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強
(包頭市九原區醫院,內蒙古 包頭)
從臨床上來講急性水腫型胰腺炎是較常見的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較高,而且常為多器官受累,如治療不及時易致急性壞死性胰腺炎[1]。它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患者胰腺自身分泌出的消化酶被某種因素所激活,造成了患者自身消化現象的出現。近些年來,隨著基礎醫學對急性胰腺炎發病機理的深入研究,建立了以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并存的“個體化治療”方案[2]。目前認為,在個體化綜合治療的前提下,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助于提高非手術治療成功率[3]。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120例急性水腫型胰腺炎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水腫型胰腺炎120例。入院后詳細詢問病史和檢查,包括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C反應蛋白、肝腎功能、血鈣、電解質、血糖、血脂測定、肝膽胰脾B超檢查、胰腺CT掃描。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急性胰腺炎診療指南。急性水腫型胰腺炎臨床表現為急性、持續性腹痛(或無腹痛),血清淀粉酶增高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學提示胰腺有或無形態改變,排除其他疾患者,少數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輕度增高。
急性水腫型胰腺炎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齡20~71歲,平均46歲,病程5~10 d。
①常規禁食水及持續胃腸減壓,以降低胰液分泌,減輕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②抑制胃酸及胰液分泌:生長抑素6 mg溶于50 mL生理鹽水,24 h靜脈持續泵入,5~7 d,可以抑制胰蛋白酶的合成,有助于血、尿淀粉酶下降及癥狀的緩解;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40 mg,1~2次/d,靜滴1周,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從而減少胰液分泌。③對癥支持療法:鎮痛、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重癥患者應根據情況快速擴容。早期治療中,保持良好的有效循環功能非常重要。此外,營養支持也非常重要,病初腸外營養,待患者腹脹緩解,胃腸道功能恢復后,及時轉入腸內營養,腸內營養是維持腸粘膜屏障功能,減少內源性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同時監測血糖,調節胰島素用量。④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黏度:復方丹參注射液30 mL,1次/d,5~7 d。⑤抗生素應用:一般選用針對腸道細菌,能通過“血胰屏障”的廣譜抗生素,多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他啶。針對厭氧菌感染應與奧硝唑等聯合用藥。有二重感染征象者應及早應用氟康唑、酮康唑等。⑥中藥治療:柴芍承氣湯:柴胡 10g、生大黃10 g,枳實10 g、厚樸10 g、白芍10 g、黃芩10 g、(后下)玄明粉(沖服),1劑/d,水煎150~200 mL,2次/d,連用4~6 d,口服或通過胃管注入,可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及膽汁和胰液的排出,降低胰管壓力。⑦及時發現及處理并發癥。⑧手術治療:膽源性急性水腫型胰腺炎凡并有膽管梗阻者,應急診手術或早期手術。
急性水腫型胰腺炎120例,114例經中西醫結合治療,治愈率95%,2例轉為慢性胰腺炎;4例(3%)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經手術治愈;住院時間5~10 d,平均8 d。
急性水腫型胰腺炎為常見急腹癥,引起急性水腫型胰腺炎的病因較多,主要由暴飲暴食、膽管疾病和乙醇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診斷一般并不困難,急性上腹痛,發熱并上腹部壓痛或腹膜刺激征,白細胞升高,血尿淀粉酶、脂肪酶升高,影像學檢查腹部B超、CT顯示胰腺炎癥、壞死,并排除其他急腹癥者即可診斷胰腺炎。目前西醫認為臨床上對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方面,給予患者禁食水,胃腸減壓。這是治療急性胰腺炎非常重要的一個措施。禁食水和胃腸減壓能夠減少食物對胃酸的刺激作用,從而間接影響胰液的分泌,導致胰液分泌減少,這對于胰腺炎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方面,給患者應用抑制胰酶活性、中和胰酶、穩定細胞膜的藥物。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就是PPI類抑酸藥,同時還可以應用生長抑素,抑制胰酶活性,如奧曲肽等藥。臨床還可應用烏司他丁,對穩定細胞膜,清除炎性介質有非常好的作用,對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是首選藥物。第三方面,進行對癥支持治療。胰腺炎的患者需要大量補液,同時有的患者并發多臟器功能障礙,要給予對癥支持治療。此外,如果患者炎癥非常重,可以選用CRRT等方式進行血液凈化,清除炎癥介質。對于有發燒的患者,考慮膽源性的胰腺炎,需要消炎治療。第四方面,進行外科干預。重癥胰腺炎一般會出現腹膜炎癥狀、腹水,嚴重者可能需要腹腔置管、手術反復沖洗等治療,治療所需要的花費也是比較大的。胰腺炎的治療一般是以上四個主要原則。祖國醫學認為中藥可改善胰腺炎微循環障礙,降低炎癥介質的釋放,防治腸源性細菌移位,減輕內毒素血癥及參與調節細胞的凋亡,在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條件下有利于阻抗其出血、壞死、感染方向發展,中醫是祖國醫學,比較注重治本,通過對患者實施中醫治療,可逐步驅除患者的病灶,實現體內調節的均衡,再次發生疾病的概率比較低。對急性水腫型胰腺炎可以著重從中西醫結合的角度,在禁食、補液、抗炎、抑制胰酶的基礎上,應用中醫中藥灌胃、灌腸、外敷、靜脈輸注、針刺的方法,臨床效果證明,應用中醫中藥后,病人腹痛、腹脹緩解時間縮短、排氣排便增快增加,有利于腸道內毒素排除,避免繼發感染,減少并發癥,恢復機體內環境的平衡,使疾病向愈,并發癥減少。縮短住院日,減少病人住院費用,因此,該種方法可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總之,在個體化綜合治理的前提下,采用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有助于提高急性水腫型胰腺炎非手術治療成功率,基礎的內科中西醫綜合治療適宜在基層醫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