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晉商家刻為中心的考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晚清時期私家刻書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
——以晉商家刻為中心的考察*

2021-03-12 09:58:42盧厚杰
圖書館 2021年2期

盧厚杰

(山西財經大學晉商研究院暨經濟學院 太原 030006)

私家刻書是中國古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長期以來,私家刻書成為仕宦學術家族的“特權”,商人群體的私家刻書實踐較為少見,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私家刻書的發展和出版主體的下移。值得注意的是,變革性的轉折出現在明清時代。隨著明清科舉政策變遷、商品經濟發展,徽商[1]、晉商等明清商幫積極參與私家刻書實踐,打破了商人群體在中國古代私家刻書領域的長期沉寂局面。以清代晉商為例,祁縣何家、榆次常家、太谷趙家、靈石楊家等商人家族在私家刻書方面取得了頗值稱道的成績,刻書近百種,遍布算學、家譜、商書、目錄學、經史等文化領域[2]280,推動了晚清三晉私家刻書的發展。

關于清代晉商私家刻書,學界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聚焦于古籍信息、版本目錄、裝幀設計、訓詁校讎等歷史文獻學視角下的探討[3],較全面地考察了明清時期山西商人私家刻印出版的圖書目錄[4]。但是,學界對于清代山西商人私家刻書興起的影響因素和形成機制尚未予以專門性探討,未能充分揭示晚清晉商參與私家刻書的行動邏輯。鑒乎此,文章基于清代山西商人民間文獻的收集整理,從文化要素、經濟資本、技術驅動和編輯人才四個方面,對晚清晉商私家刻書興起的影響因素進行較為深入的考察。

1 文化要素

與具有濃郁政治色彩的官刻與追求經濟效益的坊刻相比,私家刻書側重于文化學術旨趣的體現,更加依賴于家族藏書、詩文著述等文化要素的積累。因此,清代山西商人參與私家刻書的前提之一便是文化要素的積聚。筆者認為,在清代山西商人私家刻書的過程中,山西刻書傳統、晉商私家藏書以及晉商子弟著述,構成推動晉商家刻發展的三個文化要素。

1.1 刻書傳統

金元時期,山西平陽一度成為北方地區的刻書中心地[5],遺留下厚重的刻書歷史底蘊,成為三晉地區影響深遠的文化遺產。至明清時期,私家刻書傳統在山西鄉賢士紳之間綿延傳遞,作為商業精英和地方賢達,清代山西祁縣、太谷、榆次以及靈石等地的晉商,成為私家刻書實踐的主要參與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是祁縣晉商刻書家何紹庭。

清代祁縣晉商家刻成績出眾,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鄉賢戴廷栻的刻書影響。明末清初,三晉名士戴廷栻廣交顧炎武等知名學者,祁縣丹楓閣不但成為北方文化交游核心,更是戴氏私家刻書藏版之處,史稱戴廷栻“訂刻古書數百種,及名人高士詩文之不能自梓者,刊刻行世”,“版存丹楓閣,宇宙盡知之”[6]。作為戴廷栻的同鄉和追隨者,晉商何紹庭的藏書樓“對蒙軒”處于戴氏丹楓閣故地,何氏“篤志文學不求仕進,亦與戴先生為近”[7]343。除此之外,何紹庭承繼戴氏刻書事業,投身鄉賢著作的刻印出版,比如同治光緒年間,何氏“對蒙軒”刻有《山右古詩》《晉宋梁魏周隋詩合抄》《唐詩抄附北漢詩抄》《宋金元詩抄》《四庫全書目錄》(四十五卷)等多種著作[2]280,成為晚清時期刻書種類較多的晉商刻書家。類似的情形,也存在于祁縣渠本翹、太谷趙昌燮以及榆次常贊春等晉商刻書家的出版實踐中[8]。要之,從金元平陽刻書到明末戴廷栻藏版,再到清代何紹庭等晉商刻書家的傳承,足見三晉地區刻書歷史文化的深遠影響。

1.2 晉商藏書

明清時期,晉商私家藏書為其刻書實踐提供了重要支持[9]。一是提供底本,祁縣晉商何紹庭“對蒙軒”藏書十萬余卷,其中包括戴廷栻刻本《王太史遺稿》殘卷,何氏據之重刻此書,“明季保德王二彌太史遺稿,嘗由戴先生廷栻序而刻之,先生得其殘編,覆刻之,稱精本。”[7]343二是為私刻校勘提供支持,何紹庭光緒十二年刻本《四庫全書目錄》凡例云:“全書有殿本、廣州本大小二種,如醫家類《普濟方》,殿本訛作四百八十卷,茲編悉從廣州刊本以訂正焉。”[10]何氏刻印此書時,是以家藏粵本《四庫全書總目》作為校對之參照。三是提供輯佚來源,何紹庭“精意所存,畢在金石,嘗搜討名拓舊跡,會而集之,審年代,辨款識,錄文字,說而訂之為《山右金石文鈔》。”此外他“嘗輯有《山右古詩晉宋梁魏周隋合鈔》,又《唐詩鈔附北漢詩鈔》《宋金元詩鈔》,均付刻”[7]343。又如光緒二十年,榆次晉商藏書家常贊春等輯錄戴廷栻《半可集》,并予以付梓刊刻[11]。可見何紹庭、常贊春等人在宏富的私家藏書基礎上,致力于三晉鄉邦先哲文獻的收集、整理和出版。

1.3 晉商著述

稿源是私家刻書的基礎條件,清代晉商私家刻書多是晉商子弟的著述。這一現象是清代晉商累世注重教育文化資本積累的結果[12],正如清末山西士紳劉大鵬所言:“商賈之中,深于學問者亦不乏人。”[13]48如祁縣晉商喬致庸,“孜孜矻矻,廣購圖書。所居泊然,卷軸外無它玩好,冠服質樸如老儒生。”[14]381因此,清代晉商子弟多有著述存世,如榆次晉商常家的常麟書、常贊春等,堪稱清末民初山西知名學者,二人著述十分宏富,其中常麟書著有《左腴類聚》8卷、《中字知源錄》4卷、《清代學人著作簡介目錄》3卷、《古文鈔》2卷、《古詩鈔》6卷、《清史稿補充編目》1卷、《魏晉紀事》1卷和《藝林譚屑》1卷等[15]353;常贊春著有《毛詩雅故集》《詩傳集例》《尚書講義》《虛字輯談》《晉幣存征》《文字達詣》《柞闬吟談》10卷等[15]359。再如常齡“著有《治痘集》《要雜癥萃精》二書,均先生本所閱歷而擷其精要者。”[7]388又如常望春“有《辛夷花館詩詞稿》《辛夷花館雜文賦稿》,均藏于家”[7]349。再如太谷趙鐵山著有《?齋詩文集》《讀書雜鈔》《心隱庵錄字學》等[16]3。太谷商人曹潤堂“肆力于音韻學,諷誦之余,毅然以編輯傅徵君山年譜,自任起例、發凡,體段已具,未及成書而逝,所著有木石菴詩、木石菴文錄、木石菴隨筆、傅文貞先生年譜”[17]717。祁縣晉商喬家的喬超五,“家故富藏書”,“所著有《融齋文鈔》一卷,《詩鈔》二卷,藹然德人之言。”[7]172其子喬尚謙、喬佑謙等均有著述存世。

要之,從文化層面而言,明清科舉政策的調整,為商人子弟參與文化活動提供了政策空間。包括晉商子弟在內的清代商人群體,讀書學習風氣日盛,熱衷于積累文化資本,投身于圖書收藏、學術研究、詩文創作等文化領域,追求士商之間的身份角色轉換。作為傳統時代首要的傳播媒介和文化載體,私家刻書有助于晉商子弟社會形象的改變和文化素養的提升,從而激勵商人成為私家刻書活動中的一股力量,進而推動明清時期刻書出版的大眾化。

2 經濟資本

私家刻書具有明顯的“非商業性”,經濟收益向來不是私人刻書家考慮的首要因素。但應該指出的是,作為一種文化產品生產,刻印圖書仍需一定的經濟投入和成本開支。清代刻書成本主要包括版刻、紙張和裝訂等材料費用和刻工的人力薪酬。學界研究發現,清代官刻、坊刻圖書的成本不低[18]。值得注意的是,家刻圖書的成本一般要高于官刻和坊刻,原因在于官刻與坊刻均為規模化生產,同一雕版反復使用,可以降低單本圖書的成本支出,而私家刻書規模小、印量少,無形中提高了單件圖書刻印成本。由于清代私家刻書成本較高,加之幾乎沒有商業收益和經濟回報,私家刻書意味著純粹的投入和不小的開支,故明清時期許多飽學之士的著述文集常因經濟窘迫而難以付梓。

與窮困書生不同,作為商業精英的晉商擁有雄厚財富。明清時期,國內市場整合程度和商品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跨區域長途貿易販運經濟發達,全國各地涌現出晉商、徽商、粵商等商人集團,成為“士農工商”四個階層中經濟資本最雄厚的社會群體。如明后期,“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19]又稱“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20]。至清末,山西商人從事票號金融行業,“平遙、祁縣、太谷,票號最多,得利最大”,“皆推為第一商人。”[13]47明清山西商人通過貿易、票號等聚集大量的經濟資本,如祁縣渠家、何家、喬家、榆次常家以及太谷趙家、孫家等[21]142,均是清代山西商人中的佼佼者。至清末光緒年間,平、祁、太等地晉商家族的身價財富多在數十萬兩白銀之上[22]。

在“賈而好儒”的社會風潮之下,清代晉商私家刻印出版家譜、學術、詩文、商業類書等,投身于私家刻書實踐。從書稿來源而言,清代晉商家刻圖書主要有兩類:一是自刊自著,如祁縣晉商何紹庭“所編輯者,有《山右四朝詩》《王太史稿》,都已付梓”[23]。又如臨汾人賈永早年“販商江淮”,后專攻篆刻,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出版所撰《松園印譜》[2]230。再如太谷商人子弟武先慎撰寫《武氏家譜》,并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刻印付梓[2]231。二是資助鄉賢著作刊刻,如太谷富商孫阜昌刊刻數學家賈世西的學術著作《太陽高弧細草》[17]1152。又如祁縣渠本翹刊印同鄉劉奮熙的《愛薇堂遺集》,并與常贊春等合資出版戴廷栻的《半可集備存》[21]142。再如祁縣晉商喬映霞將家藏新式名人著作刊印成書,供喬家堡小學堂教學使用[21]142。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清代靈石晉商楊尚文在學者張穆等人支持下,精選賢士文稿,刊刻出版《蓮筠簃叢書 》一百一十卷,計有十余種,這一文化壯舉的形成,與楊氏坐擁九十余家銀鋪密切相關[24]。

要之,作為最稀缺的生產要素之一,經濟資本是文化用品生產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對于“非商業性”的刻書實踐而言,其得以運行的前提更是依賴于經濟資本的積聚,堅實的資金基礎成為晉商私家刻書等文化發展的驅動因素。幸運的是,“以末致富”的清代山西商人積累雄厚的經濟資本,成為清代最富裕的社會群體之一,具備了投身于私家刻書實踐的物質條件。

3 技術驅動

文化要素和經濟資本的積累,意味著清代晉商私家刻書發展的主要“原材料”已經具備。不過,刻印技術這一生產要素是否“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影響私家刻書發展的約束性條件。宏觀考察傳統中國印刷技術的演進歷史,可知刻印技術的成熟程度、成本高低以及簡便易用與否等均是影響私家刻書出版發展的關鍵因素[25]。令人欣慰的是,清代雕版刻書技術的成熟和近代西方石印技術的引進,為清代晉商私家刻書提供了技術保障與支撐,使其能輕松自如地運用刻版、石印等印刷技術,一定程度上促進私家刻書的出現和出版主體的下移。

雕版印刷技術在清代已經進入成熟期[26],各種技術都具有可操作性且成本較低,對于從事小規模私家刻書的晉商群體而言,技術要素不再成為阻力和障礙,反而成為一種出版助力,促成清代山西商人進行大量藏版印刷,太谷孫氏、祁縣何氏以及靈石楊氏等晉商家族均有藏版。太谷富商孫阜昌于道光年間刻印《養正樓印存》,卷一扉頁稱是“太谷白石傻子孫阜昌近居氏/祁縣小愚山人孟介臣石夫氏鐫篆”,正是在著名篆刻家孟介臣的“運刀刻印”下,孫氏養正樓福祿壽印譜成為經典,“凡賞鑒家無不稱奇焉。”[27]靈石楊氏刻印的《連筠簃叢書》,尤以版刻精良聞名,清末山西藏書家耿文光跋稱:“余向得楊氏叢書,喜其刊板之工。”[28]祁縣晉商何紹庭“對蒙軒”藏有刻版[29],所刻書中聲名最著者是四十五卷本《四庫全書目錄》,書內扉頁刻有“光緒十二年刊/四庫全書目錄/祁縣對蒙軒藏版”字樣[30]。

表1 晚清晉商部分雕版刻書

清代中后期,西方石印技術引入中國。山西雖然偏居內陸,但晚清光緒年間,晉商在商票印制過程中采用石印技術[31],故石印技術較早地傳入山西,后來該技術逐漸運用到山西圖書出版實踐。與傳統中國的雕版印刷技術相比,石印技術在價格、效果等方面更具優勢[32]。因此,一批依托石印技術興起的印刷廠相繼創辦,推動了清末民初山西石印出版業務的發展。如民國四年,太谷縣知事蔡光輝在縣城南門樓道巷創立太谷平民工廠,經營石印書籍等業務[2]319。太谷平民工廠先后于民國四年(1915)、十二年(1923)和十四年(1925)出版鄉賢趙佃《讀漢書雜詠》、趙昌燮《趙云山先生年譜》以及趙佃《素位齋遺書》。此外,太谷文成書局專營石印業務,曾于民國十四年(1925)出版趙昌燮撰寫的《錫九馮公事略》一書[2]327。

表2 晚清民初晉商部分石印圖書

技術與產業的互動歷來是分析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視角。從雕版到石印等印刷出版技術的進步帶動了刻書成本的降低和私家刻書的普及。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晚清以降,西方石印等新技術的“東漸”,為中國印刷技術帶來新的變革,降低了刻書出版的技術難度和資本門檻,一大批新式中小印刷廠紛紛面世。作為思想開明的一個群體,清末民初晉商積極運用石印技術,如榆次常贊春等人的著作均由小印刷廠石印出版,“在機械印刷技術的支持下,中國文人的著述出版的難易程度發生轉變,這也導致典籍時代的結束與私家刻書時代的到來。”[33]

4 編輯人才

刻本精良與否,很大程度上有賴于編輯、校勘人才的學識。晚清晉商家刻興起的條件之一便是編輯人才的匯集,為其私家刻書實踐提供了智力支持。從人才來源而言,參與晉商私家刻書的編輯人才分為兩類,一類是道光年間,晉商家族延納而來的知名學者,如靈石楊氏延請張穆、太谷孫氏延請孟介臣等;第二類是清末民初,晉商子弟組成的基于親緣、學緣和地緣等聚合而成的編輯人才群體。

4.1 延請學者

清代中期,山西商人開始從事私家刻書等文化實踐。遺憾的是,由于東掌制度(“東家—掌柜”,類似于當前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尚未確立,這一時期的晉商大多致力于商業經營和商號管理,無暇顧及商業之外的文化活動,以致晉商群體的文化積累有限和文化素養較低,難以獨立完成選稿、校勘、版本比較等出版環節的核心工作。因此,在私家刻書過程中,他們通過招賢納士的方式,延請知名學者主持私家刻書,開啟“士商合作”的私家刻書模式,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道光年間張穆主持靈石晉商楊氏《連筠簃叢書》的刊刻。

靈石晉商楊氏以刻印《連筠簃叢書》留名于中國古代刻書史[34],原因之一是楊氏所刻叢書堪稱精品。目前收藏于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圖書館的楊氏刻本《永樂大典目錄》,曾是清末山西著名藏書家耿文光的舊藏,耿氏題跋云:“余向得楊氏叢書,喜其刊板之工,校對之精,獨缺《永樂大典目錄》一種,繼于京師購得此本,而《連筠簃叢書》遂為完璧。”[35]可見,靈石楊氏刻書以其精良刻板和精確校對而被學人贊賞。事實上,這一刻書成就的取得并非源于靈石楊氏學術精湛,更多是得益于楊家坐館張穆的學識才干。作為晚清時期西北史地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張穆成為《連筠簃叢書》刻印工作的實際主持人,正如何紹基《靈石楊君兄弟墓志銘》云:“(楊氏)家計中落,墨林好事益不衰,刻《連筠簃叢書》十余種,皆發明經史,裨益實用之書,張石舟(張穆)實為經理。”[35]在楊氏刻書過程中,張穆為尋求底本而努力,并投身于書稿校讎工作,目前祁縣圖書館所藏康熙四十九年(1710)無錫華希閔劍光閣刻本《遺山先生文集》內尚留有張穆朱筆批校:“遺山先生集卷第十五/元張德輝頤齋類次、平定后學張穆碩州校梓”[35],學者查閱后發現,“書中批校,亦多關改版之辭”[35],可見張穆為靈石晉商楊氏《連筠簃叢書》的刻印頗費心血[36]。

4.2 晉商子弟

經過數十年的文化教育培養,至清末民初,晉商子弟中涌現出一批飽學之士,比如祁縣喬尚謙、渠本翹,太谷趙昌燮以及榆次常贊春等人,他們通過姻親關系或學術交往,形成一個地域文化團體,致力于家族著述和鄉賢著作的選編、校勘以及刊刻等工作,成為清末晉商私家刻書實踐中的編輯人才力量。尤須重視的是,常贊春“受館(清史館)聘充徵訪,蒙館長趙公爾巽諄屬以留意晉故,以資纂述”[7]172。他致力于清代山西地方文獻整理,與趙昌燮成為清末晉商刻書實踐的推動者,展開一系列的編輯合作,“(常贊春)欲以綜述舊聞,蒐羅放散為三晉文獻之纂輯。鐵山趙子(趙昌燮)頗不鄙棄,集太谷先民著述目錄見示。”[17]1169

4.2.1 選編

文稿選編是刻書出版之重要環節。在清末晉商家刻中,從事這一工作的以晉商子孫、姻親等為主。比如祁縣晉商“保元堂”的代表人物喬超五著述宏富,惜乎生前未刻印出版,后由舉人出身的二子喬尚謙、喬佑謙等選編付梓,“《時藝》二卷,均身后及門諸子輯刻者。其《詩補遺》一卷,則又諸子檢諸叢殘而付刻者也。”[7]172又如太谷趙佃《素位齋文存》一書,系由門生趙昌燮選編完成,“乙卯歲,仲兄命燮(趙昌燮)輯刊吾師詩文存,即擬附刻。”[17]1125“燮(趙昌燮)等今日之收拾吾師耦漁先生詩文殘稿付梓”[17]1159,他又邀請常贊春參與《素位齋文存》文稿選定,“贊(常贊春)受讀既終,略區以類,并付梓人。”[17]1159再如太谷富商曹潤堂,“所著有《柘庵詩集》《傅征君年譜》,藏于家待梓。”[37]受曹氏子孫委托,趙昌燮、常贊春負責曹氏《木石庵詩選》文稿選定,“常子襄、趙鐵山兩同年已選定三百余首。”[17]1172具體而言,“燮(趙昌燮)受而讀之,既錄其目,附以小傳,上之山西文獻徵存局矣”[17]1169,乙卯冬,“鐵山(趙昌燮)又以丈詩詞各集錄本見示(常贊春),且屬為點定。”[17]1170最后“詩依子襄(常贊春)選出者,凡古近體若干首,詞若干闋”[17]1173。由上可見,清末民初在山西商人刻書出版過程中,太谷趙昌燮、榆次常贊春、祁縣喬尚謙等較有文化素養的晉商子弟,承擔了文稿選編的主要職責。

4.2.2 校勘

文稿校勘是保證刻書精確的基本要求,但這一工作對校勘者的學識素養要求較高。至清末民初,晉商子弟組成的文人群體承擔著主要的校勘任務。如祁縣喬尚謙,“選定同邑李廣文芬、文水蘇孝廉捷卿詩集,親加校勘成精本,其他文辭不多作,作均不茍。”[38]此外,喬尚謙又曾“手校《夢花軒詩稿》”[39]。又如太谷趙佃的《素位齋文存》,由趙昌燮、常贊春負責校勘,“壬戌夏,漁山四弟整飭書廚,拒塵卻螙,乃偶然拾得,燮(趙昌燮)亟事校讎錄,”[17]1125除此之外,“贊(常贊春)與校讎之役。”[17]1126曹潤堂《木石庵詩選》經由趙昌燮、段志先和常贊春等人主持校勘,首先是趙昌燮在編目之余,“復與同人段志先諸君正鈔胥之偽舛,略事編次第。”[17]1169“及戊午冬,鐵山(趙昌燮)復致耦漁年丈之素位齋詩文存,屬贊(常贊春)校刻。”[17]1159常贊春又“勘正誤字以歸之”[17]1170。可見,在文稿勘誤、校讎等具體工作過程中,晚清晉商子弟成為最主要的編輯力量。

4.2.3 序跋

序跋撰者須具有一定學識、身份與聲望。清末民初晉商私家刻書之序跋,大部分出自晉商子弟如趙昌燮、常贊春等知名學者之手。如常贊春為《何蝯叟行草詩冊》跋云:“愚盦頃將付印,以廣傳布,屬贊(常贊春)跋識,略書數語于末。”[40]又如趙佃《讀漢書雜詠二卷》的跋語,是在趙昌燮的極力邀請下,由榆次常贊春撰寫,“鐵山(趙昌燮)兄弟亟亟焉,為傳為跋,惟恐其或湮而不傳者”[17]1159,常氏跋云:“丈熟漢書,有撰著贊文集序曾及之,特未見其書,或散軼而未加理董歟,乃頃趙子鐵山以丈讀漢書雜詠寄示且囑序言,受而讀之,題則詠事詠人,或分或合,體則亦古亦近,信乎能兼取先民所長,供吾驅使,知讀書之訣且知詩文之訣者也。”[17]1125可見常氏對鄉賢趙佃之作給予較高評價。再如太谷曹潤堂《木石菴詩選》,常贊春與趙鐵山“各有序文”[17]1172,據常贊春序文可知,“癸卯之冬,趙子鐵山以曹丈木石菴詩文屬贊選評,嘗僭為序以弁首矣。”[17]1159要之,在清末民初山西商人私刻出版過程中,趙昌燮、常贊春等晉商子弟通過撰寫序跋等工作,成為晉商家刻的積極推動者。

4.2.4 謄錄

在石印出版技術下,抄本的謄錄水平關系到書稿的美觀程度,因此書法技能在石印出版過程中顯得格外重要。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清代晉商子弟和學徒的基本技能,書法、算學等關系到商業通信、賬簿核算等,一直便是他們的學習內容之一,所以清代晉商子弟中不乏書法技藝突出者[41]。至清末民初,晉商子弟如趙昌燮[42]、常贊春、常旭春等均是三晉知名書法家,而祁縣晉商渠晉山的楷書以清秀著稱[43],尤擅蠅頭小楷,成為文稿石印出版過程中的重要謄錄人員。如民國初年,祁縣喬尚謙“曾持其所著《半解集》《研呁軒吟草》,命山(渠晉山)楷錄,云將剞劂以問世”,不過因事中輟,后“請姻丈常子襄(常贊春)先生重為選定,而山(渠晉山)復任繕錄之役”[39]142。可見,憑借不俗的書法功底,晉商子弟在清末民初石印出版過程中的貢獻格外顯著。

要之,在清代晉商私家刻書過程中,延納而至的學者和有文化的晉商子弟,在文稿選編、校讎、勘誤、序跋以及謄錄等方面,憑借卓越的學術修養和編輯水平推動晉商私家刻書實踐的正常運轉。尤其在清末民初的晉商刻書實踐中,晉商子弟全方位投入到私刻出版過程中,充當最核心的編輯角色,而不再是出資延請知名學者主持私家刻書,這一轉變充分表明清代私家刻書的發展趨勢以及出版主體的不斷下移。

5 結語

明清時期,徽商、晉商等經商致富而又影響深遠的商人群體出現在歷史舞臺。他們與漢唐宋元時期商人群體的區別之一,在于一改長期以來商人在文化學術領域“存在感”式微的歷史局面,涌現出一大批商人出身的藏書家、刻書家,如徽商汪氏、鮑氏,以及晉商何氏、渠氏和常氏等。對于這一頗具歷史轉折性的文化現象,我們應從宏觀層面和微觀角度給予足夠的關注,挖掘其背后的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

作為文化生產活動,刻書出版亟需資本、文化、技術以及人才等多種生產要素的積累。鑒乎于此,文章主要從以上四個視角考察清代山西商人私家刻書興起的影響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清代晉商私家刻書蘊含著一定的行動邏輯。具體而言,對于社會角色和身份地位相對低下的清代山西商人而言,通過從事刻書、著述以及校讎等學術雅事,既有助于晉商子弟文化學術素養的習成,又有助于他們完成士商之間身份的轉換,進入地方社區頗有威信聲望的鄉紳階層并成為文化名人。從這一角度而言,私家刻書一定程度上可被視為清代晉商改變家族聲譽和社會形象的重要途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3p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com|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美女被操91视频|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丝袜啪啪|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韩视频福利| 天天摸夜夜操|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日本三区视频| 九九香蕉视频|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国产成人一级| 一区二区影院|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v手机在线|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啪啪网|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伊人色天堂|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区| 欧美色视频在线|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va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婷婷|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亚洲一区网站|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欧美精品xx| 婷婷六月在线|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99热亚洲精品6码|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91精品亚洲| 国产99免费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国产靠逼视频|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