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靜
(鶴壁市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河南 鶴壁 458000)
肉牛繁殖障礙性疾病是牛生產中的常見性疾病,若平時重視或防治不當,可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為此,筆者結合臨床經驗,基于對肉牛飼養的了解,闡述了肉牛繁殖障礙產生的原因,針對實際問題提出了加強飼養管理、正確安排生產、優化繁殖技術等有效預防措施,對相關炎癥進行及時治療,有效提高肉牛受胎率和繁殖能力,切實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為畜牧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對于肉牛繁殖障礙來說,主要指的是肉牛繁殖能力下降或是難以繁殖等異常生理狀態,主要表現為胎兒畸形、母牛流產、死胎或不育等不良情況,對肉牛產業積極發展起到一定阻礙作用,而導致肉牛出現繁殖障礙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從肉牛的品種方面看,影響肉牛繁殖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發情時間短、持續時間不長、排卵速度過快等,極易出現多次配種而不孕,在此基礎上,還容易出現產后發情周期延長等情況;先天性不孕也是影響繁殖的重要遺傳因素之一,主要表現為肉牛的生殖器官發育不健全,比如兩性畸形、異性孿生等,也是導致繁殖障礙的重要原因。
在飼養管理方面,影響肉牛繁殖能力的因素包括營養攝入量和飼養管理模式,想要保證肉牛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以及繁殖過程始終處于正常狀態,與營養攝入含量和水平具有密切聯系。如果肉牛體內營養缺失嚴重,則會嚴重推遲其性成熟和初配年齡,以致于縮短其高質量、高效率的生殖時間,對肉牛正常發情產生一定抑制作用,極易導致肉牛出現不孕、胎兒營養嚴重缺乏等不良現象,甚至會出現流產、新生牛犢死亡現象;飼養管理模式對肉牛繁殖能力具有很大程度的影響,比如牛舍建筑內部環境、飼料投喂方式、配種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措施。
環境因素會對肉牛發情期時間、效果都產生一定影響,而牛舍環境溫度過高,則會縮短其發情持續期,同時也難以表現出發情特征,從而導致受胎率較低。對于處在妊娠期的肉牛來說,其對周圍環境溫度更為敏感,過高環境溫度會導致流產、死胎等現象;年齡因素也會導致肉牛的繁育能力下降,隨著肉牛年齡逐漸增長,其身體各項機能逐步下降,相應的繁殖能力也呈下降趨勢;在實際肉牛配種過程中,需要根據其身體發育情況,對配種時間進行合理安排,盡量避免配種時間過早,不僅會對肉牛自身生長發育產生消極影響,還會增大難產率和胎兒死亡率;疾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多種傳染性較強的疾病對肉牛自身身體狀況和繁殖能力產生影響,造成繁殖障礙,除此之外,口蹄疫等類型病癥還會導致不孕、流產、畸形等現象,以上都是造成肉牛繁殖障礙的重要原因。
想要有效提高肉牛繁殖能力,必須要做好相關預防措施。
根據肉牛繁殖階段和自身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進行飼料搭配,確保其滿足不同階段肉牛的營養需求,在肉牛養殖前期,除了需要保證牧草優質,還要適當進行精飼料的補充,通過混合飼料來確保肉牛的營養均衡,進一步達到補充體內蛋白質和能量的目的。對于初產肉牛來說,需要將肥膘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體內油脂過量對繁殖能力造成影響,因此,在進行飼料搭配喂養時需要適當減少精料投喂量,以防形成乳房炎等情況。
需要對肉牛圈舍定期進行消毒殺菌工作,同時還要具有夏季防暑降溫、冬季防寒保暖的功效,在此基礎上,還要將溫度控制在適宜范圍內,避免溫度過高造成妊娠期肉牛流產、死胎等,在此基礎上,還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針對流行性感冒、牛布氏桿菌病等具有傳染性疾病的防疫工作,除了要做好清潔工作和飼養管理,還要對肉牛孕期藥物進行嚴格控制,做好隔離工作,盡最大程度為繁殖母牛營造良好的孕育環境,避免產生繁殖障礙。
在原有基礎上對繁殖技術進行合理改進,控制好配種時間,能夠有效提高發情肉牛的受胎率,在應用人工授精方式時,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及流程執行操作,確保精液質量符合標準。準確安排生產是保證肉牛健康繁殖的重要環節,因此,需要對擠奶期限進行嚴格掌控,避免出現生殖機能衰退的情況,除此之外,想要有效提高母牛繁殖能力,避免出現繁殖障礙,可以利用外源激素促進肉牛排卵受胎,具體可利用一定劑量的催產素,推進精子向授精部位運行,進一步增加精子與卵子結合的機會。
在肉牛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需要對肉牛的繁殖情況進行及時掌握,確保其整體水平達到標準狀態,對于達不到相關要求的肉牛來說,需要及時找出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如果難以恢復,則需要及時淘汰,避免進一步加大經濟投入。對肉牛繁殖能力影響最大的就是各種炎癥,比如:子宮內膜炎、卵巢靜止、胎衣不下等病癥,極易導致肉牛不孕、習慣性流產等情況,可以利用按照比例調配好的生理鹽水、高錳酸鉀溶液等對子宮進行反復沖洗,然后注入一定量的青霉素,對治療相關病癥具有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隨著肉牛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肉牛的繁殖性疾病發病率不斷升高,使養殖戶損失嚴重。本文通過分析肉牛繁殖障礙的原因,提出了該類疾病的綜合防治對策,希望為肉牛繁殖障礙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以保障肉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