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欣
(廣東金融學院圖書館 廣州 510521)
由于知識協同管理是由知識共享下的協同協調整合和優化知識交互管理的知識創造[1]構成,互聯網等企業已在擁有內外部的知識信息情報資源的基礎上促使知識流動擴散,讓知識得以協作交互集成和聚集并能發現利用,形成滲透溢出,從而能夠提供信息知識協同管理的服務。信息知識協同管理服務能夠形成知識整合創新的知識共享系統,包括知識網絡合作服務在內的知識相互交流、競爭等服務活動并能實現其知識共享協同的過程,還能實現知識網絡合作下的轉移、交換和傳播以及產生整體的“整合”效應。圖書館則是在信息技術下由信息知識協同管理服務來實現內外部顯性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并以個性化的具有學術形象的廣泛的用戶應用體驗[2]90-93和以引導、分析與發展的科研知識策略來實現服務、支持與研究兼并的智慧化的信息知識協同服務下的知識網絡合作服務,還能通過新的信息組織來為知識社會服務。科研用戶在知識平臺中實現知識協作交流與共享交互,并在知識管理系統中使用泛在的知識協同工具。知識網絡合作的服務不僅依托的是知識共享平臺,同時形成了相互聯結的網絡結構,能在選擇擴展知識合作的網絡和規模中為高校科學研究提供渠道[3],還能提供信息知識協同管理服務中的資源等。并且,由知識推動工業革命至今,已然形成了新興的信息技術手段。信息組織4.0時代也將實現和發展圖情機構的信息知識協同服務下的“軟智慧”,使得知識服務不僅符合個人對智慧知識的需求,并形成社會信息文化氣候,還將實現知識組織服務下的知識協同創新。
信息組織下的本體已實現了探索與組織認知科學領域下的元數據元素等的語詞結構體系乃至概念語言邏輯等[4],能夠獲得其本體的最小概念集合來實現領域分析。而信息組織新產生的知識圖譜能從實體和關系中進行合理化抽取,并以圖結構數據來揭示知識的語義網絡[5-6],并且知識圖譜也應納入知識組織的范疇。知識組織也可由不同知識屬性體系來對客觀概念系統產生影響。
何景濤[7]15-19指出了在Web的網絡共享設施的技術體系中,信息組織技術已實現準確面向用戶來體現信息資源的交流、協作與共享,以實現知識資源上的更高的產出效益。翟丹妮[8]22-26等也提出了要在知識協同服務中來實現個體的知識組織。信息組織的知識協同服務也是信息知識協作共享、獲取表示和處理轉化的智慧化的知識組織服務。佟澤華[9]11-15還指出知識協同是將資源信息流轉傳遞給恰當的對象的服務。而企業集群的協同化背景下形成的用戶關系聚集網絡等的系統運營,是為用戶之間乃至用戶群的知識組織層面下的知識網絡合作而服務。洪闖[10]100-106等則指出圖書館的知識協同服務還能協同完成關聯重構的知識組織工作。而在創造[9]11-15共享交互的知識網絡合作的知識信息資源中,知識交互平臺也實現了知識的吸附和提供、不勻稱地分配,使得數據信息資源相互傳遞集合和知識超越組織界限實現相互流動轉化[7]15-19,并形成自組織效應。并且,在政務微博“北京發布”的知識推送過程中,陳婷等[11]23-28研究的是由集群性的微博網絡平臺來促進組織知識的優化整合與創新交流的服務,實現了機構內外的知識組織化的服務;并以用戶網絡共享知識環境平臺為基礎,實現了社會知識聚集、交流、共享并參與的知識網絡合作下的信息知識協同服務。
由此,這就是魏敏[12]所指出的權威的信息組織4.0——智慧化的信息知識組織進程下的時代。它的悄然誕生也使得信息組織下的信息知識協同服務能在高計算的云端知識平臺環境來實現信息用戶的集體協調并共享交互的知識網絡合作服務。并且,由高校圖書館所實現的資源文獻的數字化的交流、發現、獲取和處理上的知識組織化的知識協同服務中,還存在以文獻向知識轉變來提供知識庫知識語義化等服務。
信息組織的新時代也需要由信息知識工作者包括圖情機構人員的協同服務來引領知識經濟,以實現這個時代下的信息情報資源的共享和擴散。信息組織下的信息知識協同服務是以圖書館專業特色數據庫的資源優勢以及科研內容智慧化的輔助分析、元數據智慧化、導航和資源整合、科研資源情報推送分析服務與組織等的優勢來實現國內外信息資源中的知識協同服務。
智慧化信息組織的知識協同服務能夠實現用戶之間的交流協作、科研知識資源信息的協同共享及交互乃至產業中企業聯盟的創新合作等;并能提供智慧情報信息資源,形成共享互動與交互處理的知識服務,以實現信息資源數字化的目標。它能用于知識規范加工、收集儲存和管理利用等的數據信息資源處理過程,并能實現數據信息資源的流通和輸出,還能在網絡信息的知識共享交互中來實現知識資源的開發合作和獲取等,而智慧知識協同服務將實現知識轉化機制,也會對圖書館的數據發展[13]產生影響。
智慧化的知識組織是在知識技術上所建立的信息組織。首先,它能為圖書情報提供智慧知識協同服務。其不僅已實現知識的規范化描述、組織和表示,乃至在信息組織的聚類、集成和整合技術上也體現著知識組織的導向[14],還能從動態的邏輯維度等來實現知識發掘,并將語義隱含表示和語義知識單元結合,以揭示并轉化隱性知識。其次,圖書分類法也可為網絡資源的分類體系提供智慧化的服務。再次,智慧化的知識組織的知識協同服務可提供對數據信息資源等的智慧化研究分析和知識提取的服務。而且,智慧化的知識圖譜還可用于在深度學習中實現邏輯關系下的智能推理[15]以及由圖譜節點的相似性來推送知識資源,以實現知識網絡化的智能技術應用。
知識平臺下的知識網絡合作服務能夠實現企業間的科學合作以及生產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交互協作與社會化問答[9-10]11-15,100-106等的智慧協同勞動,這是在智慧知識的交換生產中產生的價值。其中,知識共享平臺中的自組織運行服務是在用戶的知識貢獻中產生的,并以用戶作為價值的創造者來實現圖書館信息組織服務,以此產生的是社會知識信息服務和系統化的組織運維等信息知識協同過程,并形成協同環境。
在實現網絡共享交互情報資源的信息協同合作的過程中,圖書館知識組織的知識協同服務也將能夠深入了解用戶群體的感知與需求,以提供協同的知識資源信息的服務。圖書館不僅運用Web 2.0的信息體系——用戶群體互動參與式的知識協同共享的信息知識協同服務,它的知識網絡合作服務還在互動認知中實現知識融合,并在群體協作機制中實現協同協調等群體合作共享過程,以實現用戶的爆發性增長與引領流量乃至輻射潛在的用戶。在進一步實現知識歸并、增值輸出、提煉融合和優化提升的信息組織的專業服務中,圖書館智慧化知識組織的協同服務仍能為智慧情報信息產品提供個性化服務[16]。信息組織的時代可智慧化地實現群體信息情報知識資源中的知識網絡合作服務,還已然形成人類智慧朝著環境優化發展的趨勢,以及知識生態系統下的協作和交互的鏈圈式的體系,以及互知互聯下的群落共享交互的服務組織[17]。而在共享互動的群落中,圖書館所形成的智慧化的交流分享氛圍以及提供的整合服務的支持則有助于增強知識協同[11]23-28。并在知識協同下,知識網絡合作的過程也能實現知識的系統相變或者狀態躍遷,并從知識的轉移整合的服務中來實現不斷演變的整體協同效應合力[8]22-26。智慧化的知識組織的知識協同管理服務還能整合分散的資源[18],并通過知識網絡來形成系統創新能力并擁有知識組織創新蜂聚的力量[19]。這將產生互聯網時代的運營管理的蜂群效應,并有利于群體智能結構系統應用特征的形成。
首先,知識協同管理已然運用知識組織化的加工處理與整合[20]集成等的用途,能夠產生組織中的智慧化的知識集合。而信息組織4.0時代下的知識協同服務能融合網絡多源異構信息資源來實現集約化的加工揭示處理等。比如,信息組織使得知識協同服務實現了信息語義分析工具的提取、模型數據的訓練轉化和集合分類等的語義關系的語言處理,并能在知識組織的知識網絡服務中去構建用戶智慧協同的共識性群體知識集合[21]的服務場域,以實現其應用特征。其次,聚變式的系統服務將信息組織以Web2.0的社會化網絡[22]中的群體知識來實現智慧化的知識協同,在人的層面聯合、聚集、溝通與協調等來實現全方位的合作共享等。知識協同服務能在交互共享活動中形成群體知識信息資源的集合空間,并體現智慧化知識組織服務的應用特征。
智慧化知識協同服務將在人機物大數據的協同感知技術中,實現人機協同的數據智慧機制[23],滿足知識的全面感知。智慧化的知識組織能為用戶實現命題信息的提煉再造、資源集合、方案輔助分析評價和專家興趣演變分析[24]以及實現信息分析預測等用途,滿足用戶對信息資源的需求。智慧化知識組織中的知識協同服務能實現語義網絡關聯、數據信息資源整合和資源協同共享交互等智慧情境下的功能,還能最大程度地滿足用戶的知識需求。由此,智慧化的知識協同服務是以滿足用戶對智慧的感知、需求為中心的應用特征。
信息組織下的專業特色數據庫是面向科研實現的知識組織化的智慧信息資源。在信息技術的開放集成體系下,山東大學的邱偉云則借助了名為“中國近代思想史專業數據庫 (1830—1930) ”來對近代思想史的信息內容本身去實現智慧化的科研知識組織的知識協同服務。它在 “未來”一詞的分布中利用了CUSUM分群法進行可視化處理并語義展現[25]37-45,提供了可不斷更新的科研知識資源服務策略。其在人文歷史的報刊語境中,實現文本的挖掘處理,并結合敘述性統計方法的利用、內容論述結構的比較分析[25]37-45來協同傳遞知識;這也是展現數字史學上更多角度的已有研究共識的集合[25]37-45。
智慧化知識組織下的科研信息資源的知識協同服務可為學者實現智慧信息情報資源的協同推送,以實現知識網絡合作的服務。信息組織的協同推送服務將采取深度查詢檢索、發現方法和實現細粒度的知識組織內容的信息服務,比如利用概念知識地圖系統來實現知識資源聚合的專業處理方式。在信息組織4.0時代下所提供科研資源情報的協同推送服務就是圖書館能夠對科研信息資源實現智慧化的協同共享交互的服務、管理和資源整合,便于利用、挖掘并體現學科的科研知識。首先,由于大量的文獻資源數據庫和專業的知識組織分析技術、語義工具的出現,圖書館的科研資源協同推送服務可根據文獻數據來提供資源文獻指標,比如中國知網為高校的學科建設服務所提供的學科導航體系配置和學科成果總庫;圖書館也為專家學者來做資源推送和協同服務,提供科研信息情報資源的深度引導分析、特色化知識資源的報道評價和利用Vosviewer等來繪制資源的關鍵詞共現權重圖譜[26]等,以及為政府、企業管理等主動提供信息預測。其次,知識組織下的科研資源協同推送服務不僅在科技成果方面可遵循科技內容等的綜合信息知識發現方法[27]以及實現智慧資源的協同引導,并在對知識網絡的重構中來進行趨勢分析、問題識別和路徑探索以形成推送的優勢[28],還能形成并提供動態化的科研信息資源的交互更新以挖掘學者的需求。最后,圖書館可通過整合檢索科研課題的關鍵主題詞中的前沿與熱點、時空分布等,收集研究專家學者對研究課題的分析意見,以信息情報資源的協同推送服務來針對科研項目中的不同的知識組織范圍內的信息語義關系資源進行提煉。比如,知識協同服務能在Jiagu中智慧化地實現知識圖譜關系抽取、關鍵詞抽取、文本摘要、新詞發現和文本聚類等常用的自然語言處理[15],以及利用資源整合調研的實驗數據、IPC分類號下的最新技術專利、標準、報告、成果和科研途徑工具等以推送情報資源。
首先,圖書館可利用DataCite平臺來實現對科學數據資源的知識協同服務。而網絡信息資源的中觀組織模式——元數據智慧化的知識協同服務是依據DataCite中已有的各類數據管理的流程和標準來自動實現元數據整體的定義、結構管理和數據描述揭示中的優勢,并能進一步利用DataCite的元數據資源來實現元數據信息中的關鍵詞共現網絡和網絡聚類、數據中心來源分析[29],以實現科學數據的科研知識策略。DataCite中的元數據服務是以促進元數據的相互交換來滿足并實現多元化的知識研究的需求[30],還能便于在元數據的知識網絡合作的使用和驗證中實現其利益價值等知識組織管理。其次,圖書館可提供科研信息資源的智慧化導航和電子信息資源的智慧化整合以實現知識組織管理,從而提供智慧化的協同引導服務,并能夠為知識網絡合作提供資源服務。比如,在科研的構想階段,南京大學圖書館則使用了圖書館的國際知識導引系統LibGuide來提供一站式的導航協同服務等。又如,在科研的研究階段則能以MetaLib的電子信息資源的整合系統來為圖書館提供元搜索工具的協同服務,均能滿足科研等的需求。
在信息組織4.0時代下,智慧化知識組織的知識協同服務能夠在協同輔助分析中來實現圖書館的智慧信息情報資源的知識網絡合作服務。首先,在科研內容的引證及影響下,智慧化知識組織的知識協同輔助分析服務要依據引證關系網絡的知識發現方法[31],研究當代知識脈絡和結構、體系等。引證關系網絡的知識發現方法不僅能通過引文計量與語境分析,得出引文分布網絡中的相應影響力分析以及主題詞組織等的關聯引用現象、主題內容的分析,還能提高科研知識研究的成果質量。其次,智慧化的協同輔助分析可在專家的意見和評論中來融合使用科研成果文獻的知識語義單元因子,以形成知識組織化的資源,并可統計計量科研論文的資源使用數據和評價數據,使之能夠用于組織專家知識系統庫。再次,智慧化的知識協同服務需要多媒介的學術報道和推廣,并可促進信息情報資源的傳播、共享和交互,以不斷發展知識網絡合作服務[32]。智慧化的知識組織是產生科研內容并協同輔助報道的創造性服務,以實現科研知識策略。并且,圖書館智慧化的信息知識協同服務能在知識共享中提供信息資源引導、輔助報道分析和語義關系內容的挖掘提煉的知識網絡合作服務,從而實現協同信息資源的組織與構建。
首先,智慧化的知識組織中的輔助報道分析組織針對的是科研的語義主題內容和研究覆蓋范圍。圖書館為作者提供文獻資源的宣傳策劃報道、研究服務支持和內容發布等活動,以易于文獻作者被檢索獲取、期刊高影響因子的分析、個人論文網站的建設和高校等機構與網絡平臺上的學術成果的開放存取。其中,知識協同服務中的輔助報道分析組織能提供多種論文選題與研究、發布途徑管理和學術趨勢分析等的知識協同管理服務全過程,還可提供搜索引擎的優化服務以易于論文被發現。并且,其輔助報道分析服務不僅能提供在學術會議上參與發表與參加領域內研究的機會,還能利用社交媒體平臺,比如提供對科研社交網絡平臺ResearchGate的學術專業賬戶的管理,以示維護學者的論文成果,并能提升他們的個人可見度和認可度。
其次,知識協同輔助報道分析組織也須利用并發展圖書館的文獻計量服務。在替代計量學Altmetrics的產生中,知識組織不斷發展完善了相關的科研計量理念,并能便于由知識組織的輔助報道分析來促成用戶貢獻創新。并且,其以知識網絡合作中所能實現的小世界特性來使得智慧資源實現協同研究獲取共享的服務。一方面Altmetrics與被引頻次相互映射,還可預測論文下載和引用情況[33]270-277;Altmetric網站則能在科研成果宣傳的節點里來實現協同輔助報道分析,比如能在其平臺工具中監控跟蹤論文初期的發表情況,并在論文引用前就能早期反饋[34],以及在數據軌跡中檢驗影響力數據的可靠性[33]270-277,還有著聚合度量指標Altmetric Attention Score及其可視化圖表。在Altmetrics協同輔助報道分析的服務中,圖書館還可將自行設定所形成的網絡輿情的知識圖譜[35]加以使用。另一方面,網絡社交知識平臺的學術情境也使得Kudos的學術推廣工具應運而生。圖書館的輔助報道分析組織的知識協同服務并以此能在Kudos工具中實現學術推廣,并顯現出Almetrcis的分值和Wos的引用量等的影響指標[36],這些影響指標有利于提升科研項目的公眾置信度。
再次,在各種知識資源信息和數據公開發布的背景下,輔助報道分析組織是在知識網絡合作服務中來構建顯性知識的創新傳播、分享和利用的服務,并在滿足用戶的需求中產生協同的生態影響因素,還能產生智慧知識信息資源收益遞增的特性。在對知識社會的關注、交流與影響中,輔助報道分析組織不僅能實現圖書館對智慧知識資源的共享管理,還在面向公眾、組織團體以及科研管理人員的智慧信息情報資源共享中產生更大的效益并規模化產生知識創新的空間知識輻射效應。
信息組織4.0時代,知識組織的知識協同服務管理策略首先不僅是系統科學地融合科研途徑、研究方法和實驗數據等輔助研究服務的實現過程,還是在社會化的環境下能主動交互地提供智慧化的學科數據信息資源。圖書館所提供的知識協同服務管理策略不僅能提升科研能力并提供知識圖譜數據的服務[2]90-93,比如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所建設的學術數據總庫,還能以探尋文獻更細粒度的知識單元來呈現對象間的內在關聯并和其他關系鏈接對應,以揭示和組織來構筑智慧知識間的關聯契合[37]。它還能從知識的延續流轉中來揭示隱藏的專家和社群等;組織揭示并產生新的知識結構等,還對新的研究內容進行填補和處理新技術[38]。由此,圖書館將以多策略化[39]的知識組織來實現知識協同服務管理,并在開放性的學術社區環境中來提供組織服務以利于開展知識網絡合作。并且,在新的信息組織時代,圖書館也將會以關鍵的知識價值鏈中的學科建設來為未來更多的知識工作者提供科研服務。圖書館可協同組織信息知識資源,并能延續學術交流的生命周期,以及在學科發展規劃等的知識數據資源中去探求、解釋與組合等,并進行科研信息知識協同的研究服務管理,還需要在業界的合作與交流中來主動提供、發現與解決知識的問題,以在多向的知識交流中提供知識競爭的科研策略,并圍繞問題解決來實現知識協同的目標[1]以提升科研能力,實現科研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