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英
(河北省邢臺市林業技術推廣站 054000)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萬物復蘇,3 月下旬至5 月初是櫻桃、杏、桃、梨樹、核桃、蘋果等多種果樹萌芽、開花、坐果時期,此時春暖乍寒,氣溫變化劇烈,一旦發生“倒春寒”天氣,將對果樹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2010-2019 年,邢臺市果樹發生2 次“倒春寒”和一次較重的低溫危害,2013 年4 月19 日“倒春寒”天氣,西部山區降中到大雪,最低氣溫為-5~-3 ℃,已萌芽、開花、坐果的果樹全部受凍,其中櫻桃、杏、核桃等果樹絕收、蘋果減產80%以上;2018 年4 月4-6 日“倒春寒”天氣,西部山區降小到中雪,最低氣溫-6~-2 ℃,櫻桃、杏、核桃等果樹的花朵、幼果和嫩芽受凍,櫻桃、杏等果樹絕收、核桃減產80%以上、蘋果減產40%以上。2015 年5 月1-10 日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導致剛坐果的綠嶺核桃品種大量落果,減產50%以上。
“倒春寒”天氣對已萌芽、開花、坐果的果樹帶來多種危害:一是發生凍害。低溫直接使果樹幼嫩的芽、花和幼果等組織、器官受凍。發生凍害的臨界溫度是:萌芽期-4~-2 ℃,花期-2~-1 ℃,幼果期-2~-0.7 ℃,果樹萌芽開花愈早、器官發育愈大抗凍能力愈差,達到臨界溫度持續0.5 h即可發生凍害,再降低0.5~1.0 ℃即造成嚴重凍災。二是影響花粉散播和蜜蜂等昆蟲授粉活動。陰雨天空氣濕度大,花粉形成粉泥無法傳播,同時白天氣溫低于14 ℃時蜜蜂等昆蟲停止活動。果樹花朵授粉時限為花開后2~3 d 內,否則失去授粉能力。“倒春寒”天氣造成果樹的幼嫩組織、器官受凍或只開花不坐果,導致果樹絕收或大幅減產。
春季人工增雨、增雪是利用“倒春寒”天氣,通過云層撒播碘化銀和干冰等、使冷云中的冰晶凝聚變成雪花,當云層下的溫度高于0 ℃,雪花融化實現增雨,當云層下氣的溫度低于0 ℃,實現增雪。人工增雨、增雪雖然對大氣氣溫影響不大,但對山區局部微循環產生一定影響,當局部氣溫低于0 ℃,人工增雨變成人工增雪,甚至由小雪增大為中雪,氣溫降低至發生凍害的臨界溫度以下,使凍害程度加重。人工增雨不會產生凍害,但人工增雪對已萌芽、開花、坐果等是雪上加霜,同時連續陰雨天也不利于果樹傳粉、授粉。
春暖花開時節發生“倒春寒”天氣時,建議氣象部門應實施精細化指揮,精準施策,對主要果樹產區宜審慎實施人工增雨、增雪,以減輕“倒春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