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頭
碎片化時代不是手機帶來的,我們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進入碎片化時代。
今天已經很少有人一輩子從事一項職業,在不斷的轉職過程中,哪里有三五年回到學校專心學習一段時間?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通過實戰解決學習和訓練問題。在轉職早期,每天都會遇見千奇百怪的問題,都是本行業的各種碎片問題。然后,處理完三個月的碎片事件,這個人也就差不多在腦海里拼湊出對行業的認知,知道應該如何處理和應對日常問題。經歷過這一段之后,他就算是入門了。
如果看互聯網行業的話,情況就變得更加極端了:行業太年輕,幾乎沒有什么人可以稱得上是互聯網專家。一個年輕人在1999年去深圳加入騰訊的時候,他能系統性學習什么?做好什么準備?他能全面了解互聯網的什么知識?
我認識那個1999年去騰訊的年輕人,幾乎做過所有的工作:客服、市場、前臺、話務……那是家初創公司,沒有哪一樣和他之前的專業有關,也沒有哪一樣不需要他立即開始學習,又沒有哪一樣能做得非常精通,因為需要隨時轉職。最后,憑著這一點、那一點,他倒成了對Q Q理解最為深刻的人之一,所以,他成了QQ群之父——他知道用戶需要什么。
有人看到這里會反駁我說:你說的這一切都是做事,不是學習。沒錯,在成人世界里,做事就是學習。如果你沒有具體的事情,那樣的學習就不是學習,而是一種消遣,就像周末去上繪畫班和烘焙課一樣。在每天紛至沓來的事情中,蘊藏了無數可以學習的碎片。你要想解決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都需要學習一點點東西。所有這些一點點累積起來,在未來的某一天突然形成一個大型拼圖,那就是你的所得,誰也搶不走。
我知道,這樣說起來顯得非常功利主義,仿佛一切都是以有用、無用為衡量標準,乃至學習也變成了實用至上。事情是這樣的:不計任何成敗利鈍進行研究,那是學者的事情。而我們都不是學者,我們只是這個世界上的普通人。作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們洞悉事物的全貌后才動手,也不可能等我們找尋到最優方案才執行。我們就像是在一個漆黑海灘上埋伏的士兵,偶爾有個照明彈劃過,照亮海灘一角就要立即射擊。手里有槍用槍,有彈弓用彈弓,什么都沒有的話,那就撒沙子。
關鍵的地方就在這里:無論是用哪種方法,你行動了,會換來一個反饋。然后下一次,你就可以調節你的行動,嘗試產生新的結果——這個過程就是學習。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你自由發揮,沒有足夠的教材讓你全盤掌控,你只有一閃而過的照明彈,那就是事件的碎片,而你所能做的,就是立即扣動扳機。
所以,不必為你沒有整塊時間“學習”而感到抱歉,我們都是亂槍手。
//摘自《你不重要,你的喜歡很重要》,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