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照 焦艷菲
1鄭州財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450000) 2 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450000)
在我國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情況下以及現代信息化的社會背景中,不難發現建筑信息化已經成為未來的趨勢。因此,需要職業院校加強對相關技術人才的培養。BIM 是建筑信息模型,一種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集成建筑工程項目各項數據信息的模型,具有可視化和模擬性等特點,尤其適用于工程設計。所以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培養BIM 技術人才是至關重要的。為了確保學生的專業與產業的有效銜接,就需要運用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的質量,最終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職業能力的有效提升,為順利畢業和就業奠定基礎。
當前,世界各國開始將BIM 技術作為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必備的一項技能。可以說,越來越多的建設、 勘察和施工企業已經意識到BIM 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并且在全面推廣和使用BIM 技術,要求技術人員熟練的掌握BIM 技術。因此,這就對高校土木工程專業BIM 技術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只是為了讓學生會用BIM軟件,僅開設了相關的BIM 課程,導致BIM 技術的培養模式過于單一,尚未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無法達到良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與此同時,盡管一些高校在實踐教學之中,已經進行了相關的嘗試,可是模擬的項目十分簡單,與實際的復雜工程相比相差甚遠,難以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工程情況,十分不利于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的提升[1]。一些高校對于土木工程BIM 技術人才的培養,沒有將專業與產業進行對接,即便學生在校園內掌握相關的BIM 技術,也無法更好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最終很難滿足企業的人才要求。
對于土木工程專業BIM 技術人才的培養,主要側重于應用型、技能型和信息化這三個方面。因此,作為地方應用型高校在人才培養中運用產教融合,就需要加強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幫助學生更加全面且熟練地掌握BIM 相關的各項技能,并且能夠直接應用到實際的工程中[2]。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中,還需要與合作的企業進行共同協商,征求企業的意見與建議,以便學生更加符合企業的人才需求。
如在土木工程課程中,需要大量增加BIM 的課程,包括Revit 的基礎建模和高級建模、協同優化設計、三維算量、裝配式建筑設計和5D 等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BIM 技術水平。同時,在學生的集中性實踐學習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融入一些實際工程項目的案例。這些實際案例可以是企業的實際案例,也可以是教師指導的實際項目,引導學生展開分析,指導學生就實際案例進行實操練習,從而達到鍛煉學生實踐技能的目的。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BIM 技術的競賽,如BIM 技術省賽、國賽等,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參與企業的實踐活動,并且將這些實踐內容計入課程的學分,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還進一步增強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在土木工程專業的BIM 技術人才培養中,應用產教融合就需要徹底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改進與創新,充分彰顯出產教融合的優勢與價值。因此,學校可以根據“三引三延”的原則,邀請企業資深的工程師進入課堂,將企業中的實際工程項目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將企業的實驗室引入學校。同時學校的實驗室也可以適當地延伸到企業內,將學生的課堂學習延伸到企業的生產一線,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施工現場,了解到很多的細節知識點,促使學生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3]。這樣的產教融合方式,有利于學生及時查缺補漏,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便學生不斷優化和提升自我,促使學生的BIM 技術水平的提升。而且,教師也可以豐富自身的專業水平,為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最終達到高水平的應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養目標。
此外,產教融合的BIM 技術人才培養,學校與企業可以共同打造一支雙師型隊伍,讓校內教師與企業的資深工程師共同擬定教學的內容。校內教師可以重點考察學生對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資深工程師作為實踐指導老師,需要對學生的BIM技能進行科學指導[4]。這樣不僅能夠確保學生的學習內容與企業的項目對接、 職業與工作崗位對接,還有利于學生的實踐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最終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為學生畢業后的工作打好基礎。
通常情況下對學生的考核主要是試卷考試,這樣的考核方式強調的是學生對基礎性和理論性知識的考查,但是對于土木工程這類具有較強實踐性、專業性的專業來說,難以檢驗出學生的實際水準,更無法衡量學生的BIM 技術能力。因此,產教融合的運用,就需要學校加強對考核機制的完善與改革,比如讓學生參加相關的學科競賽活動,獲得獎勵后可以抵扣課程考核相對應的學分,成績的好壞不再單純地看試卷考試分數,而是看學生在學科競賽中獲獎的名次。
學生可以根據參與到教師的教研項目、企業的實踐項目,以及相關的創新創業活動中,按照學生取得的成果進行學分的評價。此外,學生在企業的頂崗實習,也可以作為實踐考核,由企業針對學生的實習表現、BIM 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工作的成效等方面給予綜合評價,并將此納入學校對學生的成績考核內容。
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課程主要包括課內實驗、課程設計和集中實習三個部分。因此,在培養BIM技術人才過程中,每一類的實踐課程所發揮的功能和作用均不相同,如課內實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課程設計是學生BIM 技術水平提升的保障,集中實習是對學生的知識應用與技能提升的培養。因此,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養,就需要教師構建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將三者充分整合,實現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目標。
在土木工程專業BIM 技術人才培養中,教師要始終把握住BIM 這個中心點,將其貫穿到實踐教學的全過程中,建立一系列的實踐教學體系。課內實驗主要包括基礎性的力學實驗、 建筑材料的實驗、結構設計相關實驗和BIM 軟件的操作實驗等內容。課程設計需要改變傳統的課程獨立設計形式,將BIM 的建筑課程、結構課程、管理課程、施工課程和綜合應用五個課程設計相串聯,以便明確對學生的BIM 技術培養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課程進度,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先進的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模型的創新比賽、結構設計競賽、工程造價技能及創新比賽、BIM 的設計競賽等活動,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確保學生符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產教融合的土木工程專業BIM 技術人才培養運用,能夠有效增強人才培養的質量,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確保學生逐漸成為應用型、技能型的信息化人才。教師運用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幫助學生更加全面且熟練地掌握BIM相關的各項技能,并且能夠直接應用到實際的工程中,以便學生符合企業的人才需求,最終達到高水平的BIM 技術人才的培養目的,為學生的順利畢業和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