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富華,徐曉霞,孔燕
肥厚性硬腦膜炎是一種以腦和(或)脊髓硬膜局限性或彌漫性纖維性增厚為特征的中樞神經系統罕見疾病[1]。按病因分為繼發性和特發性肥厚性硬腦膜炎,以特發性肥厚性硬腦膜炎為多見。特發性肥厚性硬腦膜炎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2],主要好發于成人[3],以顱神經損害、小腦共濟失調、癲癇等為主要表現[4],可以并發或繼發各種癥候群,累及視神經可出現復視、視力進行性減退,甚至失明;累及嗅神經可引起嗅覺減退或喪失;累及三叉神經可引起面部疼痛;累及位聽神經可引起眩暈、惡心、嘔吐、聽力減退,甚至喪失[5-7]。目前國內對成人肥厚性硬腦膜炎有較多報道,對兒童肥厚性硬腦膜炎僅有個案病例報道[7-8]。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需要護士密切觀察其行為和身體功能改變,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2020年7月,我科收治1例特發性肥厚性硬腦膜炎患兒,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患兒,男,2歲1個月。因“眼球活動異常20余天”入院。患兒既往頑皮好動,入院前有多次頭部磕碰史,曾發生1次枕部著地事件。入院1個月前接種“乙腦疫苗”,接種1 h后出現嘔吐1次,接種4 d后再次出現嘔吐,伴精神欠佳。入院前20 d患兒訴頭疼、頸部疼痛,并出現頸部活動受限、眼球活動異常,遂來我院就診。入院體格檢查:患兒神志清楚,精神反應可,哭鬧劇烈,頭部向右側轉動稍受限,雙眼瞼無下垂,右眼內聚,外展受限,不能越過中線,右眼上下活動尚可,左眼球無異常。入院后第1天血沉58 mm/h,白細胞15.81×109/L,IgE 75.83 U/mL,IgM 2.42 g/L;腰椎穿刺行腦脊液檢查,常規組合指標均正常,腦脊液白細胞數2.00×106/L。入院第2天眼部MRI檢查示:左側眼球后緣局部稍欠規整,雙側視神經周圍蛛網膜腔隙稍顯著;頭顱增強MRI顯示:雙側大腦半球硬腦膜廣泛增厚強化,雙側額顳頂葉部分軟腦膜強化。眼科會診提示:外展神經麻痹(右側),視乳頭水腫(雙側)。結合病史、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診斷為特發性肥厚性硬腦膜炎、右側外展神經麻痹。給予甲潑尼龍沖擊治療(230 mg/次,1次/d,靜脈滴注3 d)、醋酸潑尼松片(20 mg/d,1次/d,口服7 d)抑制免疫反應,甘露醇(60 mL/次,連續靜脈滴注9 d,第1~5天每天3次,第6~8天每天2次,第9天靜脈滴注1次)脫水降壓,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總量2 g/kg,分2次應用)等。治療3周后,患兒頭部向右側轉動無受限,右眼外展明顯好轉,眼球活動可越過中線;復查頭顱增強MRI顯示:雙側大腦半球硬腦膜增厚強化及雙側額顳頂葉部分軟腦膜強化較前明顯好轉。住院4周出院,隨訪2個月患兒病情穩定。
2.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給予一級護理、持續心電監測及血氧飽和度監測,單間安置患兒,觀察患兒精神、神志,有無異常哭鬧、煩躁不安、難以安撫等情況。密切觀察患兒有無站立不穩、步態蹣跚、行走時兩腿分開等小腦共濟失調表現;觀察有無面部、口角抽動,肢體抽搐、強制性痙攣發作等癲癇發作表現[9];動態觀察患兒瞳孔、眼球活動度,有無視力進行性減退、聽力減退等視神經、聽神經受累表現;觀察患兒有無吐字不清、聲音嘶啞等舌咽、迷走神經受累表現[1],有無面癱等面神經受累表現,“咬人、撓人”等精神行為異常。根據患兒病情進展采取相應的預防性護理措施,床旁放置吸痰器、吸氧裝置,治療室驚厥搶救盒內備齊地西泮等急救藥物。本例患兒經精心護理,預后良好,未發生相關并發癥。
2.2疼痛護理 入院后評估患兒疼痛情況,包括疼痛部位、性質、強度、持續時間、伴隨癥狀等。疼痛評分≥4分,遵醫囑給予甘露醇靜脈滴注,以降低顱內壓,每30~60分鐘復評1次。當疼痛評分≤3分時,每日評估1次。同時指導家長采取非藥物干預措施,如講故事、聽兒歌、玩玩具等,轉移患兒注意力,以減輕疼痛癥狀。治療3 d后,患兒頭痛、頸部疼痛緩解,無明顯劇烈哭鬧,6 d后疼痛消失。
2.3飲食、睡眠護理 指導家長安撫患兒,保證患兒規律、充足的睡眠,每天10 h左右。睡前講故事,根據患兒舒適感采取合適體位,勿碰觸頸部疼痛處。護理及治療相對集中進行,減少不必要的打擾。觀察患兒有無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指導患兒家長給予清淡易消化飲食,如牛奶、面條、青菜、雞蛋等,保證每日營養供給。本例患兒治療護理期間未出現胃腸道癥狀,睡眠良好。
2.4安全護理 患兒年齡小,且疾病導致頸部及眼球活動受限,存在跌倒、墜床風險。床頭懸掛跌倒墜床警示卡,給家長發放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宣傳單,告知家長患兒有跌倒、墜床風險,給予安全指導,對跌倒、墜床情景進行演示,強調專人看護,需要時刻陪伴患兒,患兒行走時需要家長攙扶;囑家長勿讓患兒在病床上蹦跳,睡覺時拉起床檔。保持病室及衛生間光線充足,提供足夠的照明;及時清除病房、床旁、通道及衛生間的障礙物,保持地面清潔干燥,以預防跌倒發生。
2.5眼部護理 特發性肥厚性硬腦膜炎易損傷視神經及動眼神經[8],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和(或)復視等。教會家長注意保護患兒眼睛,避免長時間看手機或其他電子設備;避免強光刺激,白天光線強時及時遮拉窗簾,夜間保持病室光線柔和;避免用力擠眼、揉眼等,保持眼部清潔。遵醫囑按時給予妥布霉素滴眼液(3次/d),并觀察患兒用藥后有無流淚增多、眼瞼水腫等不良反應。每日與患兒交談、玩耍,動態觀察患兒視力及眼球活動情況。定期請眼科會診,完善視網膜病變檢查。本例患兒治療3周后,右眼外展明顯好轉,眼球活動可越過中線,無繼發眼部感染,無視力受損等表現。
2.6用藥護理 遵醫囑及時正確應用激素、丙種球蛋白等藥物。靜脈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期間,觀察患兒有無煩躁、異常哭鬧情況;注意生命體征變化,預防性開通2條以上靜脈通路;輸注前30 min內減慢滴速,每15分鐘巡視1次,無不良反應每小時巡視1次。甲潑尼龍沖擊治療期間,密切監測生命體征,每小時記錄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測血壓每天2次。一旦生命體征出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必要時遵醫囑停止用藥。甲潑尼龍片口服期間,囑家長遵醫囑協助患兒每天7:00~8:00按時服藥,以減少藥物對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抑制作用。指導家長給予清淡、易消化飲食,每日觀察大便顏色及性狀。保持患兒口腔清潔,用藥期間保證飲水量,以預防口腔感染和潰瘍發生[10]。觀察患兒身體皮膚顏色,有無面色潮紅表現;每周復查血糖、血常規、肝腎功能等。長期使用皮質激素類藥物會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感染。需保持病室清潔、整齊,溫濕度適宜,空氣新鮮,每日開窗通風2次,盡量減少探視人員及探視次數。
2.7心理護理 向患兒家長提供特發性肥厚性硬腦膜炎相關知識手冊和治療最新動態,使之了解疾病臨床表現、治療過程及預后等,提高家長對疾病的認識。幫助患兒及家長疏導焦慮、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讓患兒及家長感受到關愛,增強應對不良情緒的能力。患兒年齡較小,治療過程中有創檢查等疼痛會影響患兒身心舒適度,再加上表達及理解能力欠缺,住院過程會產生強烈的恐懼感。為患兒營造溫馨舒適的環境,房間擺放玩具、充滿趣味的主題墻等,以此消除患兒對醫院的恐懼心理。護士每天不定時間段與患兒及家長交流、傾聽、玩耍,增加互動,交流過程中,護士注重方式、語言,避免引起患兒情緒緊張。
2.8出院指導 告知患兒家長甲潑尼龍片為激素類藥物,出院后根據病情需要繼續應用1~2個月,指導家長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定期隨診及眼科檢查,同時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指標,以保證治療方案順利進行。長期應用激素會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易發生感染,預防感染在居家護理中非常重要。指導家長保持家中溫濕度適宜,給患兒合理增減衣服,少去人多密集場合,注意手衛生,避免再次感染。
目前國內對兒童特發性肥厚性硬腦膜炎的報道相對較少,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需不斷總結護理經驗。對特發性肥厚性硬腦膜炎患兒進行護理時,護士需要掌握疾病的臨床表現、病情變化及并發癥表現,同時需要加強病情觀察、用藥護理、眼部護理、心理護理等,給予預見性護理,防止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