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實際的教學對象,教學法的應用必須建立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
【關鍵詞】理論;實際;教學法
【作者簡介】王燕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蠡口中學。
隨著外語學習和教學的深入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和實際應用已經深入人心,在這方面已經有不少有益的探索和持續的研究。以學習者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已經成為人們開展教學活動的自覺行動。但是應該注意到以學生為中心并不是要否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相反,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只有在教師的主導下才能得以實現。沒有教師的主觀引導,是不可能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實踐行動的。任何側重或者是輕視另一方面作用的思想和理論都是有害的,執行教學活動的還是教師,只有教師自覺應用教學理論,付諸教學實踐,并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實際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教學法,本文筆者就英語教學理論的重要性及其在實踐中的運用作一些探討。
一、從教學的立足點出發的一些探討
1. 從教學目標出發。根據英語教學理論和策略,開展教學活動需要從學習目標出發制訂教學方法。這些教學目標顯然教師都很熟悉,每次備課都要有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通俗地講就是這節課教師想要達到什么目標,想要讓學生掌握什么,得到什么知識。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都以教學目標為中心開展。很顯然,目標包括本節課學生需要掌握的學科知識,也包括近年來強調的情感態度、思想教育。學習目標是基礎,脫離了這個基礎,課堂設計沒有具體目標,教師上課就不知道要干什么,學生就不知道需要弄懂什么、掌握什么。沒有實際的教學目標,課堂設計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節課唯一能達到的目標只能是浪費時間了。不管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任何一節課都要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否則,就不能稱之為課。
2. 從符合學習內容出發。英語教學理論的要求是課堂的教學要符合學習內容,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人類認識就是人類的思想對外界事物及其存在規律的思想反映活動。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建立在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必須秉持從教材出發,立足教學內容的基本態度開展的課堂教學才是實事求是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才有可能取得進步,學生上課才能更投入、更理解。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有的教師提前把某些語言現象或者語法內容引入到教學中來,適當提一下可以,把它當作主要內容來教就沒有必要了。教材的設計還是比較規范的,什么時候引入什么語言現象都有深入的考量,不會隨便安排的。更有甚者,把教材中的某些說明性語言作為教學內容來抓,這就脫離了教材核心內容,脫離了從教學內容出發這個根本點。例如,7B Unit7中,有一句說明性語言:? use the conversation below as a model. 這句話經常有,conversation 一詞也會在以后出現,現在當作主要內容來教授就沒必要了。
3. 從教學對象特點出發。教學對象是學生,從教學對象出發必須要仔細研究學生特點,根據學生實際來考量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只要想一下就會明白,學習能力和智力水平都是極高的班級和學習能力一般,智力水平又不是那么高的班級的教學方法當然不會一樣。如果對學生沒有深刻的研究就照搬課件來上課顯然不會有好的效果。這節課最多能完成教學任務,談不上完成的好壞。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有時是在教學研討中發現,有時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有所發現。特別是借班開課尤其要注意學生的研究,一定要事先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設計好教學環節,才能很好地開展教學活動。這一點很有意義,因為學生在沒有上完這節課之前不會有直觀感受,而上完之后已經結束,再探討這節課有沒有切合學生特點已經沒有意義。為了不浪費每一節課,教學設計要從教學目標出發,設計教案必須立足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這幾點是根本。發現上課內容來不及完成,或者學生反應迅速提前結束教學內容而導致剩余時間無法安排都是不可取的。
4. 從教學條件出發。現代教學手段已經在蘇州和全國廣大城市普遍運用,PPT教學已是常規教學手段。但也要注意不同地區的不同教學條件,在沒有具備PPT教學設備的地方用PPT來授課是不可想象的。也不是說具備PPT設備的一定要或者一定可以用PPT教學,教師還應有“萬一不能用”的思想準備,假如沒有PPT就上不好課,就太缺乏教師的基本素養了。
二、從教學策略出發的一些探討
1. 吸引學生注意,確立教學目的。一般地,吸引學生注意的方法有很多,我們要探討的也不是吸引學生注意的方法,而是要探討吸引學生注意的必要性及方法。這里決定性的因素是一個班級的特點,班級紀律嚴明而不需要教師多花時間在控制班級紀律上,吸引學生注意的方法可以多樣化,適當的幽默甚至搞笑問題也不大;而一個班級紀律不是很好控制的班級,就不能隨便地進行此類活動,防止把吸引學生的活動搞得不可控制,更不能讓學生把上課的引導部分帶歪,導致教學活動失控。而且吸引注意的活動時間不宜過長,達到目標即可,即使設計的時間比預料的長也可以直接進入下一環節。在剛開始工作時,筆者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時剛開始盛行素質教育,在課堂開始的時候,設計一些能讓學生吸引注意力的活動,但是沒有考慮班級學生比較活躍的特點,節奏被學生帶偏,導致教學任務來不及完成。發生了此類問題后,筆者在設計活動時會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決不讓學生牽著鼻子走。
2. 復習相關原有知識,開展新授內容。復習舊有知識,開展新授內容教學,大家都知道“溫故而知新”。在教學設計環節一般都會有溫故環節,溫故環節的設計時長及需要復習的內容都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定。不同班級、不同學情都應該有不同的溫故安排。過去,在不能充分利用教學法、不掌握引導學生的方法時,經常會有安排不合理的情況發生。這一弊端的出現和沒有充分研究學生實際學情和對教材把控能力不強有關。就充分研究學生學情這一點來說,就是要實實在在的研究學生已經懂得什么,不知道什么,那么該復習什么,該解決什么學習中的問題。這個需要教師充分研究學生的上課表現,研究作業情況,研究筆頭和口頭的作業,對學生的具體的表現做出評估,進而能做到經常性的知道學生會犯什么錯誤,應該在課堂上具體復習什么。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一是要做有心人,經常注意學生的錯誤類型;二是養成研究學生錯誤類型的習慣,以便在授課中強調不能犯的錯誤,盡可能避免因為授課不到位而發生的問題。
3. 集中注意,靈活多變地開展教學。上課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來說,學生上課達不到學習目標,學習效果沒有成效都和學生的上課注意力有關。提高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這里不做探討。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一般班主任所在的班級學生的注意力會高一些,而所任教的另一班級則會差一些。每一個老師當然希望所任教的班級學生都和任教班主任的班級一樣注意力集中,但實際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要研究如何讓任教班級學生集中注意力,比如開展游戲、變化授課模式、轉變教學方法等。方法的取舍不是任意的,而是有選擇的,關鍵的還是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比如,在氣氛活躍的班級多做游戲肯定是不合適的,適當做一些可以,多就沒必要了。在氣氛不活躍的班級開展游戲活動很有可能開展不起來,或者開展起來而導致活動拖沓,大大延遲課堂教學活動的進程,導致教學任務完不成,都是常見的例子。集中注意是一定要的,但是如何集中則要看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在教學活動中曾經見到一個比較好的例子:用招牌式動作集中學生注意力。非常有技巧,老師的動作好像樂隊指揮,學生看到老師的一個動作就做出相應的反應,這位老師別的教學方法可能大家沒記住,但是招牌式動作大家都記住了,這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方法在教學實際中運用的一個極好例子,值得學習。
4. 練習以達到熟練的目的。一定量的練習肯定是必要的,但是這個練習的量,難度和廣度的把握非常值得探討。但是不管什么樣的班級,有一點肯定可以做:反復操練學生易錯點。我們現在討論的練習指的是課堂練習,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課堂練習的設計必須體現教學意圖,達到教學目標,不可隨意。如果某一語法內容學生不熟悉的,可以設計專項練習;如果教學內容需要鞏固的,可以安排復習練習;如果教學內容需要深化拓展的,可以安排探究題、討論題。一切練習的設計安排都建立在對學生學情的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吃透學生實際學情、能準確預測學生學習發展情況是基本功,是任何一堂課成功的前提保證。讓學生扎扎實實掌握所學知識內容是教學基本要求,練習是檢測學生是否掌握的基本手段,練習的設計以能夠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為根本。練習的設計能否達到預定目標要看練習能否體現檢測學生實際水平的功能,所以研究學生實際情況是根本,有時候,根據教學的實際發展舍棄或者增加特定的練習也是可行的,當然,一定是在研究判定學生的實際學情發生變化的基礎上進行。
5. 反饋與評價。一定要有學生學習活動的反饋,有反饋一定要有評價。課堂反饋一般有問題反饋、練習反饋、活動反饋等,對于學生的反饋活動一定要有評價,或者公開評價,或者非公開評價。為了教學活動的需要,可以公開評價,也可以不公開評價。公開或不公開都應有相應的理論和實際情況的支持。比如,負面的評價盡量少用,但有的學生由于其性格特點的因素,必須要給予批評才能獲得預想的教學效果,這時候完全可以提出批評意見,予以警示。而對于需要鼓勵以獲得提高的同學,則完全可以“給面子”,照顧其情緒,甚至可以明知有問題也故意給予正面評價的方式來引導上進。筆者經常在作文教學中使用此類方法,把愛出風頭、好表現的學生作文拿來點評,故意忽略錯誤,直接點評精彩部分,說得他是心花怒放,每節課把手舉得老高,甚至所學科目中只有英語勉強拿得出手,這樣的例子也不少。分寸的拿捏,完全是建立在對學生學情和性格特點的熟悉的基礎上的。評價,特別是正面評價起到的作用,完全是因為清楚評價對于學生的作用,其中把握特定學生的性格特點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無論什么人,無論開展什么活動,都離不開實際的土壤,脫離實際情況的教學法是空洞的教學法。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具體的教學活動一定要學習辯證唯物法,而不能紙上談兵。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教師應該自覺研究學生和教材,把握第一手實際資料,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何少慶.英語教學策略理論與實踐運用[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2]賈冠杰.英語教學基礎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3]R. M. 加涅等著.教學設計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