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

蘇航不笨,甚至可以算得上聰明伶俐,可學習成績一直在班級吊車尾。做作業時,他不是漏題、串寫,就是在計算上犯一些低級錯誤,按時完成作業這件事,對他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上課時,他總是坐立不安、隨意插話,干擾課堂紀律;和同學相處時,他又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甚至與同學發生肢體沖突。
因為上述行為,蘇航的父母經常收到來自老師的投訴。面對老師三天兩頭的“約談”,蘇航的父母感到非常難堪,以至于看到老師的信息就害怕,長期處于給老師和其他學生家長道歉的噩夢中。但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蘇航的表現始終不見起色。
蘇航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父母對自己一味指責和抱怨,讓他感到自己成了父母的包袱,他懷疑自己一無是處,進而產生了厭學情緒。不斷堆積的負面情緒,讓蘇航一家人變成“行走的高壓鍋”,隨時都有“爆炸”的風險。
工作繁忙、心力交瘁的蘇航父母最終決定給他轉學。蘇航轉到了外婆家附近的一所學校,離開父母,住進了外婆家里。轉學,對蘇航而言,意味著遠離熟悉的環境和面孔,意味著新秩序的開始,對蘇航的父母而言,是不得已,也是解脫——照料蘇航學習、生活的接力棒,從他們手上,傳到了蘇航外婆的手上。
幸運的是,這次轉學竟然真的帶來了轉機。蘇航的外婆是一名退休教師,憑借著經驗和直覺,她意識到蘇航的種種表現,不僅僅是“不愛學習”“調皮叛逆”那么簡單,心思敏銳的她帶著蘇航來到南京市兒童醫院接受檢查。經過醫生詳細了解病史及客觀評估、分析,蘇航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多動癥”,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容易沖動、做事拖沓、不聽話、情緒控制不良。經過兩年多的藥物治療和行為管理,蘇航仿佛變了一個人。看到兒子的轉變,早已心灰意冷的蘇航父母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調整好心態和兒子重新出發。蘇航和父母之間緊張逼仄的關系慢慢走向寬松和諧,一切都在向好。從前那個脾氣暴躁、上躥下跳的“急猴子”變得愈發穩重,學習也在一點點取得進步。
蘇航給我們的啟發是,其實,有些學習困難的孩子可以不再被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簽,他們也需要開導和治療。大多數人之前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不愛學習也能被稱為一種“病癥”,不能一味地指責他們學習差、學習分心,因為他們可能遭受著“疾病”的折磨。
蘇航的主治醫師胡醫生介紹,“學習困難”籠統地是指學習能力低、學業表現不佳,其病因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除了智力問題所帶來的學習能力不足,還有很多因素與特定認知能力缺陷有關。多動癥孩子大多存在明顯的注意缺陷,部分孩子還具有特定的學習技能障礙。
許多學習困難的孩子智力正常,但個人潛力和實際成就之間通常存在較大差距,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差,情緒易波動,親子沖突加劇,容易出現自卑心理等不良后果。現在一些醫院專門開設了“學習困難門診”,為各種原因導致學習困難的孩子提供診斷、評估、干預訓練與藥物治療等綜合干預服務。
學齡期、青春期的孩子,受到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壓力,不容易愉快學習。因此,治療孩子的學習困難,也需家長配合。父母的個性和情緒、教育方式也會影響到孩子學習。
在胡醫生看來,很多學習困難的孩子,面對學習有負面情緒,嚴重時會產生焦慮、抑郁情緒,自我評價較低,作為家長,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嘗試接納孩子的現狀。其次,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要摒棄狹隘的學習觀念——不要單純以成績論英雄,更不要只關注文化課成績,一個人的學習,應該是全方位的。
同時,家長應該適當調整對孩子的期待值,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設立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共同分享學習的樂趣與意義,來增加他們的自信心。給孩子多一些鼓勵,將關注點挪一挪,找到孩子的優點、可愛之處。當父母能夠輕松愉快地對待生活和孩子,而且經常表揚、關心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學習效果就會好很多。
(本刊原創稿,感謝南京市兒童醫院胡正醫生對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