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向紅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河南 鄭州 450002)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1]當前,我們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奮進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準確理解和把握新的征程上偉大斗爭對象、特點和戰略方法,這對于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勝利實現我們黨確定的目標任務,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2]新的征程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進行偉大斗爭。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3]新的征程上進行的偉大斗爭,對象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明確了“五個凡是”的重要判斷:“凡是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4]。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斗爭對象是指我們前進道路上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這“五個凡是”既是斗爭的大方向,也是偉大斗爭的主要對象。
習近平總書記把這一表現概括為七個方面:一是境外敵對勢力對我國加大滲透和西化力度,利用民族問題進行分裂活動。二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秉持冷戰思維,把中國的崛起視為威脅,聯合圍堵共同遏制中國。三是西方反華勢力一直妄圖利用互聯網“扳倒中國”,企圖使“社會主義國家投入西方懷抱”。四是西方國家企圖在我國策劃“顏色革命”,向我國“政黨制度發難,和平演變爭奪青少年”。五是黨內“四大考驗”“四種危險”仍然存在,忽視政治、淡化政治、不講政治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理想信念‘總開關’常年失修”等問題。六是境內敵對勢力從未停止對國家主權和安全的發展破壞活動,“臺獨”“疆獨”“藏獨”“港獨”等顛覆活動依然猖獗。七是“兩個大局”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不確定不穩定性因素增加,城市安全、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問題仍然存在。
習近平總書記把這一表現概括為七個方面:一是國際金融危機頻繁發生,發達國家虛擬經濟過度發展,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經濟金融體系脆弱性加劇。二是全球經濟治理面臨突出問題,世界經濟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加劇,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沖突動蕩。三是國際金融危機頻繁發生,各國央行債務激增,通貨膨脹飆升,國際貨幣體系失衡,全球經濟衰退。四是我國經濟發展在某些方面還不能及時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這種矛盾直接影響著執政黨的執政基礎。五是我國經濟發展中還存在各種“攔路虎”“絆腳石”,經濟總需求不足,產能相對過剩矛盾突現,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存在。六是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還不夠強,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本領也不夠強。七是“八大風險”,即“不良資產風險、流動性風險、債券違約風險、影子銀行風險、外部沖擊風險、房地產泡沫風險、政府債務風險、互聯網金融風險等正在累積,金融市場亂象叢生。”[5]
習近平總書記把這一表現歸納為五個方面:一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意識形態劃線,把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視為“異類”,推行霸凌主義打壓中國。二是黨內一些同志“三觀”缺失,“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各種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因素無時不有,各種違背初心和使命、動搖黨的根基的危險無處不在”[6]。三是一些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失守,道德價值失范,民族精神喪失,成為西方價值觀的應聲蟲。四是在一些領域,馬克思主義被淡化、邊緣化、標簽化、空泛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現象時有發生。五是妄議中央大政方針,“吃共產黨飯、砸共產黨鍋”現象依然存在。
習近平總書記把這一表現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推行霸權主義政治,重拾麥卡錫主義,借助自己的軍事優勢,挑釁中國、遏制中國,以阻滯中國的崛起發展。二是我國周邊不安全風險挑戰由來已久,經常遭受到強國軍事的影響。三是我國“三海”傳統安全領域受到核戰爭威脅與軍備控制威脅,非傳統安全領域“核安全”與“核擴散”風險依然存在。四是保護主義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沖突動蕩,我國出境人員、涉外發展利益面臨風險挑戰加劇。
習近平總書記把這一表現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重大傳染疾病和重大疫情不斷發生,尤其是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風險始終存在。二是突發重大自然災害沖擊時有發生,地震、水災、旱災、火災、風災等河川之危、水源之危、生命安全之危、生存環境之危、民族存續之危,始終挑戰著我們對自然界的適應能力。
當前,新的征程上面臨的風險挑戰在不同領域、不同范圍多種多樣,都屬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偉大斗爭的對象。這些斗爭對象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特征,具有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把這些斗爭對象的特點概括為如下五個方面:
斗爭對象的結構性特點,集中表現在新的征程上面臨的風險挑戰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從社會結構性特征來看,主要包括人口變化、階層分化、就業難與用工難等風險。從經濟結構性特征來看,主要包括流動性分層背景下銀行面臨的風險、房地產行業高杠桿風險、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上市企業的信用風險等。
也稱一般風險,集中表現在:一是經濟領域,主要包括不良資產風險、債券違約風險、影子銀行風險、房地產泡沫風險、政府債務風險、互聯網金融風險等。二是社會領域,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風險、城市安全風險、能源安全風險等。同時,還面臨著水、火、旱、冰、震和病疫等重大災情風險。
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面臨的“西化”“分化”顛覆性風險,敵對勢力通過滲透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化活動、宗教極端活動等企圖顛覆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破壞國家統一、主權安全核心利益等;另一方面,面臨的市場經濟“三律背反”可能產生的“顛覆性風險”和“修昔底德陷阱”可能遇到的“顛覆性風險”。
在新的征程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7]。斗爭對象復雜性的特點集中表現在:一是風險產生因素多樣、量大面廣、流動性加快,影響范圍不一,各類風險交織在一起。二是各種風險、矛盾疊加,隱患集聚、關聯性強,聯動效應明顯,危害難以預測。三是矛盾積重難返,風險源和風險點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習近平同志指出:“如果防范不及、應對不力,就會傳導、疊加、演變、升級,使小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大的矛盾風險挑戰,局部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系統的矛盾風險挑戰,國際上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國內的矛盾風險挑戰,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領域的矛盾風險挑戰轉化為政治矛盾風險挑戰”[8]。
斗爭對象突發性的特點,是指風險挑戰的突然性,突如其來。從風險挑戰的范圍來看,國內和國際都有發生;從領域來看,大量集中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從特征來看,風險挑戰具有不確定性、偶然性,難以準確預測和研判。風險挑戰的主要分類:一是直接性挑戰;二是潛在性挑戰;三是“可預防”性挑戰;四是“不可預見”性挑戰;五是多重疊加性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實現偉大夢想就要頑強拼搏、不懈奮斗。”[9]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的征程上,必須防范化解各種風險挑戰,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新的征程上如何防范化解風險挑戰,進行偉大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深刻闡述了防范化解風險挑戰、進行偉大斗爭的戰略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10]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就必須“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11]。
一是發揚斗爭精神,敢于斗爭。敢于斗爭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敢于斗爭是戰勝風險挑戰、在危機中育先機的基礎和前提:第一,在斗爭精神上要具備“敢于”的風骨。黨員干部要始終保持敢于斗爭的氣節、操守、膽魄和風骨;要始終保持“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難又出發”的頑強意志;要始終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敢于擔當、敢于亮劍、敢于勝利。第二,在斗爭策略上要做到“一個堅定不移”“四個不”,即“在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堅定不移”,“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不拿原則做交易,不在任何壓力下吞下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12]。第三,在斗爭對象上要做到“五個凡是”:“凡是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只要來了,我們就必須進行堅決斗爭,而且必須取得斗爭勝利。”[13]
二是發揚斗爭精神,善于斗爭。善于斗爭是掌握斗爭主動權、在變局中破危局開新局的關鍵。如何做到善于斗爭?第一,“頭腦要特別清醒、立場要特別堅定”[14]。在各種風險挑戰面前,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風渡仍從容”。牢牢把握進行偉大斗爭的大方向,斗爭的政治立場要堅定,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的高招;既要有善于斗爭抵御風險的有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的戰略主動戰。第二,要具備見微而知著、科學預判風險的能力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有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對潛在的風險有科學預判,知道風險在哪里,表現形式是什么,發展趨勢會怎樣,該斗爭的就要斗爭。”[15]第三,要注重策略方法,講求斗爭藝術。斗爭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就體現在善于斗爭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堅持有理有節,合理選擇斗爭方式,把握斗爭火候,在原則問題上堅決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
斗爭精神的本質是一種意志品質,而斗爭意志就是斗爭精神的核心要義。發揚斗爭精神,就必須堅定堅忍不拔、鍥而不舍、不畏艱難等為核心內容的斗爭意志。在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偉大斗爭中,黨員干部必須堅定斗爭意志這種政治品格。只有堅定斗爭意志,才能抵制誘惑、排除干擾,才能增強我們的斗爭決心、勇氣和信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堅定斗爭意志,當嚴峻形勢和斗爭任務擺在面前時,骨頭要硬,敢于出擊,敢戰能勝。”[16]
一是堅定斗爭意志,抵制誘惑、排除干擾。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富起來”“強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年代,各種誘惑、干擾都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中國共產黨人如果沒有堅定的斗爭意志,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在戰爭年代就可能會臨陣脫逃、叛黨投敵;在和平時期,就可能會忘掉初心使命,經受不住“四大考驗”“四大風險”“溫水煮青蛙”的現象就會產生,“四風”就會盛行,理想信念就會蕩然無存。只有堅定了斗爭意志,才能在抵御干擾和誘惑中“片葉不粘身”,才能真正彰顯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
二是堅定斗爭意志,敢于擔當作為。敢于擔當作為是堅定斗爭意志的核心要義。沒有敢于擔當精神,斗爭意志就成為一個空皮囊。在防風險迎挑戰的斗爭中,敢于擔當精神要求在危機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失誤面前敢于擔責,在風險挑戰面前敢于斗爭。敢于擔當作為,黨員干部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樹立敢于擔當的鮮明導向,夯實擔當的思想基礎,強化敢于擔當政治覺悟,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敢于亮劍,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主動作為,把政治責任擔當起來,把初心使命展現出來。
三是堅定斗爭意志,增強斗爭底氣。在防風險迎挑戰的偉大斗爭中,斗爭底氣是有力支撐。沒有斗爭底氣的支撐,斗爭意志就會失去亮劍的勇氣,斗爭方向就可能會偏離。斗爭的底氣是什么?就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定“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理念。把人民的富裕幸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進行偉大斗爭的最大底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我們講的斗爭,不是為了斗爭而斗爭,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斗爭,而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知重負重、苦干實干、攻堅克難。”[17]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年輕干部要自覺加強斗爭歷練,在斗爭中學會斗爭,在斗爭中成長提高,努力成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勇士。”[18]這一精辟論述不僅是對年輕干部的迫切要求,也是對廣大中國共產黨人的殷切期望,具有普遍指導意義。這是因為:“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19]。這就告訴我們:在實現偉大夢想的新的征程上,斗爭始終是一個無法繞開、難以回避和不可躲過的客觀現實。這個嚴峻的客觀現實要求包括年輕干部在內的九千五百多萬名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形勢下,缺乏斗爭經驗的有之,沒有經過風浪考驗的有之,對風險挑戰的復雜性、艱巨性、尖銳性估計不足的有之,斗爭準備不足、斗爭意志不強的有之,勇氣不夠、能力不足的也有之。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最好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把他們放到偉大斗爭的前沿戰場,讓他們在斗爭中學會斗爭,在斗爭中鍛煉成長,在斗爭中學會擔當。
一是斗爭是一所大學校,在斗爭中學習斗爭思想和斗爭本領。同各種風險挑戰的斗爭不是一般的斗爭,而是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斗爭,也是一種憂黨、憂國、憂民的責任擔當的斗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時期,面臨的重大斗爭不會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臺工作、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方面都有,而且越來越復雜。”[20]要戰勝這些重大風險挑戰,斗爭必須要有科學的思想理論作指導,才不會失去航標、走偏方向。在新的征程上進行偉大斗爭,實質上是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意識形態、軍事外交等領域風險挑戰的較量。這種交量既有全局性風險,又有局部性經驗;既有單一性風險,又有系統性風險;既有一般性風險,又有顛覆性風險;既有看得見的風險,又有看不見摸不著的風險。新的征程上偉大斗爭的對象是什么?為什么要斗爭?怎么取得斗爭的勝利?其中的道理和策略,不是在書本上就能完全學到的,而是必須到如火如荼的斗爭前沿去,在那里才能真正學深悟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斗爭精神、斗爭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21],而是“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真正鍛造成為烈火真金”[22]。他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在重大斗爭中磨礪,越是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勢嚴峻、情況復雜的時候,越能練膽魄、磨意志、長才干。”[23]
二是斗爭是一門藝術,在斗爭中學習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策略方法。斗爭是一門藝術,它包括各種策略方法,只有在豐富的斗爭實踐中才能學會并不斷提升。為了掌握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策略方法,不斷提升斗爭藝術,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學會:第一,要學會“三個統一”的策略方法,即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堅持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一;第二,要學會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工作方法,做到有理有利有節,合理選擇斗爭方式,把握斗爭火候,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上靈活機動;第三,要學會及時調整斗爭策略的戰略方法,準確把握時、度、效,做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斗爭中爭取團結,在斗爭中謀合作,在斗爭中爭取共贏。
新的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要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發揚斗爭精神,堅定斗爭意志,提升斗爭藝術,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增強斗爭的智慧、底氣和力量,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有效防范化解各種風險挑戰,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