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小娟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東院區)心血管內科一病區(2),鄭州 4500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造成患者心肌功能異常,導致患者心臟泵血功能障礙的疾病[1]。近年來,隨著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發病率的上升,CHF發病率也隨之上升。其治療以強心、利尿、改變患者衰竭心臟的生物學性質為主,以維持長期穩定容量為目標。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對護理服務質量需求的增長,常規護理已難以滿足CHF患者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5A護理模式是以詢問(ask)、評估(assess)、建議(advice)、幫助(assist)和安排隨訪(arrange)五方面組成[2],本文探討以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對CHF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東院區)心血管內科收治的71例CHF患者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研究組(34例)和對照組(37例)。研究組,男19例,女性15例;年齡65~85歲,平均(78.42±3.54)歲;病程5~8年,平均(6.16±0.78)年;心功能Ⅱ級24例,心功能Ⅲ級10例。對照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64~85歲,平均(77.64±4.13)歲;病程5~8年,平均(6.01±1.14)年;心功能Ⅱ級25例,心功能Ⅲ級12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患者年齡50~85歲;左室射血分數<50%;心功能等級為Ⅱ—Ⅲ級;血清NT-proBNP≥450 pg·mL-1[3]。排除標準:心力衰竭為難治性終末期;入組前1個月之內有過心肌梗死病史者;合并嚴重內分泌、免疫系統疾病者;合并嚴重心理或心理疾病不能完成配合者。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健康教育、基礎護理、用藥護理、康復鍛煉知識指導等。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5A護理模式干預,具體如下:1)詢問。與患者面對面交流詢問,了解患者一般資料、既往史、相關治療信息等并整理成冊,利于查詢。2)評估。根據詢問的相關信息對患者病情、心理狀況、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及依從性進行評估。3)建議。根據所評估的患者病情、心理狀況、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及依從性予以針對性的建議,如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運動、合理搭配營養,指導患者放松方式等;向患者推薦相關APP或公眾號學習相關疾病知識和用藥知識;建議患者建立依從性手冊等。4)幫助。護理人員根據不用患者制定不同幫助計劃,如對于心理狀況較差的患者定期進行交流,鼓勵其說出內心的擔憂或焦慮,幫助其尋找合適的放松方式,幫助患者制定相關運動、飲食等計劃,對執行良好的患者進行贊揚,對執行不良及時調整。5)安排隨訪。護理人員定期安排隨訪,包括上門及電話隨訪等,對隨訪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告知患者改正,并完善相關干預措施的不足。
比較2組自我效能、依從性和生活質量。1)干預前、干預3個月和6個月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評估患者自我效能狀況,該表共10個項目,總分10~4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好[4]。2)于出院后3個月、6個月,使用遵醫行為依從性調查問卷從服藥依從性、生活方式、定期隨訪和控制危險因素四方面對患者進行評估。3)于干預前及干預后6個月,使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74)評估患者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和軀體功能,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5]。
所有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
干預后研究組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比較分
出院后6個月,研究組服藥、生活方式、定期隨訪和控制危險因素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出院3個月和6個月的依從性比較
干預后6個月,2組患者GQOLI-74量表評分與干預前比較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GQOLI-74評分比較 分
CHF是慢性進展性疾病,患者容量負荷漸進性加重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過程,故在干預過程中有效控制患者容量負荷是其關鍵,而患者依從性是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重要環節。我國關于CHF護理仍處探索階段,未能形成長期、個體化、系統性的護理管理模式,臨床以常規護理干預為主,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使得患者對CHF相關疾病知識缺乏導致起依從性差。5A護理模式是新型護理干預模式,將其應用于卵巢癌、宮頸癌等疾病中,結果顯示其能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及相關治療藥物的了解[6]。
5A護理模式在干預過程中通過溝通交流、詢問能詳細了解、掌握患者心理和生理等狀況,可對患者現存或潛在的護理問題進行有效評估;護理人員根據其護理問題予以針對的專業護理建議,并在實施過程中對患者進行指導,促進患者對相關護理計劃的執行,同時通過多樣隨訪方式監督患者執行情況。自我效能是自我管理能力的體現,展現了患者在應對疾病過程中對生理、心理、社會、生活方式及應對能力的變化。而良好的自我效能才能使患者有足夠的能力去監測自身疾病狀態、生活方式等。本研究中,干預3個月和6個月后研究組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5A護理模式應用于CHF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這與劉言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其可能的原因為:以患者為中心,在干預過程中實時監測與管理患者健康、心理等維度情況,并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想法;出院后每周對患者進行隨訪,及時得到護理管理干預的反饋,對患者已達到的目標給予表揚,對執行不良的措施根據干預結果及時調整護理計劃和措施;調動患者積極性和潛能,幫助患者建立信心,改變患者治療和應對疾病的方式;另一方面,患者出院后與醫護人員保持良好的醫患關系讓患者獲得便捷、可及的醫療服務,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
患者出院后依從性是控制病情的關鍵。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多數患者在出院后3個月后依從性呈進行性下降出現自行減藥或停藥,不再定期隨訪等問題嚴重影響治療效果。本研究中,研究組出院后6個月服藥、生活方式、定期隨訪和控制危險因素依從性高于對照組,提示5A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CHF患者依從性。患者出院后的依從性差是因對相關疾病知識不了解,而5A護理管理模式不僅讓患者了解到相關疾病知識、注意事項,還能了解相關用藥知識和不良生活習性對疾病的影響等;同時,出院后能隨時監督患者,促使患者改正不良生活方式、規避危險因素,提升患者健康知識水平,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8]。
CHF表現為慢性進行性加重,當前無特異性治療藥物,導致患者對疾病和治療費用的擔心,加之在日常生活中的禁忌較多,也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中,干預后6個月研究組GQOLI-74中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和軀體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5A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其原因可能為:較常規護理干預,5A護理模式能為患者提供更多便利,解答疑惑,讓患者了解更多的相關專業知識,增加患者依從性,提高疾病控制率;同時通過指導患者適當鍛煉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負性情緒,促使患者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從而改善患者總體健康狀態,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
總之,5A護理模式應用于CHF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依從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