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觀察大自然,自然只是顯示出它本來的樣子,既不美也不丑,而你為什么會覺得它美呢?那是因為你懂得美。這目光一定是知識的目光,是因為你的目光里有了知識的積淀,它們看上去才是美的。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他叫廢名。他有一部長篇小說《橋》,《橋》里面有一個畫面:一頭牛被拴在一棵石榴樹下,孩子們使勁逗弄它,牛急了,身體觸碰到樹,樹上的石榴花紛紛掉落在牛背上。大家想一想,如果看見這個場景的是一個不識字、沒有知識的農夫,那么這個情景是不容易引起他的審美享受的,因為他沒有這種關于美的知識。可廢名先生是個讀書人,這樣的情景在他看來,就是一幅很美的畫面,所以他才會生發出美的感嘆。
還是這部長篇小說,我記得還有一個細節:奶奶老了,滿頭白發,孫女才十幾歲,頭發烏黑。這一天奶奶看到孫女在前面走,心里就起了一種傷感,嘆息了一聲說:“我的頭發全白了。”
你知道她的孫女是怎么安慰她的嗎?孫女說:“奶奶,白頭發、黑頭發到了夜里都是黑頭發。”這句話的思想、境界,我可以肯定地說,不是那個小女孩的,而是廢名先生的。
讀書就有這么一點好處:它能讓一件生活中看上去非常平庸的事情變得不平庸,讓一件非常灰暗的事情變得富有光亮,也能將一件令你感到非常尷尬的事情,在瞬間轉化成一個很有境界的事情。
張秋偉//摘自《曹文軒教你寫作文》,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