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蘇 歐丹

當出現不明原因且頻繁發作的頸部腫塊、涕血、鼻塞、耳悶、頭痛時,應當提高警惕,及時就診篩查。這些癥狀也可能是鼻咽癌的“偽裝”。
1.無痛性頸部腫塊:頸部腫塊是初診鼻咽癌患者最常見的癥狀,很多患者往往是在無意中摸到頸部有腫塊,或發現兩側脖子不對稱。這種腫塊其實是發生腫瘤轉移的淋巴結。
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因為過度勞累、感冒、牙齒發炎或其他感染性因素,頸部也會出現炎癥性的淋巴結腫大,且經常伴有疼痛,一般經過休息或消炎治療后,淋巴結會縮小。但如果頸部腫塊較硬、無疼痛,且位置固定或經消炎治療后無明顯縮小,甚至持續增大,這很可能是腫瘤所致的淋巴結腫大,我們千萬要引起重視,及時就診篩查。
2.回縮性血涕、鼻塞:很多鼻咽癌患者都會出現涕血、鼻塞的現象,但由于和鼻炎的癥狀非常相似,患者很容易因混淆而延誤診治。
鼻咽癌的鼻塞癥狀起初大多表現為單側鼻塞,隨著腫瘤的增大,可能會出現雙側鼻塞。涕血多表現為回吸鼻涕再咳出時,發現涕中或痰中帶血,早晨起床后尤其明顯。
3.耳悶、耳鳴:耳悶、耳鳴,尤其是單側的耳悶伴有或不伴聽力下降,也是鼻咽癌的早期信號之一,該癥狀也常常容易和中耳炎或是其他耳部疾病相混淆,同樣也容易延誤鼻咽癌治療時機。
4.頭痛、面部麻木、復視:鼻咽癌其他比較典型的癥狀還包括進行性加重的頭痛、面部麻木、復視(看東西時有重影)、伸舌偏斜、張口困難等。
如果出現以上任一癥狀,特別是對癥治療后又不見好轉或癥狀反反復復,都需要警惕鼻咽癌的可能性。建議大家及時到正規醫院的五官科或頭頸部腫瘤專科進行相關檢查,盡早篩查明確診斷。必要時,需要接受鼻咽鏡檢查、鼻咽部磁共振檢查、EBV-DNA定量檢測等。不建議在病因不明確的情況下,直接進行頸部淋巴結切除手術。
鼻咽癌大多對放射治療具有中度敏感性,且鼻咽癌原發灶位置較深,周圍分布著多個重要的組織器官,且存在較高的頸部淋巴結轉移率,因此,鼻咽癌首選的治療方式是放射治療,而非手術。
早期的鼻咽癌患者接受單純放療即可;中晚期鼻咽癌的治療手段是以放療為基石的放療、化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為主。
除此之外,醫生會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分期實行個體化的治療手段。再次強調,盡早診斷、盡早接受規范化的治療,是提高鼻咽癌治療療效的最佳途徑。
很多患者聽到鼻咽癌發生復發轉移,就認為自己被判了死刑,其實,大可不必這么悲觀。有4%~10%的患者,由于疾病發現較晚,初診時就已經是轉移性鼻咽癌。對這部分患者,通常先給予4~6個療程的全身化療。在轉移灶取得較好的控制后,進行原發灶根治性的放療,同時積極處理轉移灶,也能取得不錯的療效。
約10%的鼻咽癌患者經根治性放化療后,會出現鼻咽局部或頸部淋巴結的復發,15%~30%的患者在根治性治療后會出現遠處轉移。針對這部分患者,醫生會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制訂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通過放療、手術、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及近幾年迅速發展的免疫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的合理選擇和有機結合,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轉移性腫瘤的局部放療與有效的全身治療聯合,尤其與免疫藥物的聯合,近年來更顯示出令人欣喜的臨床療效。這種聯合治療不僅可以緩解癥狀,更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因此,鼻咽癌患者出現復發或轉移,仍應對治療抱有信心,積極配合,縱是“山重水復”,仍有望“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懿輝? ? 整理)
(編輯? ? 楊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