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豬肉價格弱勢反彈,當日A股豬肉概念股價也集體大漲,這意味著本輪豬周期到底了?可能還不能如此樂觀。
這背后,一方面是在豬價跌跌不休,于假期接近尾聲之際,開始弱勢反彈,8日,北方豬價更是“全線上漲”。另一方面是10月10日將收儲3萬噸凍豬肉,供需格局有望緩解。
然而,在本輪豬周期中,豬價持續下挫,生豬產能還處于釋放階段,而且能繁母豬存欄結構有所優化,生產效率提高,供應寬松格局難改。
中信建投分析稱,從價格的絕對空間來說,生豬現貨繼續下行的空間越來越有限。當前的環境是,過于悲觀以至于不能更悲觀;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絲利好,也可能被市場情緒放大,但這并不代表著周期的反轉。
進入十一假期,豬價繼續探底。然而在10月6號觸底后,出現“兩連漲”。10月8日,豬價雖然漲幅不大,但上漲區域明顯,整個北方地區更是全面飄紅。業內人士分析稱,根本原因是久跌思漲,直接原因是冷空氣來襲。
近日,北方多地迎來新一輪冷空氣,出現連續強降雨天氣。其中,在河北以及北京局部地區,出現了今年入秋以來的首場降雪,多地氣溫驟降,造成養殖戶出欄節奏受阻,養殖戶出欄呈現偏緊態勢,加劇了屠企低價豬源的收購難度,生豬調運也受到影響,屠企為了保障每日的屠宰量,不得不進行提價收豬。
分析師馮永輝稱,從消費層面來看,市場豬肉消費積極性有所反彈,“貼秋膘”現象增多。一些地方趁著豬肉便宜開始腌制臘肉,促使市場豬肉走貨量有所抬頭,市場大體質量生豬日漸成為“香餑餑”,疊加新一輪3萬噸豬肉收儲要落地,養殖戶出欄的恐慌情緒減弱,市場壓欄惜售情緒轉濃,生豬供給呈現減量表現,助推了行情止跌上漲的步伐。
10月10日,2021年第二輪第1次中央儲備凍豬肉即將開啟,掛牌競價交易3萬噸。這是本年度中央第4次啟動豬肉收儲。
2021年7月以來,為應對生豬和豬肉價格過快下跌,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第一輪已進行3批中央凍豬肉儲備工作,合計掛牌收儲5萬噸,并指導各地同步收儲,穩定市場預期。
凍豬肉收儲措施,有效遏制了生豬價格過快下跌的勢頭,生豬價格出現明顯反彈。
中信建投期貨認為,盡管不認為收儲能夠扭轉現實的供需,但收儲對于歷次豬周期來說,都像一個重要的信號燈,盡管行情仍在海浪中搖擺,但海岸好像已越來越近了。
本輪周期的行業總體虧損已經超過前兩輪周期,當然,前期盈利的程度也遠超此前,正如行情向好時期產能的擴張一樣,當前虧損的環境下去產能化正全面開啟。
值得關注的是,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至2021年6月,生豬存欄4.39億頭,與2017年年末4.4億頭基本持平。其中,能繁母豬存欄4564萬頭,已超過2017年年末4472萬頭的存欄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生豬產能已經完全恢復。正因為豬肉供應增長幅度較大,以至于出現進入消費旺季,豬價仍在下跌。
為應對市場低迷,多數養豬場(戶)選擇放慢生產節奏,母豬存欄優化調整。據監測,7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結束前期連續21個月的增長,環比下降0.5%,8月份環比降幅擴大到0.9%。規模豬場淘劣留優的力度更大,淘汰的都是低產母豬,留下的都是高產母豬,整體生產效率明顯提高。
目前,生產仍在慣性增長。今年8月份,生豬存欄環比增長1.1%,連續6個月增長,尤其是每月新出生的仔豬量還在大幅增加。2-8月份,規模豬場每月新生仔豬數月均增速2.5%。這意味著今年9月至明年2月的生豬出欄量還將持續增長。尤其是8月份,規模場新出生仔豬數量3348萬頭,創本輪生豬生產恢復以來的新高,同比增長31.1%。這意味著明年2月份生豬出欄量同比將增加約3成左右,豬價很可能還要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