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問題提出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突出職場語言溝通這一核心素養,強調學生能圍繞職場相關主題,以口語或書面形式進行基本的溝通。由此可見,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需要兼顧理解性技能與表達性技能。然而,在目前的中職英語課堂中,閱讀和視聽說的教學是遠多于寫作的。學生往往感到難度很大,無法自如地表達所思所想;或者對話題不感興趣,沒有思路,無話可說。而傳統寫作教學更是重范例,輕系統講解與支架搭建,讓學生感到無從學起。此外,在班級授課制的組織形式下,學生難以獲得針對性的修改點評,進而調整優化寫作策略。基于此,本文結合過程性寫作教學理念,旨在探索如何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思維架構、英語寫作以及合作能力,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二、理論依據
過程寫作教學法(Process Writing)的提出是為了應對結果寫作教學法側重篇章結構、語法、詞匯,導致學生機械模仿,缺少思考空間,與真實生活情境脫節的弊端。過程寫作教學法關注寫作過程本身;也關注學生間、師生間的交互,以期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它具有以下特點:
1.以學生為中心。寫作是一項以意義為核心的認知心理活動、思維創造活動和社會交互活動。語言作為思維意識的載體,不應當僅僅關注其文法的正誤,更應關注其對思維的塑造與學習策略的推動作用。過程寫作為學生創造充足的發展空間,學生通過構思與修改規劃寫作過程,開展自我監控與自我調節,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過程最終幫助學生潛在遷移學習策略,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2.以過程為基礎。過程性寫作強調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對有意義的話題進行規劃、討論、初稿撰寫以及反饋修正。寫作應該是一種群體活動,在學生間、師生間協作完成。當代理論學家在維果茨基的基礎上,探討了許多有助于知識構建的活動,包括支架作用、交互式教學、合作學習等。因此,教師應當指導學生交互開展各種類型的活動,建構知識網絡。
3.對結果報寬容態度。相比結果寫作法,過程寫作承認成品很有可能是不完美的,且對其抱有寬容態度。而這種寬容的態度為學生營造了安全的心理環境,讓學生敢于天馬行空的思考、討論、碰撞,為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一片土壤。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討論、輸出、反思、調整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優化作品,以期盡可能地獲得較好的成果。
三、基于過程教學法的中職英語寫作教學實踐
《課標》倡導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語言技能是在語言交際活動中發展形成,課堂教學要變單一語言技能訓練為語言技能的綜合應用。結合中職生實際學情,筆者采用過程寫作理念,構建起寫作教學的五步驟,即:明確主題à內化結構à控制輸出à共商意義à評價反饋。在該教學模式下,教師指導學生在主題情境中借助語言知識和寫作策略,開展交互寫作實踐?,F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中職《英語》第二冊第十一課“Finding Jobs”第四部分——撰寫求職申請信為例,說明如何進行過程寫作教學。該話題具有很強的應用性,有助于學生展示自我、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1.頭腦風暴,確定主題。(1)看圖預測,聽力理解。貼近生活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上課初始,教師拿出兩張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元素猜測人物職業。隨后,學生收聽一段對話,選出這份工作的相關描述。這樣真實的場景對話營造出面試情境,能夠激起學生大腦中的相關話題圖式,幫助他們進入話題。
(2)頭腦風暴,明確主題。教師緊接著將聽力話題遷移為生活實用話題,提問:What information should we look for in a job advertisement?學生迅速開展小組頭腦風暴。他們參考聽力中的工作描述,提出應該考慮工作內容、要求資格、工作時間等。同時,延伸思考,補充了地點、工資、聯系方式。
教師通過鏈式問題,推動學生逐步進入情境,確定了求職信寫作的重要理念:求職信的內容要與職業崗位需求匹配。
2.支架作用,內化結構。維果茨基認為,兒童在更有能力的他人協助與支持下成功完成的任務中——最近發展區中的任務——最有可能獲益。而各種輔助學生完成挑戰性任務的活動,可稱為支架。各種形式的支架都有助于學生獲得元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可借助活動和技術幫助學生搭建支架,內化結構。
(1)問題啟發,思維導圖。組織化的思維結構往往有助于知識框架的構建。思維導圖正是這種結構的外顯表達。圍繞“How to write an application letter”這一問題,學生對照書信格式,通過小組討論,歸結出以下思維導圖,并以其作為申請信寫作的框架。學生根據這份思維導圖,規劃寫作內容,開展合作寫作;并以此作為評價量表,對照內容要點,給出相應反饋。
(2)游戲推動,輸出句型。維果茨基認為,游戲使兒童認知得以“延展”。它不僅不是浪費時間,反而為兒童加入成人世界提供了有益的訓練基礎。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考慮游戲的目標與交互性,既要有的放矢,促進學習發生;又要貼近生活,讓學生興趣十足。因此,在主體段“Highlighting your selling points”的討論中,我們設計了扔飛鏢游戲:按動按鈕,飛鏢投出,隨機給出相關問題。同時,各小組以競賽形式爭奪答題數。這種緊張的競賽類游戲讓學生興趣十足。大家結合所學,共同建構出高頻詞匯,為寫作奠定基礎。
(3)讀寫結合,綜合技能。文本閱讀是作者與讀者共同建構意義的過程。通過閱讀,我們不僅能收獲詞匯、句型,更能延伸思考,探究主題意義。在本節課,教師指導學生閱讀Long Lee的求職信,回答“Does Long Lee have any work experience?”和“What about Long Lee's school life?”兩個問題,繼而了解到求職信中需要突出教育背景與工作經歷,更通過結構良好的作品提升寫作鑒賞能力,總結范式。
3.合作寫作,控制輸出。(1)職場情境,課堂思政?!墩n標》指出,教師應增強語用意識,積極創設情境,開展有意義的語言學習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挖掘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因此,結合《上海市中等職業教育課程德育指導意見》的要求,教師打造真實化的職場情境,設置兩份招聘職位,其中一個為環保與志愿服務崗位——垃圾分類志愿者,鼓勵學生靈活選擇崗位,提高社會責任擔當意識。
(2)滿足差異,合作寫作。社會崗位與志愿服務崗位要求存在層次差異,比如志愿服務崗位中不涉及薪資,且時間要求比較靈活。由此形成寫作難度梯度,滿足差異化教學的需求。同時,根據前期確定的寫作框架,教師設計將求職信分為Opening part,Body part 1,Body part 2和Ending part四個部分。其中,主體段對語言準確性和豐富性要求較高,也為小組合作寫作提供梯度差。學生根據自身水平,認領任務包,借助金山文檔的合作編輯功能,基本都能完成初稿撰寫。
4.循環修改,共商意義。教師設計“循環修改”活動,組內學生按照順時針順序,依次下修改下一部分。在此環節,修改者為了理解寫作者的意圖,會問“What do you mean by writing this sentence?Why not include his background?”等問題。這些問題確保修改者在理解寫作意圖的基礎上,修正語言錯誤,突出內容要點。此外,教師還引導小組內最快完成修改的同學,負責終稿的校對工作。通過課堂實踐,筆者認為,拼圖(jigsaw)技術對于合作學習是適用的,而結構性的互動更提高了這種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5.評價反饋,以觀后效。評價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其診斷與甄別功能外,更應該發揮其導向、調節與促進等作用。學生通過反思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嘗試找到改進方法,并應用到下一次挑戰任務中,提升自我效能感。
在最后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照量表,檢察他們在內容、語言和格式上是否完善,再次強化知識的組織架構,并將其延伸至課后練習。在課后練習中,學生就夢想的職業寫求職申請信。這一活動,既鞏固了所學知識與技能,培養實際情境下運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又鼓勵了學生追求理想,激勵自己朝更高的目標努力。
四、結語
過程性寫作將寫作過程看作一個復雜的思維創造活動與交際活動。學生不再簡單依靠教師提供的模板,而是在群體中開展思考,形成精細化、組織化的心理發展認知。新時代的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該利用好信息技術的優勢,推動交互式教學。由此,學生才得以基于主題語境,發展語言技能,提升思維品質,促進自主學習,推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現。
參考文獻:
[1]Fowler W S. Progressive Writing Skills[M]. Surry:Thomas Nelson and Sons Ltd, 1989.
[2]Nunan, Davi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 N J. Prentice Hall, 1991.
[3]Vanessa Steele. Product and Process Writing: A Comparison[M].Rowley: Newbury House, 1992.
[4]Ormrod Jeanne Ellis著,汪玲,李燕平,廖鳳林,羅崢譯.學習心理學[S].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5]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6]張省林.英語寫作心理障礙及其調適[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 (5):24-27.
[7]王彥鵬.優化文本解讀,培養思維品質[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1(6):54.
【作者簡介】徐悅,上海市現代流通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