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齡前英語啟蒙近年來一直備受爭議,而關鍵期假說可以支撐英語啟蒙年齡適當始于學齡前的觀點。筆者認為,學齡前英語啟蒙并不是一種“焦慮”現象,只要家長遵循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啟蒙路徑正確,家庭環境下的英語啟蒙可以幫助兒童挖掘其第二語言天賦,與母語語言能力的發展相得益彰。
【關鍵詞】學齡前;英語啟蒙;家庭環境
【Abstract】Preschool English enlightenment has turned to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can support the view that English enlightenment could start at the preschool ag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preschool English enlightenment is not a phenomenon of anxiety. As long as parents follow the law of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enlightenment path is correct, English enlightenment in a family environment can help children tap their second language talents and improve their native language ability.
【Key words】preschool; English enlightenment; family environment
【作者簡介】張雪梅(1981.08-),女,貴陽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雙語教育、語言管理、英語教學。
一、學齡前進行英語啟蒙的理論依據
史蒂芬·平克是當代思想家、語言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在其著作《語言本能》一書中提出:“孩子天生會說話。所有嬰兒都是帶著語言能力來到這個世界的,他們3-4歲就能自如運用語言……,人的語言能力與大腦發育是直接吸納相關的。嬰兒大腦的代謝能力,在4歲左右達到峰值。6歲之前,是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其在書中就遺憾地舉例說:“由于家里沒有人說英語,也沒其他渠道的輸入,他就錯過早期習得該語言的機會。”
心理語言學領域,最具權威和代表性的研究是 Johnson與Newport發表的分析報告,指出:如果非英語國家的人從 3-7 歲開始不斷地學習英語,到成年時,他們的英語有希望達到接近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英語水平;若從 8-10 歲開始學習英語,則會有明顯差距。
北京師范大學周加仙博士對二語學習者的語法加工敏感期進行了研究。該研究表明,語法加工受第二語言起始年齡的影響,早期接觸語法可以形成高效的語法加工策略,而晚期接觸語法則形成效率較差的加工策略。內蒙古民族大學Wang Meihua研究了本校69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始年齡和英語成績之間的關系,以高考英語成績和大學英語四級成績為測量標準,結果發現從學齡前及小學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在這兩項成績上比從初中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要好,這項研究也支持了學齡前英語啟蒙的必要性。
二、當前我國幼兒英語啟蒙的實踐局限
當前,中國家庭教育中的孩子英語規劃學齡出現低齡化,越來越多的家長跟隨“英語熱”大流,在高昂的教育支出下也樂于送學齡前兒童去雙語幼兒園或者各類英語啟蒙培訓學校,以期讓孩子更早地接觸英語,獲得更好的英語語言環境,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走訪調研了一些以低齡幼兒為主要招生對象的英語培訓機構,反映出的問題是:1.每周設置一兩次英語課,無論是外籍教師還是中籍教師,基本是帶著低齡幼兒做一些簡單的游戲,唱唱英文歌,認識字母,學習一些簡單的單詞;2. 大多數家長認為自己英語不好,發音不準,沒有參與到孩子的啟蒙過程中;3. 無論是教培機構還是家庭,大多數都沒有給孩子提供真實語言環境讓孩子去使用英語進行交流;4.外教課程課程收費較高,不是一般工薪家庭可以承受,大多數教培機構基本都是沒有留學背景的中籍教師,語言輸入不夠純正,且師資水平參差不齊。
三、家庭學習環境的重要作用
有很多發展心理學理論十分關注兒童家庭的重要性,根據發展心理學家挨烏列·布朗芬布倫的觀點,盡管社會公共機構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代替家庭,但是家庭依舊是“培養文明人最有效的途徑”。可見,家庭就是社會大環境中兒童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最直接、最核心、最內層的微觀環境。學校屬于社會公共機構,在兒童進入學校之前,家庭必須為兒童提供身體健康成長的生活環境和心智成長的學習環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為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指出了具體方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應該最了解孩子的認知發展和興趣愛好,在家庭學習環境中,父母為幼兒提供一系列教育活動和資源,包括家庭學習活動、豐富生活經驗和學習材料。因此,家庭學習環境作為活動和資源的有效結合,是影響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過程指標。
四、基于家庭環境構建我國學前英語啟蒙路徑
對于學前英語啟蒙來說,普通雙語幼兒園或者英語教培機構課堂并不是有效的習得環境,低齡幼兒的語言習得優勢在生活中,在自然語境中;社會大環境沒有語言環境,但家庭可以創造迷你環境。只要遵循有效的啟蒙路徑,效果自然顯現:
1. 啟蒙年齡。根據語言習得關鍵期觀點,漢語的強勢語言環境以及筆者的實踐經驗,3歲-4歲是比較理想的英語啟蒙年齡起點。0-3歲是兒童母語發展的黃金時期,3歲之前不著急啟蒙英語,先把母語說好;3歲-4歲之后開始在家庭環境中引入英語,孩子能接受不排斥。蓋兆泉對近100個孩子進行觀察研究認為,3、4歲是中國兒童學習第二語言的理想模型。低齡的孩子,中文詞匯還不豐富,中文思維也沒有那么強勢,只要家庭環境提供足量、高質量且符合孩子認知的語言輸入資源,就能夠較為順利地開展英語啟蒙。
2. 創設語境。筆者堅持認為,家庭才是學前英語啟蒙的主陣營,因為只有家庭環境才能持續穩定提供語言輸入資源。這一代孩子的父母基本都是高中以上學歷畢業,英語水平有高有低,但不至于完全不懂。首先,還具備一定英語聽說能力的父母,可以先閱讀《萬用親子口語8000句》,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水平,熟悉表達之后和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進行對話,遵守的原則是:名詞指著說,動詞做動作。比如起床的時候說“Morning, baby! Time to get up. Let's get dressed”,刷牙的時候說“Let's brush the teeth”,邊說邊做動作,不要擔心孩子聽不懂去進行英漢翻譯,在真實語境中使用語言本身就是可理解輸入,且孩子是天生的語言家,不用很長時間,孩子就能熟悉這些生活用語并逐漸習得使用。
其次,加入英文兒歌和英文動畫。兒歌和動畫是低齡幼兒最喜歡的語言輸入方式,聽覺上旋律歡快,視覺上生動有趣,可聽可看的音樂動畫,讓孩子在無意識中就完成了語言的可理解輸入,父母可以帶著孩子跟著音樂和兒歌一起唱跳做游戲,既可以用趣味性的方式還原場景,又增進親子關系。另外,英文動畫時長較短,一般控制在五分鐘左右,觀看一兩遍之后,就用作音頻資源進行聽力輸入,在離開視頻輸入,打開聽力的耳朵。
3. 聽力先行。語言習得遵循聽說讀寫規律,“聽”一定是開啟一門語言的第一個步驟。我們習得母語,就是從嬰兒期就開始“聆聽”周圍的各種聲音,再慢慢開始模仿,最后流利運用母語進行交流。幾十年前學英語的路徑是從讀開始,對話簡單無趣,缺乏聽力資源,之后大部分人就學成了“啞巴英語”。
家庭環境下的幼兒英語啟蒙,一定要從踐行聽力先行原則,也稱“磨耳朵”。對于低齡幼兒來說,靈敏的耳朵是這個時期的優勢,他們具備很強的聲音辨識能力,通過活潑的兒歌動畫和有趣的故事,在輕松好玩兒的家庭環境下就“叫醒”了孩子的英文耳朵。須要注意的是,在啟蒙階段,原則一定是可理解性輸入,否則,聽力輸入只能當作背景音樂或者是噪音。其次,大量的可理解輸入對培養學前幼兒的語音語調也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減少口音的影響。
4. 繪本聽讀。繪本(picture book)也稱為圖畫書,是開啟幼兒早期閱讀啟蒙最重要的教育手段。研究表明,掌握任何一門語言都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英語也不例外。在中國,英語不是日常社交中的流通語言,兒童早期聽讀英文原版讀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真實語言環境的缺失,對后期英語語言能力發展的積極意義。
五、結語
筆者認為,低齡幼兒不適合學習一門語言,尤其是在沒有語言環境的前提下更不適合學習一門外語,但如果出發點不是英語學習,而是英語啟蒙呢?啟蒙的場所不再是傳統的教學課堂,不再以學得為啟蒙起點,而是順應孩子的特點和認知,采取科學的啟蒙路徑,在家庭中創設真實語言環境,踐行“聽力先行,閱讀緊跟”原則,那么,低齡幼兒英語啟蒙就不再是中國家長因“焦慮”而做出“燒錢式”教育投資的體現,而是幫助低齡幼兒挖掘其早期第二語言天賦。
參考文獻:
[1]Johnson J S, Newport E L. Critical period effects on universal properties of language: the status of subjacency in the acquisi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J]. Cognition, 1991(3):215-258.
[2]Wang Meihua.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onset of English learning and English achievement[J].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15(5):164-169.
[3]范潔瓊.國際早期兒童家庭親職教育項目的經驗與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6(12):3-16.
[4]蓋兆泉.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5]胡衛治.我國兒童早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9(6):10-14.
[6]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7]史迪芬·平克.語言本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8]楊玉潔,何文婷.論閱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7):17.
[9]周加仙.語言學習敏感期的腦與認知機制研究——兼談我國外語教育政策和實踐[J].全球教育展望,2009(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