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巍,叢紅艷
西安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48
“如今,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新聞生產和傳播的機制和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些驕人的過往逐漸成為歷史的碎片,被納入媒介的記憶,全新的一套機制亟待重建[1]。”全媒體的“全”指的是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位的感受,針對不同的目標群體選擇合適的媒介,針對傳播者的傳播目的,增強傳播效果。全媒體時代不斷發展,其動靜結合、即時傳輸、交互聯動的特點,使得圖形動畫也逐漸發展起來。
目前,國內外學者主要從圖形動畫的發展前景和傳播價值進行分析。對圖形動畫的扁平化風格進行研究。其中嚴琰[2]在《“微時代”的MG 動畫網絡傳播》一文中寫到MG動畫是一種新型的表現手法,其文章對發展現狀,傳播優勢進行了總結,展望發展前景,優化了網絡傳播效果。夏珊蓉[3]在《MG 動畫扁平風格中極簡特征研究》一文中對扁平化的MG 動畫風格的演變過程進行總結,通過分析和整理歸納出表現形式,總結極簡主義對MG 動畫扁平風格的革新,設想未來可持續性發展。
在現有的文獻中大多是對圖形動畫的未來發展前景和傳播價值、表現形式進行分析,對于圖形動畫的視聽語言分析研究較少,文章對于圖形動畫的視聽語言特征進行分析,并結合全媒體時代的特征,對圖形動畫未來的發展進行展望。
圖形動畫是一種新興的動畫表達方式,是實驗性動畫的一個研究方向。構圖是畫面均衡的重要構成,構圖不同,畫面所呈現的效果是不同的,要根據故事情節和情緒進行不同的視角變化。在圖形動畫中一般采用平視角度,角度表達著不同的創作意圖視角。圖形動畫中景別在畫面中也起著重要作用,不同景別給觀眾傳達的不同的情感,觀眾產生不同感受,近景遠景的切換穿插表現使之富于變化。對近景的刻畫可以拉近觀眾的距離,使圖形動畫更有感染力;遠景能使觀眾的視野更廣闊。與傳統動畫有所不同的是,圖形動畫在畫面中的構圖應有遠景近景交叉設計,大量特寫鏡頭運動的運用能抓住觀眾的眼球,通過主角或元素的特寫鏡頭,能加快畫面的節奏。單個畫面層次更重要,遠中近層次的區分較為明顯。
色彩是畫面構成的一大要素,最直觀地表現動畫的風格,帶給觀眾最直觀的情感感受。色彩不僅給人們生理的認知,也是人們通向精神家園的方舟[4]。動畫中的色彩能傳達出創作者的主觀情感,色調不同帶給觀眾的感受也不同,紅色黃色帶給觀眾的是激情、活潑;綠色、藍色帶給觀眾的是清新。色彩明度不同,觀眾的感受就不同,在圖形動畫中創作者也應該根據主題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色調與純度來表達。圖形動畫的色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圖形動畫與傳統動畫在色彩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圖形動畫色彩要求沖擊力更強,通過色彩明度的對比來達到色彩平衡,這樣可以給觀眾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在配色搭配中,主要分為單色配色、相似色配色、互補色配色等,無論是哪種配色方案,都應該遵循用最簡單的顏色來進行搭配,這樣可以保證畫面的干凈整潔。
圖形動畫中,角色設計和場景設計是動畫趣味性和吸引力的來源,且更容易被觀眾所注意。角色的線條和細節尤為重要,圖形單個符號與多個符號組合排列,扁平化的設計風格使得它可以融合平面設計的表現特征,掌握基本視覺原理,增強對比例與重心、對稱與均衡、對比與和諧的把握。圖形的設計應遵循簡潔、明快、富有感染力的原則,降低三維效果設計,拋去陰影、光線、四周結構,圖形變得干凈利落,從復雜到簡化、整齊,帶給觀眾視覺震撼和視覺享受。
分鏡頭腳本的制作從分析解剖文字劇本開始,把文字劇本劃分成各個視覺分段[5]。圖形動畫與傳統動畫不同的是圖形動畫是以簡單的線條、單純的色彩為主要元素,設計時遵循簡約但又要富有創意,因此分鏡頭在表現時要抓住整體風格,確保其流暢性和節奏。分鏡頭不能簡單地描述動作,還應有一條明確清晰的邏輯線,境號、時間、旁白、畫面缺一不可。分鏡頭的風格模式也不能依附于敘事結構,在分鏡頭腳本的設計時加強對景別的把控,對于把控劇情、中心思想而言,空間感的是必不可少的。圖形的運動是場景與前景做的反向運動所致的錯覺感,因此在分鏡頭腳本的設計重要把握運動形式,避免出現混亂的空間感。
全媒體時代下,圖形動畫的制作創意構思要認真地構想,依據各個地方的信息進行基礎架構,并加入各種特效和轉場進行配合。創意構思對于圖形動畫的制作而言看似簡單,但是所需要的元素居多,不斷地組合與打破,再重組,要對整部動畫有引導作用。創意源于生活當中,根據在生活中獲得的靈感,不斷打磨和修改。圖形動畫的文案以配音旁白為主,必須具有邏輯性,符合觀眾的聽感。在文案的創作過程中,必須考慮文案與畫面相互間的補充關系,文案是以畫面作為為前提進行創作的。需要充分考慮和畫面之間的關系,既要順暢的畫面語言,也要對畫面中不足的地方進行表達,讓整個圖形動畫畫面與文案相輔相成。
在圖形動畫的創作過程中,鏡頭是整部作品的核心內容,鏡頭將動畫的故事發展情節和動畫的節奏表現出來,鏡頭語言可以更生動地把圖形動畫的藝術視覺效果表現出來。鏡頭主要分為水平、自上往下、自下往上、物體視角等移動方法。水平方向在過度鏡頭中較為常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通常帶給觀眾的是不一樣的情感體驗,例如塑造一個角色的高大,通常采取自下而上的移動鏡頭,而在表現背景時,則是從天空到建筑物再到地面的自上而下的鏡頭。物體視角則是不同于前三種的鏡頭設計方法,是從主體角度帶給觀眾的視角,常見于攝像機拍攝視角。
前期的大量準備離不開轉場的最終修飾,圖形動畫的轉場要簡單,不能追求炫酷,過度的轉場會干預觀眾的注意力,使觀眾眼花繚亂。巧妙地利用轉場可以使動畫銜接得更自然,對于主題的講述也能起到一個轉移的作用。通常,轉場分為遮擋、鏡頭移動、變形、跳轉等,遮擋主要借助一些圖形和物體直接遮擋住畫面,鏡頭移動是常見的轉場方式,主要靠推進、平移、拉遠處理、局部放大縮小和溶解等也可以引出第二場景,較為巧妙的含有技巧性的變形需要設計師的想象力,可以通過圖形、顏色等進行變形。跳轉直接利用畫面的節奏性,在不違和的情況下使用。
影視作品中的聲音是影視“聲畫藝術”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區別于其他藝術門類的重要特性之一。圖形動畫的生動離不開音效、節奏、音樂,好的音樂和音效能給觀眾帶來更好的效果,聲音賦予了動畫角色的生命力。圖形動畫在劇本確定后,配音員根據劇本和動畫風格去配音,配音演員應該把握好創作需求,根據需求去調整音色。圖形動畫的旁白多以客觀自述和主觀自述兩種,客觀自述由主創者或第三者身份進行講述,主觀自述則是以劇中某一角色來講述。圖形動畫中背景音樂和音效是提高動畫質感的關鍵,音效對于畫面而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它可以增加趣味性。增加轉場的音效有助于形成畫面節奏,音樂可以渲染圖形動畫的畫面氣氛,加強連貫和構建完整的動畫作品。它像一種獨特的語言符號,隨著情感和故事的起伏帶動著觀眾,是圖形動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視聽語言是圖形動畫創作必不可少的部分,視聽語言結合畫面的視覺感受和聲音的聽覺感受為一體。構圖、色彩、分鏡頭腳本、聲音,無論是哪個元素都發揮著作用,缺一不可。配合著文字、文學、繪畫等多種元素視覺部分,可以直觀地了解整個作品的結構,搭配聲音部分全方位地與觀眾交流信息。總的來說,全媒體時代下,傳媒行業迎來新的潮流,圖形動畫作為一種現代藝術,其色彩豐富,視覺中心明確,對于信息的精準化傳遞和觀眾的注意力吸引都是有優勢的。圖形動畫能抓住畫面的中心,對主題的表現更加明確,但是對于制作者而言,準確把握圖形動畫的視聽語言特征,并做出新穎的有趣的作品是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