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方印,楊國峰
(1.濮陽縣農業農村局,河南 濮陽 457100;2.河南畜牧規劃設計研究院)
后備母豬是指被選留后但尚未進入配種程序的小母豬,主要用于補充老齡化、繁殖能力低和存在某些疾病的母豬。后備母豬選留和飼養管理的好壞對豬場未來的生產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弄清楚后備母豬的營養需求、做好后備母豬的選留以及飼養管理工作對未來豬群的健康和豬場效益的提升有重要意義。
后備母豬是豬場的未來,后備母豬的好壞不僅影響繁殖母豬的質量和使用年限,還會影響到后代仔豬的健康度、生長速度和成活率等,因此后備母豬的選擇顯得格外重要。
選擇那些具有優良性狀的父本和母本,要求生產母豬產后不患無乳綜合癥;檢查同窩小豬有沒有生理缺陷,如果有鎖肛、內外翻腿、畸形等豬只要及時淘汰;從健康度好、初生重和整齊度好的窩群選擇后備母豬;同窩之中,如果公豬比例較高不宜選留,相關研究表明,從公豬比例高的窩群中選擇后備母豬,其配種率較低。一般來說,盡量從公豬占比60%以下的窩群中選擇后備母豬。
就選擇標準本身而言,后備母豬的關鍵要求包括:①至少14個功能乳頭。②良好的體型。③健全的母系史:只從繁殖性能最好的母豬中選擇母豬。關注一下出生的數量,斷奶時仔豬數量和產仔指數,因為這些性能具有遺傳性。④出生體質量:只選擇出生時體質量大于1kg的健康強壯的后備小母豬(有證據表明,出生時體質量小于1 kg的母豬每三胎會少產4.5頭仔豬)。
斷奶后備母豬應該從體質量大且均勻、健康度好、生長速度快的窩群中選擇;乳頭數小于14個或者乳頭分布不均及瘦弱的小母豬進行淘汰處理。
選擇斷奶重高的母豬也可以減少斷奶后的檢查。理想情況下,21日齡母豬體質量應在5kg左右,斷奶時體質量應在7kg以上。但是這個標準是靈活的,因為在夏天比較炎熱的情況下,后備小母豬的生長可能會受到抑制。
再次檢查后備母豬的身體結構,特別注意同窩中仔豬是否有疝氣、背部下陷、腿不好和隱睪等疾病,一經發現果斷取消后備母豬備選。
選擇被毛光順,體格健壯,生長發育勻稱,四肢及蹄部強健有力,尾高且粗,行走平穩以及身體脂肪適度的母豬;選擇品種特征顯著,7對及其以上乳頭且發育良好,乳頭排列整齊,無乳頭畸形和缺陷的母豬;另外,選擇時應注意母豬的陰戶發育,陰戶發育較大且下垂者為優良母豬,陰戶小而上翹者為發育不良母豬。肉眼目測評估腿部、外陰、運動的輕松程度和整體形態;此外,生長率和肥瘦程度也應該考慮在內。
后備母豬在6月齡時各組織器官已經有了相當的發育,優缺點更加突出明顯。除了以上指標外,還應觀察乳頭、陰戶、體格發育等指標,該階段以母豬日增重(斷奶到6月齡)、體質量、背膘適中和體長為重點選擇指標。
配種前后備母豬的選擇是后備母豬初配前的最后一次選擇,這個時候要注意淘汰發情周期不規則、發情癥狀不明顯、有繁殖隱患和有疾病的后備母豬。另一個選擇過程應在斷奶時進行,將任何未達到目標體質量的母豬拉出。
無論自繁自養的小母豬或從外地購入的小母豬,都要根據其身體狀況、體質量、月齡和品種等進行飼養管理,此外,和獸醫一起制定一項馴化和疫苗接種計劃,以確保后備母豬在進入母豬群時不會受到挑戰。對體況差的后備母豬可以實行短期優飼,一般在配種前10~14d進行。短期優飼就是通過增加精料量來提高母豬的排卵數,從而提高產仔數。可以采用含優質高蛋白原料、高能量原料大豆油、豐富的賴氨酸和微量元素的高檔哺乳母豬飼糧,通過飼喂優質哺乳母豬飼糧可以增強母豬營養,促使母豬發情排卵,提高其繁殖性能。
有的養殖戶將體質量80kg左右的小母豬一發情就急于配種,導致其難產、泌乳期無乳、第2胎斷奶不發情等不良后果,得不償失。后備母豬日齡達8月齡以上,體質量達到或者超過100kg,但仍未發情的,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促使其發情。促進發情的辦法有:讓母豬多活動、公豬暴露、添加果蔬飲食或者利用激素催情,當采取以上辦法仍不見發情的母豬可以考慮淘汰處理。
母豬育種時的目標體質量應在136~154kg之間,以優化母豬的繁殖性能和壽命。因此這可能需要限制飼養。在許多情況下,物理上限制采食量是不現實的,因此需要調整飲食以減少營養素的采食量。
對于后備母豬,136~154kg這個體質量在配種時是必要的,以確保母豬在第一次泌乳期間不會失去過多的蛋白質儲備。后備母豬泌乳采食量一般較低,如果失去過多的體質量蛋白,往往就增加了用于產奶的蛋白質儲備的調動,從而導致繁殖性能下降。此外,配種后備母豬的體質量較輕或較重均可降低總產仔數,它們的整個生命周期或可能分別導致死胎豬和跛足問題的增加。最后,背膘并不是一個可靠的預測指標。這是因為后備母豬背膘積累量大小,并不會改善母豬的繁殖性能。積累蛋白質儲備更為重要,因為在第一窩仔豬斷奶后,脂肪積累的增加會失去,而蛋白質儲備的過量損失往往更可能會導致繁殖性能下降。
配種結束至妊娠90d左右應選用具有充足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妊娠母豬糧,不僅對母豬免疫力提高有幫助,尤其可以提高母豬胚胎成活率。飼喂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后備母豬的膘情,因為后備母豬長得過肥或者過瘦都會影響以后的繁殖性能,飼喂過肥會影響母豬的發情,也可能會降低泌乳期內的母豬采食量,從而影響哺乳母豬泌乳量,飼喂過瘦影響后備母豬的排卵或者降低母豬胚胎成活率。
后備妊娠母豬的一般飼養原則:“節節高”的飼養方式,這種方式比較適用于青年妊娠母豬。整個妊娠期間,要根據胎兒的生長規律和母豬自身營養需要而逐步提高飼糧的能量和蛋白營養水平,一直至分娩前一個月左右達到最高峰。一般來說隨著妊娠期的延長,逐漸增加蛋白和能量的水平,一直到產前5d逐漸減少飼料量。
后備母豬發育的目標不僅是確保后備母豬達到合適的育齡和體質量,并可以進入循環活動生產,而且還為后備母豬在不破壞群健康穩定的情況下進行適應(暴露和恢復到群病原體)提供了一個場所。
后備母豬進入流動母豬群對保持健康穩定性是一個重大挑戰。許多豬場不產自己的母豬。大多數母豬來自于一個單獨遺傳繁殖單元,要么是內部生產的,要么是從遺傳供應商購買的。
為了了解源豬群的健康狀況,并確保與你的豬群兼容,你需要和源豬場獸醫咨詢并溝通源豬的健康狀況和防疫情況等等。通過討論,獸醫可以列出已經存在于豬群中的病原體,并解釋現有的疾病監測程序(血液檢測、尸檢、屠宰檢查等)、生產流程、生物安全風險以及正在使用的常規疫苗和藥物治療程序。這些信息使您的豬場獸醫能夠決定源豬場群是否與你的豬場群兼容。了解了這些信息,就可以為即將進入豬場的后備母豬制定一個疫苗接種計劃,而不會出現計劃重疊或缺口。獸醫之間的溝通不是一次性的事情。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健康穩定,需要對繁殖豬群的健康變化,包括其來源、健康狀況或流動進行持續的溝通。
需要根據豬群中存在的病原體為其定制疫苗接種時間表。大多數豬群的疫苗包括鉤端螺旋體、細小病毒和丹毒。第一針應在繁殖前3~5周注射,第二針(加強針)應在繁殖前1~2周注射。建議對發育后期的母豬進行圓環病毒疫苗接種,即使它們可能在生命早期接種過該疫苗。
在許多豬群中,附加的標準疫苗接種包括回腸炎(細胞內勞索尼亞菌)和支原體肺炎疫苗。有些豬場還接種副豬嗜血桿菌、豬鏈球菌和豬放線桿菌疫苗。
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詳細的疫苗接種時間表,以便每個人都知道接種時間和使用的產品,并確保在母豬進入群前對適當的劑量和時間沒有混淆。
培養后備母豬的主要目標是讓后備母豬以相對年輕的年齡和高水平的生產力進入育種群體,并在漫長的繁殖過程中保持這一水平。選擇最有效的后備母豬發展計劃可能是困難的,因為有許多因素影響繁殖壽命。營養在發育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應設計后備母豬營養計劃,以充分滿足蛋白增長、骨骼和生殖道發育的營養需求。后備母豬的營養計劃從斷奶時開始,一直持續到第一次泌乳結束。設計營養方案應注重避免營養不足和進入母豬群的過度調理。
已證明在母豬生命早期優化生長率對終生生產力有好處。在斷奶前階段,出生后初乳攝入不足會導致生長速度下降。斷奶前生長速度的降低會導致青春期發育延遲,并對生殖道發育產生負面影響。研究表明,給后備母豬群體創造更小窩仔數,以減少哺乳壓力,有利于保持斷奶前的生長速度、繁殖性能和終生生產力。因此,建議為母豬群體創造較小窩仔數,以提高初乳攝入量和終生生產率。
在保育期,飼糧營養推薦量應與商品豬的需求相似。這是因為斷奶后減少增重會導致成功交配和繁殖性能的下降。在育成期,建議自由采食具有中等水平的能量和氨基酸的育成飼糧。這是因為沒有證據表明增加賴氨酸和能量比例對發情期的開始或排卵率有影響,而嚴格限制則會導致發情期推遲。在飼養過程中,為了減緩生長速度而嚴格限制能量低于生長和維持的需要,可能會導致發情的延遲。
與商業育肥豬相比,后備母豬在20~130kg期間應該增加飼糧鈣磷濃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骨礦物質含量(NRC,2012)。雖然這并不一定會改變后備母豬的生長性能或影響后備母豬身體結構的可靠性,但它具有改進的后備母豬骨強度特點。
從后備母豬培育舍轉移到種豬舍的后備母豬的年齡和體質量可能會受到飼糧配制的影響。如果后備母豬轉移到繁殖群時低于典型的上市重量,那么需要給后備母豬飼喂能夠匹配其生長發育的飲食,如果后備母豬轉移到妊娠前體質量在常規上市體質量,它們常常轉向妊娠飲食。這樣做是為了增加關鍵的維生素,如膽堿、生物素、吡哆醇和葉酸,這是胚胎發育所必需的。當母豬在繁殖前轉入妊娠期時,一般是限制飼喂。在這種情況下,大約在配種前2周,采食量應該增加大約0.9千克/頭/天,以增加能量采食量。增加的能量攝入可以增加排卵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