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群,姜文燕,萬芳丹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傷科,南昌 330006)
四肢骨折患者經固定術治療后在短時間內四肢被迫制動,缺少刺激,骨折部位鄰近處肌肉、筋腱易出現粘連,致使關節無法伸直、彎曲,引發關節僵硬等后遺癥[1]。術后盡早行功能鍛煉,可避免長時間外固定引發的關節僵硬,緩解關節障礙。但功能鍛煉過程中,關節周圍粘連組織會被牽拉,部分患者因無法忍受疼痛而害怕、甚至拒絕關節活動,影響康復效果。熏蒸治療儀利用蒸汽將中藥成分經皮膚作用于人體,使藥物于熱效應下作用于患處,加快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作用[2]。本研究探討熏蒸治療儀聯合康復護理在四肢骨折內固定術患者中應用效果。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行四肢骨折內固定術患者110例,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56例和觀察組54例。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觀察組男29例,女25例;年齡24~67歲,平均(46.97±4.14)歲;髕骨骨折9例,跟骨骨折11例,脛骨平臺骨折7例,其他部位骨折27例。對照組男32例,女24例;年齡22~68歲,平均(46.52±4.33)歲;髕骨骨折8例,跟骨骨折12例,脛骨平臺骨折10例,其他部位骨折26例。納入標準:行四肢骨折內固定術;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伴有類風濕關節炎;交流、認知功能障礙;神經末梢感覺異常。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完成術前檢查及生命體征監測,術后予以常規藥物鎮痛,并根據患者意愿予以功能鍛煉指導。
觀察組給予熏蒸治療儀聯合康復護理。使用JS-809A熏蒸治療儀(廣州市今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中藥選取紅花、蘇木、當歸、石勺、獨活、川穹、透骨草、伸筋草、雞血藤、木瓜各20 g,將藥物與3000 mL水加入儀器中,預熱20 min后將熏蒸溫度調為40°~50°,時間為30 min,每日2次,1個療程為15 d。康復護理如下:1)初期。以肌肉舒縮活動為主,針對上肢骨折患者,指導其進行伸指、握拳等運動,腕關節骨折患者行簡單背伸掌屈運動;肘關節運動時將前臂伸直放于桌面,健側手掌固定患側上臂,行肘關節屈伸活動。下肢骨折患者行膝關節屈伸運動,患者行俯臥位,患肢放平,將長繃帶一端拉在手中,一端套至踝關節,用力牽拉后放松。2)中期。上肢關節活動范圍逐漸擴大,雙手可拿物品,負重不可過大;下肢骨折患者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患者將下肢放于床上,膝關節伸直,足跟用力蹬,足背屈曲。3)晚期。持續鍛煉中期動作,并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及時間,上肢骨折患者適當行四肢主動運動,下肢骨折患者可行站立、行走訓練。
1)患肢疼痛和腫脹情況:干預前、干預15 d使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估2組患肢疼痛情況,使用長度為10 cm的標尺,讓患者用筆在標尺上標出可反映自身疼痛程度的位置,0端為無痛,10 cm處表示劇烈疼痛,1 cm代表1分。干預前、干預15 d測量患肢同一部位周徑,記錄周徑差,當周徑減少0.5 cm,記為3分,增加0.5 cm記-3分,總分30分,分數越高表示腫脹程度越低。2)鄰近關節活動度:干預前、干預15 d記錄鄰近骨折位置關節活動度,關節各方向活動度綜合增加5°記為2分,下降5°記-2分,總分20分,分數越高表示關節活動度越好。

干預前2組患肢疼痛和腫脹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5 d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腫脹評分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1。

表1 2組患肢疼痛和腫脹情況對比分
干預前2組鄰近關節活動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5 d觀察組鄰近關節活動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2。

表2 2組鄰近關節活動度評分對比分
四肢骨折多采用四肢骨折內固定術治療,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患肢腫脹、疼痛是四肢骨折術后常見癥狀,四肢骨折內固定術后四肢活動減少,肌肉舒活性降低,致使淋巴、靜脈回流不暢,引發患肢腫脹[3]。骨折術后患肢腫脹不僅加劇傷口疼痛,還對切口愈合產生不利影響,延緩患者康復進程。
熏蒸療法利用中藥蒸汽熱敷作用,改善血液循環,擴張血管,解除氣血瘀滯,促使機體內邪外出,達到消腫、止痛作用[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肢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腫脹、鄰近關節活動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熏蒸治療儀聯合康復護理用于四肢骨折內固定術患者,利于減輕患肢疼痛、腫脹,擴大鄰近關節活動度,加快肢體功能恢復。中醫理論認為骨折傷及筋骨脈絡,致使患者氣血受阻、氣滯血瘀等情況,促進骨折康復的關鍵在于活血化瘀,續接骨[5]。本研究選取中藥處方包括當歸、紅花、川穹等,紅花為君藥,活血化瘀,川穹為臣藥,協助君藥活血化瘀,輔以當歸補血、透骨草舒筋活絡、獨活散祛痹止痛,諸藥合用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熏蒸治療儀將藥物作用、物理熱量相結合,產生大量熱蒸汽及中藥離子,使藥物有效成分經患者皮膚、孔竅直達腠理,加快血流速度,擴張毛細血管,促進淋巴、血液循環,消腫止痛。同時熏蒸治療儀物理熱效應還可降低骨骼及平滑肌張力,從而松解肌肉粘連,減輕疼痛,利于關節功能恢復。康復護理則以功能鍛煉為主,護理人員針對骨折部位實施伸指、背伸掌屈、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膝關節屈伸等不同鍛煉方式,并重視循序漸進鍛煉原則,利于增強鍛煉效果。早期鍛煉以舒縮活動為主,目的在于預防患肢及其周圍肌肉萎縮、關節粘連,恢復肌肉力量,擴大鄰近關節活動度。中期、后期鍛煉逐漸增加持重訓練,以患者耐受為宜,注意保持骨折端良好接觸,以產生軸向應力刺激,加快康復。
綜上所述,熏蒸治療儀聯合康復護理能夠減輕四肢骨折內固定術患者術后患肢腫脹、疼痛,預防鄰近關節粘連,擴大關節活動度,利于關節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