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求 王楠
摘要:建立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項目,通過對電能表的領用、安裝、歸還等各個作業環節的數據進行有效的采集、分析、核驗,有效改善現有電能表管理的工作方法,保證電能表管理各個環節數據輸入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確保供電管理人員及時準確地掌握電能表使用的真實數據,解決大規模換表工作量大、準確性低的問題。該文主要研究物聯網的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現狀及對策,提高電能表管理的效率和數據準確性。
關鍵詞:風險管理? 內部控制? ?保障研究? 對策
中圖分類號:TP391?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1(a)-0000-00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Cross Platform Integrated Metering Equipment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WANG Zhiqiu 1? WANG Nan2
(1. State Grid Anhui Guzhen County Power Supply Company, Guzhen, Anhui Province, 233700 China; 2. Beijing Zhongdian Puhu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85 China)
Abstract: establish the life cycle management project of cross platform integrated metering equipment,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xisting working methods of watt hour meter management and ensure the timeliness and accuracy of data input in each link of watt hour meter management by effectively collecting, analyzing and verifying the data of each operation link such as collection, installation and return of watt hour meter,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ross platform integrated metering equipment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data accuracy of watt hour meter management.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Support research; Countermeasure
物聯網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建設發展與生產經營一直是基層企業的工作中心,這直接導致企業的管理工作被擱淺。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對于電力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大,因此作為電力管理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在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發展是由于我國電能管理設備分布的差異性,并且隨著用電規模不斷擴大,企業對于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的管理模式也漸漸發生了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是對分散性的管理模式,主要針對的目標是單個機,不能很好地提高管理效率,在當前經濟時代,加強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的集控運行管理,對所有設備統一進行調控調度,實現集控運行管理模式新的探究。
1建設背景
按照《國網營銷部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營銷服務應用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利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改造傳統營銷服務手段和方式,健全服務渠道、再造服務流程、創新業務體系、拓展新業務應用,更加注重貼近現場和成果應用,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推進營銷管理信息化、自動化,現場作業線上化、標準化,為公司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款電能表功能和種類日漸地擴增,不斷迭代替換著現有電能表。數年間,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已經經歷了一波由機械表換成窄帶表浪潮,而今第二波換表浪潮正在持續中。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固鎮縣供電公司(以下簡稱固鎮公司)共有低壓用戶271 285塊電能表,其中已更換新型HPLC(新表類型)表105 912塊,剩余170 000(代換表類型)按照計劃3年完成。除此之外,固鎮公司月平均因正常工作開展需更換2 000余塊電能表(更換電表原因有:一是表計時間錯誤;二是正常輪換計劃;三是表計燒壞;四是不采集;五是客戶負荷超容)。安徽省范圍內,共計有29 139 578低壓居民用戶,按固鎮公司情況估算,預計全省未來計劃替換新型HPLC(新表類型)表18 260 236塊,因正常工作開展月更換電能表214 826塊。
為優化現階段固鎮區域范圍內電能表新增、更換、拆除工作流程,解決一線員工工作中的切身問題,固鎮公司基于“全方位、全過程”規范管理的理念,特開展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項目[1-3]。
2建設目標
建立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項目,通過對電能表的領用、安裝、歸還等各個作業環節的數據進行有效的采集、分析、核驗,有效改善現有電能表管理的工作方法,保證電能表管理各個環節數據輸入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確保供電管理人員及時準確地掌握電能表使用的真實數據,解決大規模換表工作量大、準確性低的問題,顯著提高電能表管理的效率和數據準確性。
3建設現狀
目前供電企業的電能表領用、安裝、歸還等日常管控模式還主要是以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為主,管理過程中工作效率低、容易出現遺漏和偏差,各類臺賬數據不能形成實時監控的管理模式,嚴重影響電能表應用的監督和管理效率。
電能表安裝過程存在以下問題:需要專人長期專管;安裝信息需要手工登記,工作效率低;管理過程中單純依靠人的主觀能動性,管理難度大;容易產生臺賬管理繁瑣問題。
目前電能表安裝工作的主要問題,是日益增加的換表工作量與主要依靠手工抄錄工作方式的不匹配。而批量換表的工作中,會將本就存在的各項風險放大、使任務更加繁雜,如何規避錯誤風險,強化管理、提高效率,將員工從每日低價值的重復性的機械勞動中解放出來,切實為基層一線減負減壓,是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4 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優點
作為對智能電表統一調動管理的一種手段,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可以將多個智能電表管理系統結合起來,實現智能電表的集中管控和動態的3D數據化管理,這種管理模式符合電網公司集中調度的理念,并且對于智能電表運行的穩定性起到保障,可以提高機器的生產能力,同時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管理優勢,有以下幾個方面[4-5]。
4.1管理理念的新穎
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管理模式是對傳統管理模式的一種優化,是以傳統管理模式為基礎,以集中化、規范化為指導思想的全新管理模式,相比于傳統的管理模式,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管理模式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對于傳統模式無法進行集中調控的問題進行了解決,由于一個地區擁有的智能電表非常多,傳統管理模式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單個電表組的獨立工作也不能體現發電企業的優勢,對于單個電表組進行獨立管理,非常耗費能量和資源,因此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集控管理模式就凸顯出了它的優勢,規范集中快捷對于資源消耗小,便是集控運行管理模式的優點。
4.2堅持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由于智能電表的特殊性,更改電表的地點大多為老式電表替換地區,其所處的地點對于人來說,條件非常惡劣,因此管理人員無法進行現場的調控,影響管理效率,但是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便對這些地區的智能電表及其管理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管控制度,通過互聯網將每一個電表連接到網絡中,實現集中管理,將工作人員從這些地區解救出來,實現集控運行管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道德要求,并且加快了工作的效率。
4.3創造了新的管理模式
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可以由工作人員對于某些地區的發電效率以及資源配置進行統一的調度管理,同時建立相應的3D數據化管理模塊,可以對發電設備的線路,以及相關基礎設施進行檢測,最大化利用各種資源,同時可以對電力設施的運行實行動態管理,對其中出現故障的地方進行精準化操作,在問題出現的瞬間,派遣專業人員進的修理工作。
5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探究
5.1管理系統的構建
在對于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進行實施的過程中,首先就是要完善傳統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例如:對于發電機的發電記錄和發電運行檢測,這些數據都是需要進行保留的,在后期構建發電機的3D模型過程中,這些數據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電表實時運行的過程中,要注意各種數據的實時收集情況,掌握第一手的運行數據,并且對于每天的發電量的不同進行分析,將不同發電機行發展情況也進行對比,研究出合理的管理方案,并且構建出合理的3D模塊,為發電廠的機械化集中管控提供數據基礎。
5.2管理制度的搭建
對于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第一,要建立的便是對于緊急情況的處理制度。在發電企業發電的過程中,設施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以及安全事故,必須要對發生事故的電廠進行充分的管理和急救措施,對于應急事故的處理人員以及應急物資的管理要做到位,要確保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這些物資和人員都能到位。同時,對于發電用電管理過程中出現緊急事故,可能會出現斷電漏電等情況的問題,也要考慮在內,安排人員能夠第一時間對發生緊急事故的地區進行急救處理,保證供電和發電,同時還要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以便在應對危險事故時能夠臨危不亂。第二,要對設備的檢查維修制度進行完善,對于設備的檢查維修,每一次檢查維修記錄都要入庫進行保存,例如:再進行變電設施和電機性能的檢測過程中,這些指標都會直接影響到管理效率,這些數據可以為公司帶來第一手的3D建模數據,以便計算出發電廠的使用壽命和部分零件需要更換的時間。同時,對于部分已經自動化的電力設施,要進行定期研究和維護,將這些設施發電用電效率提高,并且部分設施由于安裝了自我檢測模塊,可以每天對設備本身進行自我檢測,例如:出現簡單的數據紊亂等錯誤問題時,可以由系統自身進行解決,這些解決之后的數據要上傳到云端,動情統一管理,并且這些數據也可以處理緊急事故提供依據。第三,要將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安全機制完善到位,安全重于泰山,首先要對管理系統定時定期的維護和檢查工作,將危險扼殺在搖籃當中;其次要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定期的安全意識培養,培養他們的應急能力,以及對于出現危機時的態度,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要確保這些人員隨時有安全意識,在生產過程中履行自己的監督職責,確保分電廠的安全生產[6-8]。
6? ?結語
要想做好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我們需要進行實地考察,對于不同地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能源布控,有目的、有方案,同時,跨平臺一體化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集控運行的協調控制,就是為了使發電的電量最大利用,保護環境,實現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基于物聯網與數據驅動的醫院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J].中國設備工程,2020(S1):156-162.
[2] 單立娟.分析物聯網技術在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電腦迷,2017(1):149.
[3] 陸毅成. 物聯網環境下跨PKG安全互信互通機制研究[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20.
[4] 陳釗. 跨平臺物聯網應用間物理交互發現與風險分析[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
[5] 王青芝.基于物聯網的跨專業融合教學系統的研究[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1,5(1):150-152.
[6] 羅芳.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跨區域氣象環境污染監測系統[J].環境與發展,2020,32(2):152-153.
[7] 劉賢亮,周志丹.基于“區塊鏈+物聯網”的跨境電商進口產品信息追溯模型構建分析[J].物流科技,2020,43(3):78-80,85.
[8] 陳琳,宋震,張志勇,等.工業物聯網平臺的細粒度數據安全技術研究[J].艦船科學技術,2021,43(5):165-170.
作者簡介:王志求(1981—),男,本科,高級技師,研究方向為配電網節能降耗。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10-5042-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