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星善
(廣西百色市那坡縣城南開發區,廣西 百色 533900)
人口老齡化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也是世界各國經濟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的熱點問題。廣西省早在1997年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就已經達到7%,較早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因此研究人口老齡化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提出針對性應對戰略措施, 對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廣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017年,廣西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1080.07萬人,占22.1%;15-59歲人口3318.87萬人,占67.94%;65歲及以上人口486.06萬人,占9.95%。老少比為45.1,年齡中位數為33.3歲。根據國際上劃分人口年齡結構類型標準,廣西人口年齡結構類型已屬于典型的老年型。

表1 2017年常住人口數及其構成
廣西與全國其他省市一樣,現處于快速老齡化階段,然而,廣西屬于老、少、邊、山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的地區,在這樣背景下,廣西人口老齡化更體現出其獨有的特征:未富先老、規模大、速度更快、二元結構明顯。首先廣西省老齡化具有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的特點,1982年廣西人口年齡結構還屬于年輕型向成年型過渡,至1990年8年間已發展變化為成年型,1990-2000年10年間基本上完成了從成年型向老年轉變的過程,2000年后開始進入老齡化的進程,至2010年已完全為老年型類型;其次廣西省高齡老人增長快,高齡化趨勢明顯,1982年至2015年,廣西中、低齡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總量比重由92.7%下降到85.8%,而高齡老人的比重則由7.3%上升為14.2%。高齡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一直呈上升態勢,高齡化趨勢明顯;然后廣西省老齡化程度高于周邊省和其他少數民族自治區。最后廣西省具有城鄉老齡化程度倒置的特點,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口流動規模大、頻率高,推動了城鄉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廣西老年人口多數生活在農村,2015年廣西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居住生活在鄉村的423.64萬人,占59.7%,居住在城鎮的285.69萬人,占40.3%;鄉村老年人占鄉村人口比重為16.1%,城鎮為12.4%。鄉村人口老齡化程度比城鎮高3.7個百分點。
大量的老年人口大部分已不再就業,成為純消費者。他們就業時期由于經濟落后收入低,沒能積累多少財富供養老之用,只能靠現在參加勞動的家庭成員贍養,或靠社會發放的退休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這樣就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
根據羅吉斯特模型的預測,廣西 65 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從 1994年的 6.2%上升到 2030 年的 17.94%,如圖1.1所示。

圖1 廣西 2009~2030 年 65 歲及以上人口所占總人口比重的變化
首先廣西人口老齡化對勞動供給存在直接的影響,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主要包括:勞動年齡人口內部年齡結構的老化和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的減少。人口老齡化正是通過這兩個路徑去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其次廣西人口老齡化對養老社會保障存在影響,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是老年社會保障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從廣西未工作人口的生活來源情況看出,家庭養老是主要的養老方式。人口老齡化首當其沖的就是養老問題,也就是要建立起完善的養老保障體系,使老年人在喪失工作能力或者工資收入以后有可靠的經濟來源,維持基本的生活;
然后人口老齡化對儲蓄也具有影響,廣西目前的的儲蓄率雖較 2003 年稍微有所回落,但仍然要比亞洲撍男×鷶經濟快速發展時的儲蓄率要高出20個百分點左右。居民高儲蓄率的原因很多,有消費習慣、投資前景、政府政策等等因素,但居民高儲蓄率意味著人民不愿意消費,而把錢存到銀行,深層次的原因是可能由于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的不完備,使居民不敢把所有錢或者大部分錢用來消費,只能存著以備以后用,但另一方面高儲蓄率有利于資本的形成,促進經濟的發展;最后廣西人口老齡化也是影響產業結構的一個重要因素。從表面上看,人口老齡化與產業結構之間沒有直接聯系。但實際上他們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只是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要通過消費需求總量及結構和勞動力供給總量及結構兩個變量來完成。具體來說。人口老齡化的過程是人口年齡結構發生變化的過程,人口年齡的變化一方面引起消費需求總量及其內部結構的變化,另一方面引起勞動力供給量及內部結構的變動,兩者都會引起生產的相應變動,即產業結構的變動。
首先提高認識水平,在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下,廣西人口老齡化是廣西重要的基本區情之一,是廣西全新的社會形態,廣西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將長期存在。政府及社會各界必須提高應對意識,積極科學地直面挑戰。其次加強調查研究,應對廣西人口老齡化沒有現成的路徑可走,沒有直接套用的模式。主動深入實際,進行廣泛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把握好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總體情況,摸清底數心中有數。要成立專口的研究機構,組織力量深入研究。在對宏觀形勢進行研究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具體問題的進一步研究,統籌處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最后形成應對合力,在黨委政府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發揮優勢,共同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政府各職能部門應在職責范圍之內全力配合,主動作為,積極解決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各種社會問題。
《世界發展報告》認為,經濟欠發達國家或地區可以抓住撊絲諍燉麛這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發展。所謂撊絲諍燉麛,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廣西的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出現的,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經濟發展的客觀事實,要求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撊絲諍燉麛這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加速經濟發展。首先應大力發展教育,增加人力資本積累。其次發揮區域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最后大力發展中小企業,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廣西一定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通過深化改革和加大對外開放,通過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廣西的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這樣就能盡快改變社會經濟發展滯后于人口老齡化進程的狀況,為人口老齡化高峰的到來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多元化養老需要多元化籌資, 才能擴大養老 安置體系的覆蓋面, 提升養老輔助服務體系的質 量以及養老保險的社會支撐能力。十八大提出 撝鴆階鍪笛 媳O嶄鋈蘇嘶?,實現基礎養老金全 國統籌, 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機制和正常調整機制?,廣西首先逐步實現社會養老參保全覆蓋,積極征繳社會養老保障金,并逐步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其次鼓勵商業養老保險和個 人儲蓄為重要補充,鼓勵非營利組織的加入,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動員社會廣泛參與,發揚親友、鄰里之間互助互濟的優良傳統,增強社區自籌、機構投資和社會捐助,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實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即個人和家庭、企業、社區及政府責任共擔的運行機制。
國際經驗證明,儲蓄率和經濟增長有很強的相關性。撍男×鷶等東亞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在二戰后能夠迅速崛起,這與他們的高儲蓄率密切相關。例如,韓國 1965—1995 年的儲蓄率由 10%以下迅速提高至 36.6%;日本 1960—1975 年的平均儲蓄率高達36.2%;臺灣1965—1985 年的儲蓄率由20%提高至 30%以上。這些國家的高儲蓄為經濟的起飛提高了充裕的資金,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創造了令世界震驚的奇跡。在廣西人口老齡化的初期階段,老年人口比重和勞動力人口比重的提高都有利于提高儲蓄率,其中勞動力人口比重對儲蓄率更有彈性。但從長期趨勢來看,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人口比重越來越高,勞動力人口比重迅速下降,由于勞動力人口比重對儲蓄率更富彈性,這將導致廣西儲蓄率的迅速下降。因此,廣西應該把握住 2030 年以前的撊絲諍燉麛期,促使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
老年人口的特殊需求推動著老齡產業的發展。它的發展與下面三個因素息息相關:一是與經濟發展水平、老年人和贍養他們的子女及親屬的收入水平密切相關;二是與老年人特殊的物質生活需求、精神文化需求、護理照料需求和收入保障需求密切相關;三是與政府是否鼓勵和支持發展密切相關。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加以及老年人需求范圍的擴大和需求層次的提高,老齡產業的產值在GDP 中的比重將會不斷上升。因此,老齡產業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有可能成為廣西經濟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是表現為老年產業自身的發展有利于增加商品的種類,擴展服務的領域,擴大就業的渠道,促進市場的繁榮和推動經濟的增長;二是表現為通過發展老年產業所產生的關聯效應和連鎖效應,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由此可見,大力推進老齡產業發展意義重大。目前,廣西老齡產業還很薄弱,可以說還沒有起步,在未來廣西老齡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引入市場機制,動員全社會的資源和力量共同參與,用社會化、產業化機制推進和引導老齡產業健康發展。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趨勢。人口老齡化問題是一柄雙刃劍,對經濟發展既有機遇又有挑戰。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地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2030 年以前是廣西的撊絲諍燉麛期,期間勞動力供給充足,少兒與老年撫養負擔均相對較輕,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因此廣西應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兌現撊絲諍燉麛,大力發展經濟。人口老齡化對廣西產業結構的影響巨大,這將給廣西老齡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因此廣西應該因地制宜大力推進老齡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