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燕
摘 要: 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有些教師習慣于照本宣科,在課堂上充分引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例句和段落,生怕教學方向偏離教材。然而,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很多知識是缺乏實踐的。如果簡單地照搬教科書的內容,學生會覺得所學的知識偏離了他們的現實生活,即他們在生活中不會用到的知識。因此,他們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例如,教科書中的一些餐桌禮儀知識是西方的,但學生對西餐了解不多。即使他們說英語,他們使用的場合和對象也與課本上的不同。如果教師按教材教學,學生會覺得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沒有直接聯系。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來指導學生學習英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認識到英語的實際作用,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文章就著重對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
引言
英語是一門語言,是學生打開世界的門窗。加強英語教學,對于加速我國的現代化發展、推動文化事業的全面繁榮有著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于農村山區來說,探索初中英語教學的優化策略,可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理念,使素質教育理念遍地開花。作為一名山區英語教師,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將不斷致力于教育教學事業的創新發展,提高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質量。
一、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困境
1.課堂教學缺乏活力
與城市學校英語課堂的豐富多彩相比,農村初中英語課堂的氛圍比較沉悶,課堂的活力明顯不足。通過調查研究得知,目前部分教師認為英語課堂的教學氛圍比較差,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并不濃厚。同時通過走訪各學校英語課堂不難發現,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明顯缺乏生機和活力,整體來看學習氛圍非常低沉。由于農村英語學習需要集中在課堂上,而其英語課堂多采用“講堂”的教學模式,“矩陣”“秧田式”座位排列不利于師生之間互動,英語課堂教學缺乏活力,同時對學生之間學習活動的展開也極為不利,特別是對于英語這類需要經常進行交流活動的學科。另外,農村英語教學中依然殘存著舊習,雖然新課改要求轉變教學方式,倡導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但落實到實踐中,農村學校在這方面的轉變卻并不明顯。目前初中英語課堂還依然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也習慣了這種教學模式,在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上都稍顯不足。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降低學生的學習動機,導致厭學、棄學情況發生。
2.教學內容缺乏生活內容的補充
教師對教材研究的深度、對教學資源的利用程度直接影響到教學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在教學改革及發展過程中,雖然相關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強調農村在教學資源上的不足,要求在這方面為農村教學提供支持,但是人們往往在提供外在幫助的同時忽視了內在的改善,不僅要呼吁國家、社會給予幫扶,同時農村學校自身也要積極挖掘可用資源,積極整合生活化資源。然而,目前的現實情況卻是教師在教材研究與利用上還比較單一,對教材的理解和研究并不深入,很多情況下教師都在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進行教學,這種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導致課堂缺乏生機。教學課堂應該是動態性、創造性的,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把教材的字句變成符號刻進學生的頭腦之中,而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因此,教師應該按照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學生現有學習水平,恰當地刪減、增補內容,適當替換部分內容與教學活動。
二、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困境的突破策略
1.加強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認識
在農村英語課堂上開展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理解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內涵,認識其目的與實現方式。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實施英語生活化教學不僅是為了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更為重要的一點,即生活化教學的內容充滿生活,可改變傳統英語教學中重“知識”傳輸、脫離實際生活的問題,同時富含生活化的情境與多元化的生活形式對傳統教學模式給出有益補充。教學當然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教育自然也不能脫離實際生活。由于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認識不清晰、理解得不到位,造成了英語生活化教學中的很多困境,當下教師要做的就是積極改變意識觀念,樹立英語生活化的教學觀念,并加強對這一教學理念的認識、理解與掌握。具體來說,可以組織英語教師參加有關生活化教學的學習活動,例如,閱讀有關書籍,開展相關教學講座,或借由網絡等信息工具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等。從不同角度加強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理論與相關知識的了解。
2.發現教學與學生生活的關聯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必須體現出生活化的特征。首先,教師要深刻認識、了解學生的生活經歷,以學生的性格、愛好為著眼點,了解其興趣與喜好,并將他們生活中的關注點巧妙地應用到教之中,以激發出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往往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I’d like some noodles.”“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教學中,筆者讓學生用英語表達出自己的喜好與經歷,很多學生由于缺少展現自我的機會,表現得非常不善言辭,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懼怕英語學習,因為語言交流是與生俱來的。筆者從學生的愛好、興趣開始著手,利用他們偏好的東西去引導他們展現自我。例如,可利用角色扮演、合作表演等方式,引導學生去展現自我,從而提升了他們的主動性。教師還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家庭生活進行了解,以增加對他們的認識。家是學生最熟悉的地方,家庭成員是他們的親人,因此,利用家的元素可創建出熟悉的環境,有利于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放下畏縮、緊張的情緒。例如,在有關家庭成員和場景的課程中,可讓學生列舉自己的家庭成員,并按照主題“我愛我家”開展教學。以“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為例分析,教學中可運用農村學生的生活經歷,從學生熟悉的場景中選取“forest”“farm”等替換教學,在學習目標不改變、教學知識點不改變的前提下,選擇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場景、詞匯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利,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把英語學習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3.家校合作方面
初中英語教師是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高度合作的橋梁,教師應該根據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大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力度,溝通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在學校的課堂表現、學習情況以及學生今后應該提升的能力與素質,英語教師可以根據上述情況,給家長提供一些意見或者建議,讓他們能夠在學生的英語教育上多下功夫,以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進步。初中英語教師也應該根據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去走訪學生家長,面對面地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這樣不僅家長能夠更加清楚地掌握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教師也能在走訪的過程中,更加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特點和成長環境,更加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結束語
總之,作為教育者,難以改變農村山區的客觀條件,但可以從自身改變,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模式,增強農村山區初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優化教學效果,推動農村山區初中英語教學工作的有效進展。
參考文獻:
[1]孫秀娟.讓生活之花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綻放:淺談踐行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念的體會[J].中學生英語,2020( 28) : 11.
[2]施玉萍.分析初中英語教學的生活化: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J]. 中學生英語,2020( 18) : 119.
[3]劉子寶.論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實踐[J].校園英語,2020( 11) : 158.
[4]王金芬.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 探析初中英語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智慧,2020( 6) :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