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琦,金 新
(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2020年3月,在致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慰問電當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了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這一理念是對國際社會的回應與號召,體現了中國作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重要主體的責任與擔當。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細化和延伸,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多重現實背景,其內涵與意義值得深入研究。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道時代的分水嶺,也是對國際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的嚴峻考驗。事實證明,人類并沒有為大規模公共衛生危機的發生做好準備,為了捍衛各國民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們需要更加切實可行的公共衛生治理理念。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之下,習近平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應運而生,包含著豐富的具體思想,為改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現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對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很多國家在首輪疫情當中反應遲緩,錯過了最佳的窗口期,導致防疫戰線被動延長,無法有效應對第二、三輪疫情。依然在不斷上升的確診和死亡人數給世界各國的公共衛生體系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有的患者因醫療資源不足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有的患者無力承擔昂貴的治療費用。長時間的居家隔離給普通民眾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壓力,還有很多醫療工作者犧牲在自己的崗位上。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使國際貿易和世界各國的國內經濟遭受了重創。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規模達到了3.3%。逆全球化思潮再次泛起,很多國家開始重新審視本國在跨國貿易當中的地位,希望產業鏈與供應鏈能夠實現從國外到國內的轉移。世界各國的國內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航空業、旅游業等重點服務行業舉步維艱,部分國家的高失業率已經成為社會動亂的導火索[1]。
最后,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國際格局演變的催化劑。2020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防疫不力和由此引發的經濟衰退成為特朗普政府嚴重的減分項。從政府到媒體,美國對中國疫情的無端指責和刻意抹黑使中美關系進一步降溫。2021年6月,美國國務卿對中國在疫情溯源中的工作進行無端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予以有力還擊,并對美方的生物實驗室表示了質疑。疫情初期,歐盟內部各自為政,對成員國的求助視而不見,這可能會使歐洲內部的離心力進一步加大。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與疫情的斗爭當中得到了來自中國的真誠援助,這可能會有助于消解此類國家對中國的警惕和偏見[2]。
首先,世界衛生組織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通過世衛組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時間線,我們可以看到,在疫情早期,該組織就與中國取得了及時的聯系,迅速介入到中國疫情防控的工作當中。此后,無論是與中國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還是派遣專家組對中國的主要城市進行實地考察,都展現出雙方良性互動的積極意愿。但遺憾的是,這種約束力較弱的合作機制并不適用于所有國家。面對美國的消極配合和毫無根據的指責,世衛組織顯然缺乏有效的反制措施,導致該組織的領導和協調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其次,主要國際組織在本次疫情應對中缺位。作為非傳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公共衛生安全治理顯然需要多個國際組織的積極參與。但遺憾的是,本次疫情應對當中并沒有看到主要國際組織的身影。聯合國安理會曾在艾滋病防治和埃博拉疫情應對當中起到重要作用,通過了多個專門性的決議。但是針對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安理會并沒有提出任何具有建設性的倡議[3]。
最后,區域性國際組織的參與有待加強。在逆全球化思潮興起的今天,有效的區域公共衛生合作也許可以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帶來新的助力。本輪疫情當中,區域性公共衛生合作既有亮點也有不足。以中日韓和中國-東盟為代表的抗疫合作體現了區域內治理主體的良性互動,但是這樣的合作機制具有臨時性,還沒有形成專門性的公共衛生合作組織?!敖鸫u國家”當中,中國與俄羅斯的深厚情誼再一次經受住了危機的考驗,但其余國家之間似乎缺少積極的互動。
首先,美國成為國際公共衛生治理合作的破壞者。新冠肺炎病例最早在中國武漢被發現,所以美國等主要西方國家一開始對疫情采取了隔岸觀火的態度。疫情早期的嚴峻形勢并沒有引起這些國家的警惕,反而被部分政客視為“制造業崗位回流的好機會”。隨著新冠肺炎在全世界的擴散,美國公共衛生體系的缺陷被充分暴露出來。政府逃避現實,企圖用抹黑中國的方式來轉移視線,推卸抗議不力的責任;西方媒體助紂為虐,多渠道煽動民眾的反華情緒;民眾缺乏公共衛生常識,進一步加大了防疫工作的難度。種種負面因素疊加,導致美國成為全球抗疫合作的攪局者[4]。
其次,主要歐洲國家自顧不暇,無力參與國際社會的集體行動。令人遺憾的是,主要歐洲國家也錯過了中國通過艱辛努力爭取到的防疫窗口期,導致歐洲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又一個重災區。急速上升的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使意大利的公共衛生體系近乎癱瘓,歐洲盟友的袖手旁觀也為歐盟內部增添了新的裂痕。塞爾維亞總統不再寄希望于歐洲國家,轉而向中國和俄羅斯尋求幫助。德國扣押鄰國進口的醫療物資之后,歐盟開始限制醫療物資對區域外國家的出口。種種跡象表明,主要歐洲國家參與國際公共衛生治理的能力和意愿也在下降。
最后,新興發展中國家也飽受疫情困擾,無暇顧及國際抗疫合作。印度和巴西等新興發展中國家的疫情形勢也不容樂觀。繼美國之后,印度是世界范圍內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的確診人數已經逼近3000萬大關。印度的基本公共衛生條件較差,普通民眾的科學防疫意識有待提高,醫療衛生系統運轉壓力極大。不容樂觀的是,印度本土產生的變異毒株正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可能會加大疫苗研發的難度。巴西的確診人數位居世界第三,已經超過了1700萬例。由于各地方政府在疫苗問題上態度各異,導致該國的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再次出現反彈。事實表明,此類新興發展中國家在國內疫情應對中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暫時無法對國際公共衛生合作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新方案。
首先,中國在數月之內就實現了對疫情的有效控制。2020年上半年,在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當中,中國人民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面對未知的新發傳染病,中國政府和人民沒有逃避現實,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實現了集結和動員。針對此次公共衛生危機,中國開啟了全民抗疫模式。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之下,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各省市和部隊集中醫療資源和醫護人員,集體奔赴武漢前線。事實證明,保衛生命永遠優先于發展經濟,中國的選擇是正確的,也是有效的。
其次,中國的抗疫模式得到了世衛組織和各國有識之士的支持和贊同。疫情初期,中國的封鎖和隔離措施曾經遭到部分西方媒體的歪曲和質疑,但疫情中后期的發展形勢表明,這一決策的確有效遏制了確診病例的增加。中國以開放的態度歡迎世衛組織來華工作,部分專家組成員也承認,對中國幾大重要城市的實地考察使他們改變了心中的固有偏見,開始從全新的角度看待中國的公共衛生服務系統。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中國官方組織編寫了我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白皮書,全面總結了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的具體行動。東盟副秘書長康富表示,白皮書對其他國家來說非常實用。有別于美國政府充滿敵意的消極態度,美國部分專家表示,中國為世界多國應對疫情提供了寶貴經驗[5]。
最后,中國社會已經基本擺脫疫情困擾,開始逐步復蘇。湖北省的全面解禁宣告了中國應對疫情的初步勝利,以此為節點,中國經濟也開始逐漸復蘇。根據不同地區疫情防控的具體情況,各行各業開始逐漸復工復產,大中小學校也開始恢復往日的生機。國慶長假期間,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基本上沒有造成疫情的反彈;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舉行,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報告,上調了對于2021年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預期。事實勝于雄辯,在這場生死攸關的考驗當中,中國的確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一,為世衛組織提供更多的政治支持。盡管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世衛組織依然是當前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的核心機構。世衛組織通過的決議并不具有強制約束力,也沒有組建相對應的跨國執行機構,所以在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危機當中,主要大國對該組織的政治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有助于提高世衛組織決議在各個國家的執行效率,為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爭取更多寶貴的時間[6]。
第二,加大對世衛組織的資金投入。一直以來,世衛組織預算有八成來自于捐助方的自愿捐款,這些款項的使用只能按照捐助方的意愿來執行,導致世衛組織在事實上并沒有足夠的自由選擇權。本次疫情期間,美國用“中斷繳納會費”作為威脅條件,進一步暴露了世衛組織在資金方面的尷尬處境。為了拓寬籌資渠道,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5月宣布成立世衛組織基金會。面對后疫情時代更加復雜的國際公共衛生治理現狀,世界各國應該加大對世衛組織的資金投入。
第三,積極配合世衛組織專家的工作。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具有全球性質,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傳染病大流行當中獨善其身。作為一個已經具有70多年歷史的國際機構,世衛組織在全球各主要區域都設有辦事處,也形成了一整套應對突發傳染病的工作流程。但是現有的傳染病早期預警與通報機制需要世界各國的積極配合,世衛組織醫學專家給出的建議和判斷也需要各國政府的有效執行。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具有特殊性,任何一個國家的心存僥幸都可能導致全球衛生防線的失效。
第一,實事求是,反對將疫情政治化。新冠肺炎疫情在本質上是一個醫療衛生問題,不應該成為個別國家實現其政治私心的助推器。疫情初期,美國并沒有對中國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反而熱衷于操控網絡輿論,借疫情攻擊中國政府,試圖將疫情包裝成中國的“切爾諾貝利時刻?!辈糠置绹蛯Ρ緡咔檠b聾作啞,妄圖以疫情為借口起訴中國政府,要求中國政府進行賠償,這都是將疫情政治化的表現。疫情當前,最重要的是集中力量救治患者,而不是顛倒黑白,將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無意義的政治把戲上。
第二,正視責任,反對將病毒標簽化。新發傳染病的命名應該由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傳統慣例來統一決定,病毒名稱當中不應該包括任何國家或者城市。中國武漢是首個正式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城市,但這并不意味著這座城市就是此次疫情的發源地。部分西方國家的政客和媒體迫不及待地用“中國病毒”“武漢病毒”來稱呼新型冠狀病毒,使國際社會的輿論環境進一步惡化[7]。2021年3月,聯合專家組在中國-世衛新冠病毒溯源發布會上表示,新冠病毒來源并不是中國南方的野生動物,應該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更廣泛的溯源工作。
第三,堅持多邊主義,反對意識形態偏見。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具有普遍性,只有所有國家都實現對疫情的有效控制,國際社會才能恢復往日的開放和繁榮。在疫情當中,部分西方國家試圖截留關鍵醫療物資甚至壟斷疫苗開發,這是完全不可取的。在人口和信息高速流動的今天,全人類的生命健康安全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新型冠狀病毒并不是針對某一個種族的特定病毒,而是會無差別地攻擊全世界各國人民。中國提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也是希望部分國家能夠放下意識形態偏見,以更加真誠開放的心態參與國際公共衛生治理[8]。
第一,共享應對疫情的智慧和經驗。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每一個國家都不應該單打獨斗,而是應該充分共享已經取得的信息和成果。在全世界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人類對于新型冠狀病毒的認知將會越來越清晰。2020年1月,中國國家衛健委的指定機構就在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GISAID)發布了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為世界各國的疫情應對做出了基礎性貢獻。
第二,同舟共濟,互相提供醫療物資方面的援助。2020年年初,作為第一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困擾的國家,中國得到了很多國家在醫療物資方面的援助。日本和韓國通過官方與民間的各種渠道送來中國民眾急需的口罩,俄羅斯軍機在運送醫療物資的同時還帶來了俄方的醫療防疫專家。東南亞各國積極聲援中國,泰國副總理親自到醫院看望一名來自中國武漢的確診游客。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中國控制住本國疫情之后,也開始回報國際社會。這些散發善意的良性互動,是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最佳體現。
第三,守望相助,為后疫情時代的國際合作增添助力。新冠肺炎疫情是時代的分水嶺,時至今日,這場公共衛生危機對人類的負面影響仍在持續,我們需要面對的,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疫情對世界經濟的重創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來修復,各國公共衛生體系也面臨著發展和革新的要求。為了解決這些具有普遍性的時代問題,世界各國應該團結協作,實現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優勢互補,爭取將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共同應對后疫情時代的公共衛生治理問題[9]。
第一,向疫情嚴重的發展中國家傾斜更多的醫療衛生資源。此次疫情使得部分發展中國家本就不健全的公共衛生體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給這些國家的醫療衛生部門帶來了沉重的負擔。2021年,全球范圍內的第三波疫情來襲,以世衛組織為首的國際社會有必要向此類國家輸送更多的醫療衛生資源,派遣醫療衛生專家指導工作,防止這些國家成為全球衛生防線上的薄弱環節。
第二,減免部分貧困國家的債務負擔,支援這些國家的疫后經濟重建。2021年4月,世界銀行表示,疫情封鎖措施導致的失業和財政緊縮將成為阻礙南非經濟復蘇的主要問題。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將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支持發展中國家的抗疫斗爭和經濟重建。由此可見,中國提出的共同體方案不僅關注疫情本身,更考慮到了疫后重建問題[10]。
第三,幫助此類國家完善國內公共衛生體系。新冠肺炎不會是人類需要面對的最后一次公共衛生危機,從長遠角度考慮,部分發展中國家需要提高醫療衛生預算,完善本國的公共衛生體系。這有助于保衛本國民眾的健康,也能幫助這些國家更好地對接國際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在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指導下,中國將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加快非洲疾控中心總部的建設速度。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世衛組織需要組織專家對世界各國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行統一評估。
第一,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全面評估應對疫情工作。此次新發傳染病疫情對全人類的侵擾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坦白來說,在全世界范圍之內,人類還是沒有實現對疫情的全面控制,我們的應對行動其實是不及格的。中國支持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全面評估全球應對疫情工作。事實上,中國專家組和世衛組織專家組已經就新冠病毒溯源問題開展了合作,這是對不幸逝去的生命負責,也是對歷史和未來負責。
第二,建立重要醫療物資儲備制度。疫情初期,幾乎所有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國家都面臨著醫療物資短缺的困境。這不僅給預防和治療工作帶來了阻力,還使醫護人員和普通民眾暴露在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之中。疫情中后期,美國和歐盟禁止醫療物資出口的舉動也表明,這一重要領域的安全保障不能僅僅依靠主要國家的自覺。中國支持世衛組織建立全球和地區防疫物資儲備中心,也將同聯合國合作,在中國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提供安全保障[11]。
第三,提高世衛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工作效率和執行力度。公共衛生安全在本質上是一個具有全球性質的問題,比主權國家的自主行動更重要的,是國際組織的領導和協調作用。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世衛組織應該組建響應的執行機制,對消極配合甚至肆意破壞國際公共衛生合作的國家施以懲戒,防止此類國家成為國際社會集體行動的攪局者和病毒的幫兇。聯合國安理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主要國際組織也應該積極參與到疫情應對和疫后經濟復蘇的行動當中,實現國際公共衛生治理主體的多元化。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試圖彌合主要國家之間的分歧。不可否認的是,疫情初期的混亂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部分主要國家之間的分歧,擴大了國際關系的裂縫。在物資短缺和瘟疫彌漫的極端情況之下,各國急于自保,給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帶來了沉重打擊,很多人開始重新思考國際社會的未來。作為正在復興的重要大國,中國在此時提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是一種充滿善意和誠意的舉動。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理念補充了新內容。治理理念指導治理實踐,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公共衛生觀念。目前世界范圍內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種還有待進一步推廣,部分國家還面臨第三波疫情的威脅,我們可能要迎來一個與疫情長期共存的世界。在這樣一種特殊的情況之下,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理念需要得到補充和更新。相對于傳統的政治經濟斗爭,人類與病毒的斗爭更具有隱蔽性。我們需要使現有的早期預防與警示機制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前置公共衛生安全防線[12]。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有利于為世衛組織今后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從一開始的主動通報和信息公開,到疫情升級之后與國際社會的積極合作,再到國內疫情基本平息之后對其他國家的反向援助,中國用實際行動表現了對國際公共衛生治理秩序的遵守和維護。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還會有更多的公共衛生問題等待世衛組織發揮協調作用。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有助于進一步提高世衛組織的地位,提高公共衛生議題的優先度。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有利于推動國際公共衛生治理參與主體的多樣化。除了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區域性國際組織和民間志愿團體也在本次疫情應對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20年4月,中日韓與東盟召開了關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領導人特別會議,并在聯合聲明中表示,考慮建立10+3重要醫療物資儲備,加強本地區針對傳染病的早期預警機制建設。在治理重心出現區域化轉向的今天,類似的區域性公共衛生合作機制有助于減輕世衛組織的負擔,使國際公共衛生治理措施更具有針對性。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和踐行能夠為疫情嚴重的國家提供幫助。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比較脆弱,在此次疫情的沖擊當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疫情導致的貧困和高失業率也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第三波疫情來襲之后,此類國家要在防范疫情和復工復產之間保持艱難的平衡,也加劇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風險。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和踐行在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兩方面都為此類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支援,能夠使這些國家盡快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社會治理困境[13]。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提出能夠為發展中國家爭取到更多的話語權。長期以來,由于現有國際秩序的結構性缺陷,或者受限于自身的科技發展水平,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公共衛生議題當中的地位始終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在以往的公共衛生危機當中,由于治理水平和硬件條件有待提升,這些國家往往是疫情的最大受害者。西方主要國家掌握著輿論上的主動權,很容易驅動宣傳機器,將疫情和發展中國家污名化。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提出,能夠使發展中國家在衛生危機中得到更多的輿論支持。
新時代的中國有能力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做出更大貢獻。從21世紀初的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到中東呼吸綜合征、埃博拉病毒,再到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的公共衛生治理能力在歷次危機應對當中得到了提高。在本次疫情應對當中,中國政府的決策能力和執行能力、中國人民的組織度和集體性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共同體理念指導下,新時代的中國有能力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做出更大的貢獻[14]。
新時代的中國也有意愿提高國際公共衛生治理參與度。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則是產生新理論的土壤。我們需要銘記經驗教訓,從抗疫實踐當中提煉出指導今后工作的正確理論。作為走在復興道路上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在保證國內公共衛生安全的同時,也有更多意愿參與國際公共衛生治理。多年以來,中國實現了從國際公共衛生體系的受益者到貢獻者的歷史性轉變,新時代的中國也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國際社會的集體行動當中。
抗擊疫情的中國行動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善意和誠意。疫情中后期,中國通過多種渠道向15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捐贈了醫療物資,并積極協調防疫物資的出口,保證供應鏈的暢通和出口物資的質量。國家衛健委先后發布了多個版本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并翻譯成不同的語種,通過多場線上視頻會議,毫無保留地向全世界分享了中國的抗疫經驗。2020年10月,中國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事實勝于雄辯,智慧和善意可以傳遞,這些具體行動會讓更多國家看到中國方案的可行性。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細化和延伸。不難看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公共衛生安全領域的體現,更加詳細地展現了中國智慧,進一步體現出新時代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新氣象。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需要更加符合時代主題的治理理念,疫情發展的現實也可能會促使部分國家放下對中國的偏見,參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中來。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沖擊不應該被人們遺忘,后疫情時代,我們需要攜手打造一個更加團結的世界,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公共衛生治理領域當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不僅是一個美好的愿景,在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之下,這一治理理念將得到更加廣泛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