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雷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甘肅 酒泉 735000)
甘肅玉門市帶位于河西走廊,因含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而聞名于世。由于甘肅玉門市礦山屬多金屬礦產出地段,以其獨特的成礦地質條件成為我國礦床的典型代表。甘肅玉門市礦山一帶地形條件十分復雜,且巖漿活動劇烈,屬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晝夜溫差變化較大。年平均氣溫17℃。每年七、八月最熱,最高氣溫達40℃以上。12月至次年2月氣溫最低,最低氣溫達-5℃。日照時間長,冬短夏長。年降水量53.4毫米,年蒸發量2184.68mm以上,降水多集中于6~8月,多為陣雨,時間較短。春秋兩季多風,風力3~4級,最高可達12級,風向以西北風為主。由于大量的礦山開采,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已經成為事關國家發展和建設的大事??紤]到礦山開采活動會對地質結構造成破壞,打破原有的地質生態平衡,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地質災害,礦山地質災害一旦發生,會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礦山地質災害有分布范圍廣、危害性大、可控性較低、連續性等特點,因此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已經成為甘肅玉門市礦產行業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1]。此外,礦山開采活動還會造成礦山土地的退化,會對礦區今后植被與動物的生長和生存造成不良影響,所以礦山土地復墾也是礦產行業發展需要應對的又一難題。針對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方案的設計能夠對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全、社會穩定起到積極的影響,為此進行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方案設計,為地質災害高發區防治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同時推動甘肅玉門市工業經濟穩定發展。
對于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而言,必須圍繞以下5點進行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方案設計。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方案設計整體框架圖,如圖1所示。
結合圖1所示,為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方案中的5點主要內容,并加大對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重視程度,頒布相關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降低發生礦山地質災害的可能。

圖1 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方案框架圖
在對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進行預防之前,要明確礦山地質災害種類、等級,以此才能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2]。首先,應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分區域調查,對礦山地質災害進行重點、次重點、一般點三個等級劃分,其劃分的標準主要是依據礦山地質災害點的危害程度、穩定性兩項指標的綜合評價結果。礦山分區防治等級劃分表,如表1所示。

表1 礦山分區防治等級劃分表
結合表1所示,再對于不同等級的地質災害防治區域,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重點防治區一般穩定性較差,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屬于重大級別到較大級別,在該區域內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對于礦山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區,國土部門需要與甘肅玉門市礦山當地的水利、交通等部門建立責任制。次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區一般穩定系數偏低,地質災害危險程度超越了可以人為控制的級別。對于次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區,主要以監督防治為主,將部分防治責任到相關的政府部門。在易發生地質災害時期,要對該區域進行及時巡視,同時在每年汛期設置警示標志,消除可以威脅到周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控制中小規模災害點的發展趨勢。一般地質災害防治區穩定性較好,危害程度屬于一般級別,對人民生命財產構成的威脅系數較低。地質災害防治區主要以區域周圍村委會為主體,定期安排人員對其進行巡查和記錄,并且將記錄信息備份到對應的管理機構,開通緊急預警渠道,將一般點的地質災害危害系數降到最低,消除其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威脅。
在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必須結合先進的技術,以此為指導進行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3]。本文通過引入全液壓動態礦區工程技術,在甘肅玉門市礦山中加設勘察點,通過全液壓動態礦區工程技術對勘察點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分析。在此過程中,結合大數據的數據集成功能,對甘肅玉門市礦山整體礦產資源的賦存狀況進行統計,為日后甘肅玉門市礦山的合理開采提供數據支持。通過引入全液壓動態礦區工程技術,最大限度提高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勘查數據的精準性,進而避免由于數據與實際誤差大造成的地質災害。依照液壓技術在勘察中的應用,實施有效的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方案。
在引入全液壓動態礦區工程技術的基礎上,本文通過調整礦山坡底排水管線排布的方式,提高甘肅玉門市礦山邊坡的穩定性,盡可能的降低大范圍降水或山洪造成的地質災害。通過二次調整坡底排水管線,針對凹槽部分加設排水管線,使大范圍降水或山洪帶來的大量底部積水能夠通過徑流、節流排出,從根本上對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進行防治。
以排水為主的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目前常用的防護措施包括:截斷水流工程、支護工程、邊坡防護工程等[4]。其中,工程的防治措施時降低水文地質危害發生的主要方法,但該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滑坡情況較為嚴重的情況應當根據巖土工程勘查的詳細報告內容,利用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提高對水文地質整體的防治效果,從而保證邊坡的穩定。主要表現在,工程進行過程中,嚴格遵循開采規范。
完整的礦山地質災害監測體系是保證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順利開展的關鍵,無論在礦山的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還是一般防治區內,都要對其進行及時巡查和監測。在整個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建立科學的礦山地質災害監測體系,完善礦山地質災害預警機制。礦山地質災害監測方式分為設樁監測和目視監測,監測的劃分和礦山地質環境災害點預防區的原理基本一致,同樣也分為三個,分別是:重點、次重點和一般監測點,礦山重點防治區的監測工作要有相關政府部門領導并組織實施監測,每天安排人員對其進行時時監測,采用輪班換崗監測方式;次重點防治區的監測工作由鄉級部門領導帶領,每天對其進行監測至少三次;一般防治區的地質災害監測工作則由村委會組織相關人員監測,每周對其進行監測一次即可。礦山地質災害監測內容包括:礦山斜坡的位移變形情況、礦山地質環境災害整體變形情況、礦山地質結構變形結構、地下水位變化情況、汛期降水量上漲情況等,在監測過程中要做好記錄,一旦發現異樣需要上報給地質災害防治部門,及時了解礦山地質災害的動態趨勢。
本文通過實例分析的方式對設計的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方案進行檢驗,實驗對象選取甘肅玉門市某礦山。為保證實驗結果的客觀性,選取地震、泥石流、地裂縫3種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進行分別防治,以環保部提出的具體防治要求為標準,測試兩種防治工程方案下的防治程度。設置傳統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為對照組,設置本文設計的防治方案為實驗組進行實驗,根據得出的具體數據,并記錄實驗結果。
將實驗數據繪制成表格,如下表2所示。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結果對比
由表3中數據可知,無論是針對地震、泥石流還是地裂縫,實驗組的防治程度均高于對照組,以此證明本文設計的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方案在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中的可行性。
通過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方案設計,在甘肅玉門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工程的水文地質情況,提前對甘肅玉門市礦山區內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從而將風險降到最低。同時防治工程的質量決定著后續各個環節能否順利的進行,因此礦山企業要加強對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監督力度,并不斷提高工程地質災害防治的相關技術,從而保證甘肅玉門市礦山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