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雷生
(沁陽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河南 沁陽 454550)
肉雞呼吸道疾病病因較多,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發病率高,且復發率高。尤其是寒冷的秋冬時期,由于天氣干燥,氣溫降低,空氣質量和濕度均降低,極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肉雞感染后會減緩生長速度,產能降低,嚴重影響養殖戶的養殖效益。因此秋冬季節要加強對呼吸道疾病的防治,降低發病率。
感染呼吸道疾病后,肉雞主要表現出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等癥狀,采食和產蛋減少,易產出畸形蛋或者薄皮蛋,但糞便無明顯改變。感染病雞出現呼吸道癥狀,呼吸不通暢,閉目張口,昂頭伸頸。病雞死亡后可見黏性液體流出,面部發紺,病死率約為2%~5%。
呼吸道疾病主要由于以下因素導致:①養殖環境。雞舍養殖環境不科學,距離生活區、交通道路近,雞舍肉雞密集,環境衛生條件差,或者無關人員頻繁進入雞舍,周圍飼養豬、鴨等其他動物,都可能帶入病原體引發呼吸道疾病,造成病菌傳播。②飼養管理。由于雞舍管理不科學,極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未能規范處理病雞或雞舍后,造成病原體殘留,在引進外來雞后極容易發病。病原體可通過咳嗽等方式傳播,造成雞舍內互相感染。此外空氣微粒、排泄物以及分泌物都可能成為感染源,導致大范圍傳播。養殖戶忽略了免疫接種,很少及時接種疫苗。③喂養飼料。養殖戶使用的飼料儲存時間過長,缺少維生素,由于營養結構不合理,造成肉雞免疫力降低,極容易受到病原體感染引發疾病。在飼料加工、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由于管理不當,受到病原體污染,肉雞采食后也容易感染疾病。④空氣質量。由于氣溫降低,養殖戶使用爐子對雞舍保暖,提高雞舍內部溫度,但爐子使用期間產生煙灰,降低雞舍內空氣質量,肉雞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出現呼吸困難癥狀,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另外,由于氣溫低,雞舍內通風不良,無法將有害氣體及時排出。
養殖戶要采取科學的管理制度,優化飼養管理,提高飼養員科學知識和責任意識,主動防控防疫。飼養員要嚴格控制進入雞舍的人員和人流,穿戴防護工作服,避免將病菌帶入雞舍,定時對雞舍進行消毒,并徹底清潔食槽,消毒喂養工具等。定期檢查是否有老鼠進入雞舍,做好防護,避免影響肉雞的生長。每天保證適當通風,雞舍內部空氣正常流通,不會影響雞舍內部環境,也能減少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氣體的濃度,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秋末由于溫差大,要做好保溫管理,控制在10~15℃,冬季則加強保暖,給肉雞提供一個舒適的生長條件。根據肉雞不同生長階段,根據營養標準搭配飼料。冬季由于氣溫低,氣候寒冷,肉雞消耗熱量更多,為了保證營養充足,可增加代謝能,減少蛋白質比例,給予充足維生素,以滿足機體需要抵抗低溫環境。所有飼料均需要現喂現拌,避免食物被冷凍。秋冬季節應給予溫水和熱料,并及時清理剩余飼料。
肉雞養殖周期約為50d,由于養殖時間短,很多養殖戶忽視了免疫接種,以降低養殖成本,但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反而影響養殖收益。冬季氣候寒冷,要重視對呼吸道傳染病的監測,并積極接種疫苗,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接種。同時要密切關注當地疫情情況,根據當地流行病信息制定免疫程序,積極推廣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后,3~5d禁止使用抗病毒、磺胺類藥物,避免發生不良反應。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積極使用抗菌類藥物,從而降低感染率。所有疫苗和注射器械均需要做好保存,使用過的器械要集中回收,不允許留存。根據疫苗說明書妥善保存,控制好保存溫度和條件,避免疫苗活性降低。
設計肉雞養殖場要和居住區保持一定距離,考慮到雞舍通風情況。根據雞舍規劃劃分功能區,設置獨立糞便區,考慮到養殖環境安全性,展開合理布局。另外要重視對空氣質量的改進,在冬季對雞舍取暖,要使用電取暖或暖氣取暖替代爐子,保證取暖功能性,且不影響空氣質量。此外要控制好養殖密度,養殖密度過高會影響雞舍空氣質量,引發呼吸道疾病,降低肉雞抵抗能力,容易引發支氣管炎等疾病。因此中午溫度較高時可以對雞舍通風,并及時關閉雞舍,避免雞舍內溫度過低。
在秋冬季節,由于天氣寒冷,氣候干燥,肉雞極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對于發病肉雞要立即采取隔離治療,使用合適的藥物,避免在雞舍內大范圍傳播。主要使用左旋氧氟沙星或者氟苯尼考等藥物,并適當給予維生素A、維生素C等提高免疫力,改進治療效果。對于細菌性呼吸道疾病,要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更為敏感的藥物治療。同時根據病雞癥狀增加藥物,避免由于癥狀引發死亡。對于死亡肉雞,飼養員必須要立即處理,進行無害化處理。對于健康肉雞飼養員要給予預防性藥物,如維生素C或者魚肝油等藥物,顯著提高肉雞免疫力。
綜上所述,養殖戶要高度重視秋冬季肉雞呼吸道疾病,加強對呼吸道疾病的免疫接種,改善養殖環境,加強飼養管理,對于病雞積極治療,避免形成大范圍感染,從源頭上控制感染風險,保證肉雞健康養殖,保證養殖戶的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