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提出了文體分析法,要求教師在組織和開展閱讀教學時,必須要立足于閱讀文本的文體特征,結合不同的閱讀文體特點,選擇針對性的閱讀教學方法,不斷提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循序漸進提升自身的英語綜合素養。本論文就以此作為研究切入點,針對文體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進行了詳細地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文體分析;應用;策略
【作者簡介】吳向望,寧波榮安實驗中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通過英語知識的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養的提高,而且還能充分掌握英語,并為與國外的先進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奠定夯實的基礎。而文體通常指因為交際目的、交際環境的不同,逐漸穩定下的言語的整體格調以及篇章結構。因此,在高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需注重文體分析的運用,引導學生從文章寫作的意圖作為入手,指導學生充分掌握文章中的關鍵線索,以促使學生充分掌握文章的段落結構與中心大意,從而使學生自身的解題技巧得到有效提高。
一、各種文體分析的特征
文體分析主要是通過語言學方法對文本當中的語言進行解釋,對語言的詞匯、語音、句法、語篇等各個層面實施系統化分析。文體分析法作為一種語言描述與語法分析的技巧,通常能使讀者充分理解文本的遣詞造句。
各種文體的特征為:1.記敘文。英語的記敘文通常以敘述為主,主要是對人物、地點、事件或過程進行描寫,其主題通常滲透于字里行間,沒有進行直接表白;記敘文的主旨通常需經過提煉事件、人物而體察。記敘文的描寫手法通常需以空間順序、時間跨度、上下順序進行展開,在對記敘文進行閱讀時,可從整體上對文章連貫性進行把握,對作者寫作的意圖以及情感主線進行揣測,從而使學生準確掌握記敘文的閱讀技巧。2.議論文。高中英語的議論文一般是三段式,也就是由“論點、論據、結論”所構成。首先,通過某現象引發論點,經過相應的論點對各個層面實施推理論證,最后獲得結論。對于議論文體而言,其主要是對學生把握的論點與論據實施考查。因此,面對議論文體的時候,需通過主題句對文章的主旨進行把握,明確作者的寫作觀點。在對議論文進行閱讀時,與其他的體裁閱讀相同,可分為細節理解、主旨大意、詞義理解、推斷判定等出題形式。議論文的論證中常見的結構方式為并列式、總分式、對照式、遞進式。3.說明文。英語說明文主要是通過平實的語言對各種問題進行客觀解釋或者探討。對于說明文而言,可采取的方式有許多,如分類、舉例、類比、對比等方法,分析事物的原因與后果,并為事物下定義。除了通過文字說明,說明文當中還會用到圖片、數據等資料。不論通過何種說明方法,作者的目的都是明確事物的本質,并清晰地呈現出說明的事物。由此可知,說明文的閱讀關鍵就是抓住事物具備的特點,也就是準確地說明對象具備的本質特征。4.應用文。英語的應用文是實用型的文體,如通知、書信、廣告、日記等。在閱讀應用文時,需注重文本中細節內容的理解與把握,明確作者所表達的信息及具體內容。應用文與其他的普通文章不同,其措辭更加直截了當且簡潔明了。在對應用文進行閱讀時,需注重細節的信息,并在做題時,依據提出的問題找出跳讀、詳讀等方法。
二、文體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 基于文體分析的篇章結構教學。不同文體中的篇章結構也都是不同的,比如,小說語篇的基本成分為人物、背景、事件、結局與評論,辯論性文章則由提問、反駁與論證、結論三個部分組成。對文本篇章結構的了解可以立足于客觀角度指導學生對文章的主旨或者主題進行感知。要實現高效化閱讀,教師需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大意,并依據下述步驟進行閱讀:對文章的編排與設計實施瀏覽,具體有篇幅、標題、插圖、字體等;依據已知的知識對文章內容及其體裁實施預測;對全篇文章實施瀏覽、修改或者確認猜測;通過再次閱讀獲取到細節的內容。在高中英語的閱讀教學當中,英語教師需有意識融入篇章結構的相關知識,如新聞報道,其主要由標題、正文、導語構成,主要以新聞報道中的要素what、who、where、when、why展開,通過簡練的語言對事件進行報道,這通常可以使學生立足于宏觀把握整篇文本的主旨。例如“Come and eat here”文本中,主要講述了Wang Peng和Yong Hui餐館實物供應的情況,文章的結構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表格直接整理出文章結構,有效地進行文本分析。
What who where why
The foods in Wang Peng's restaurants make people fat. Wang Peng Wang Peng's restaurants Not enough fibre food.
The foods in Yong Hui's restaurants make people tired. Yong Hui Yong Hui's restaurants Not enough energy food.
2. 基于語篇模式的文本解碼能力提高。語篇主要指有意義、邏輯連貫、可傳達完整信息、語言銜接、有目的、有功能的交際事件。小至廣告,大至文章、小說都、可稱為語篇。在閱讀英語語篇的時候,通常不會將注意力放在每個詞語,而是集中在整篇文章的內容上,也就是語篇閱讀。在具體閱讀中,讀者在辨認了語篇的開頭詞語時,自己的頭腦中就會對篇章的內容進行預測,并在后續的閱讀中,不斷修正、證實與擴展。因此,在英語語篇的閱讀中,需立足于文本整體,將語篇作為基礎,對語篇的內容與語句實施分析與理解,防止出現斷章取義的閱讀現象。首先,自下而上的模式,其主要指傳統閱讀中,更注重語言本身的意義與結構,在解碼中由詞至句、由句至段,然后到整個語篇的理解,該模式的培養下,學生更習慣通過解碼開展分析性閱讀,但對文本的深層次缺乏有效理解。其次,自上而下的模式,其主要依賴于學生自身的背景知識及語篇語境實施文章內容的預測。在閱讀理解中,其主要指預測、證實、修改、再預測的一個過程,因為每個學生的心理圖式有所不同,其對于相同語篇的理解也都不同。因此,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則注重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身掌握的知識對語篇的下文實施預測,并進行閱讀與再預測,以增強學生對于語篇理解的心理雙向互動。最后,交互補償的閱讀模式,其主要是上述兩種模式相結合,通常來說,真實閱讀中,需依據閱讀語篇的要求,不斷轉換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兩種閱讀模式,該模式更注重背景知識的重要性,通過學生的詞語解碼能力培養,促使學生迅速掌握關鍵的信息,其既注重單句理解以及語言知識學習,又要求學生立足于語篇,從整體上進行文本理解。
例如,在英語閱讀之前,英語教師可創設和主題意義有著密切關聯的語境,引導學生對主題意義進行探究,以激發學生參與英語閱讀的興趣,并依據學生已具備的主題經驗,對相應主題所具備的文化信息以及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點進行充分挖掘,并通過文本的配圖與標題,促使學生更好地預測語篇結構與體裁,并推測出語篇的內容。在閱讀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無法理解的語句,引導學生分析句式,通過長句的分解對長句進行理解。面對陌生詞匯的時候,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構詞法以及文本的語境猜測其含義,并對學生的整體分析與理解語篇的能力進行培養,如表格、圖表、思維導圖等,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理清楚文本的觀點與事實,根據連詞對上下文語義之間的邏輯關系實施推測與判斷,以推測出語篇當中的隱含意義,從而使學生從文本的字里行間充分了解到語篇寫作的意圖。閱讀之后,可經過表演、復述、辯論、模擬采訪等各種閱讀活動,指導學生更好地表達自身的觀點與情感,以充分理解到文本所表達的文化內涵,促使學生通過語篇閱讀,形成正確價值觀,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形成創新思維。
3. 基于文本話題的閱讀視野擴大。語言應用的領域不同,表現的文體特征也都不同,且在不同的話題中,存在各種功能的文體以及相關特征的語言,比如廣告體、新聞體、科技體、法律體等。學生在對文本閱讀的時候,如果文本的話題是學生所熟悉的,學生就會積極地調動其已具備的背景知識,通過閱讀障礙的消除,實現語篇閱讀的效率提高。與之相反,如果學生對于閱讀的話題較為陌生,就會加重學生的閱讀負擔,需不斷的推測、歸納、記憶,這不僅會影響到閱讀速度,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的閱讀準確率。基于此,英語教師需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不斷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從而使學生的閱讀理解力得到顯著提高。例如,話題為“有機化學”的片段閱讀:“Organic chemistry is involved both in the analysis of oil and gas and in the study of the diagenesis of the plant and animal tissues in sediments and the way in which the resultant organic compound,kerogen,generates petroleum.”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對該語篇的閱讀較為陌生,在閱讀之前,教師需引導學生注重語篇的主題信息,即organic、chemistry,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到科技問題的詞匯與語法,從而使學生深刻地了解到文本的主題與表達的含義。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的不同文體閱讀中,不僅能調動學生自身的閱讀興趣,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的文體理解與分析能力提高,通過舉一反三,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力提高。因此,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需注重“依體而教”,以促使學生步入廣闊英語閱讀的世界中,從而使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時,形成相應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鄭青茂,翟玉娜.例談文本多元解讀視角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J].西藏教育,2019(6):22-26.
[2]陳銀良.利用文體特征,提升高中英語閱讀能力[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3):75.
[3]陳美伶.基于文體特征分析提升英語閱讀理解能力[J].校園英語,2019(5):73.
[4]李鳳嵐.探析體裁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9(31).
[5]唐樂麗.例談基于文體理解的高三英語說明文閱讀教學[J].基礎教育參考,2019(1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