮下組織、脂肪、肌肉組織為樣本,若發現其中存在積液、出血、腫脹等異常現象,則可以判斷生豬染病。第三,旋毛蟲檢查。以生豬腹肌為樣本,制成壓片后依托顯微鏡完成是否存在旋毛蟲的判斷。第四,臟器組織檢查。以生豬臟器為樣本進行健康程度檢查。第五,復檢。落實綜合性檢疫,對合格生豬加蓋印章,對檢疫不合格生豬進行印章高溫銷毀以及無害化處理。
綜上所述,針對豬鏈球菌病、豬氣喘病、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肢蹄類疾病等常見豬疾病展開重點防治,并結合豬屠宰前的檢疫、豬屠宰后的檢疫的落實,提升了生豬飼養的質量以及生豬的生長健康水平,同時也更好地維護了我國生豬肉制品的安全性,推動了我國生豬養殖事業的更好發展,保證了養殖戶的經濟收益以及消費者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