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史秀山,牛晉艷,張瑾鈺,趙曉曉
(山西白求恩醫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全球,新冠肺炎早期癥狀不典型難以辨別,人群普遍易感且人際間傳播且傳染性極強[1,2]。截至2020年12月18日,約有7900萬人感染了SARS-CoV-2,分布在全球235個國家和地區,死亡人數約為170萬[3]。醫院是人群密集場所,人流量大,病區管理難度較大,容易出現疏漏。如果不建立有效的管理及防控措施,很容易引起院內暴發流行[4]。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內仍有聚集性病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對醫療護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5],為了確保就診患者及醫護人員的安全,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本文將對常態化疫情防控下一系列精細化管理及防控措施進行如下綜述。
為了科學平衡科室護理工作與應對疫情緊急任務的人員需求,科室成立了防控疫情應急小分隊,共5人,由一名主任醫師擔任組長,主管護師當任副組長,3名組員專門負責護理工作。當病房出現疑似患者,立即采取二級防護并啟用防控疫情應急小分隊人員專門看護患者;當解除可疑時,小分隊人員回到原崗位繼續工作。這樣最大程度確保護理人力資源的高效調度運轉、保證護理質量與安全[6]。由于疫情防控成為一種常態化,普通病區和重癥監護室科學合理安排護理班次,科室要根據病房患者總數和護理工作量動態調整科室的護理人力數量與配置,保證醫療護理安全。
新入院患者的排查尤為重要,針對門診普通患者,由門診醫師詳細詢問病史、接觸史、旅居史、主訴癥狀(是否伴有發熱、腹瀉、咳嗽等);是否來自高風險地區,查看健康碼、行程碼,進行核酸檢測,患者持入院證和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到住院服務中心辦理入院手續。急危重癥患者統一到急診科就診,進行核酸采樣后,各科室醫師會診后持核酸報告,由急診醫護送至急危重癥病房,需要行緊急手術的患者可通過綠色通道安排到病區的緩沖隔離病房,待核酸結果陰性倒至普通病區。
科室要嚴格落實醫院感染防控要求,落實院感防控各項措施。科室要動態關注國內外疫情,尤其了解國內中、高風險地區進行重點防控。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全科醫護人員認真學習COVID-19病毒特點、傳播途徑、個人防護等知識。科室配備齊全符合國家要求的防護用品,加強醫護防護意識,指導醫護人員正確配戴口罩、手套、護目鏡、穿脫隔離衣等,進行規范操作示教。學習方式采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培訓方式[7],強化知識培訓及督導、考核。所有醫護人員根據操作風險高低,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正確選擇和使用防護用品,并落實手衛生和無菌技術操作。嚴格遵守每日體溫監測、區域管理等相關規定,每周上報健康狀況日報表。
新型冠狀病毒存在醫院或家庭人際間傳播[8],醫院各個住院樓開通單通道出入口,關閉多余樓門,設立專職醫護人員和保安人員,嚴格把控出入人員,控制探視人員。普通病房設立門禁崗,查看陪侍卡、行程碼、健康碼、測體溫等措施才能進入病房,嚴格控制進入人員,普通患者取消探視,對病情特殊需要陪伴的患者,原則上一床一陪,由醫師做完流調表,門禁班護士予以發放陪伴證。陪侍證需注明有效期限及陪伴天數,當患者出院或過期要及時收回。護士開具陪護出入證時為家屬強調陪侍證和身份證號碼后六位相符方能進出所在病區的住院樓和相關檢查科室。向患者及家屬宣教一人一陪的重要性,陪護家屬要相對固定,無特殊情況不得更換;如陪護家屬及家中同居的其他人員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癥狀,及時至發熱門診就診。急危重癥患者需要陪侍人輪流照顧時,可根據要求另可開具1張陪護出入證[9]。兩周內來自中高風險區所在地市者謝絕陪侍,對所有探視陪伴人員進行健康宣教,進入院區均需佩戴口罩,每日測量體溫,了解有無發熱、咳嗽、乏力、腹瀉等癥狀。建立每日陪侍人員登記表,記錄其每日體溫、姓名、住址、聯系方式等。謝絕其他非陪護家屬前來探視,鼓勵通過微信、電話、視頻等方式與其他家屬溝通做好探視宣1.5保潔人員的管理[10]。
保潔員應固定不同區域的清潔工具,督促做好環境物品的清潔與消毒,進行健康監測并記錄。定期對保潔人員進行培訓,對于患者出院后床單元的終末消毒要進行檢查,保證消毒效果。
按照《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11],加強病室通風換氣,每日用循環風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2次。地面無明顯污染時,采用濕式清潔[12]。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應先完全清除污染再消毒。地面、墻壁、床頭柜、桌椅等病房物品表面每日以1∶1000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13]。監護儀、除顫儀及移動護理車等科室儀器設備使用后每日立即用75%酒精擦拭,避免醫源性交叉感染。針對常用的污染物品,做到用后及時消毒。
物品應專人專用,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其用過的床單、被罩、衣服等,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內封閉存放,并通知相關部門及時消毒處理[14]。垃圾嚴格分類放置、及時處理,患者離開后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科室病區末端預留設置一間過渡隔離病房,以應對突發不明原因的發熱或者有明顯呼吸道癥狀,或者其他疑似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情況,防止交叉感染。醫護人員在隔離病房救治患者時,必須正確佩戴及處理符合國家標準的個人防護裝備[15]。病區管理要求:①隔離病房設置在病區末端,單間病房內有對外通風的窗戶和獨立衛生間;②病室內張貼接觸隔離和飛沫隔離標識,配備專用聽診器、體溫計、吸引裝置、血壓計、用氧裝置及消毒物品,如速效手消毒液、噴壺(內有含氯消毒液)、75%的乙醇溶液等;③院內疫情專家組對疑似患者進行會診、評估和完善相關檢查后,如不排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則將患者按醫院疫情防控要求轉移至隔離病區治療;經會診排除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解除隔離;④患者轉走后對單間隔離病房按醫院感染要求進行消毒;⑤與患者密切接觸的家屬、醫護人員、保潔員等相關人員進行后續檢查及隔離。
疫情常態化住院期間,每位責任護士除了對患者的日常健康宣教,床頭張貼二維碼健康科普視頻,患者可以掃碼獲取健康教育知識。針對部分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患者,床旁發放自制的簡單易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圖文并茂的宣傳冊,每日下午進行廣播,使其了解手衛生、防護知識、咳嗽禮儀,使用后的棉簽和醫療垃圾、口罩處理與生活垃圾的分類等內容[9]。告知患者和家屬不要在樓道聚集聊天、互相串病房等,以防交叉感染。如果出現咳嗽、發熱等不適,第一時間告訴醫護人員。護士還應加強巡視及時發現患者和家屬的心理問題,積極疏導和心理安慰,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爭取早日出院。
新冠肺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傳播方法多樣化且傳播速度快。現有研究表明,SARS-CoV-2的主要傳染源是病毒感染者,無癥狀感染者在傳播過程中起到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16]。無癥狀感染者可能成為新的散發疫情暴發的源頭[17]。新冠病毒從發現到現在持續一年多的時間,但其季節反復性尤其是冬季,更加由于病毒變異株的出現,仍然警示醫護人員不能掉以輕心。目前雖在國內得到有效控制,但就全球來講,疫情仍在許多國家肆虐,面對本地散發病例出現及境外輸入性病例的輸入。所以,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在醫療診治和鞏固抗役成果的同時,兩手都要抓,嚴格按照國家制訂的感染防控要求和我院疫情常態化的防控工作總則,在保證正常醫療服務前提下,采取精細化管理策略[18],優化病房管理流程[19],進一步細化和優化科室的病房管理和疫情防控,通過一系列的管控措施,科室的醫療服務質量未受到疫情影響,醫、護、患、陪護、家屬相互之間未發生交叉感染,為綜合醫院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病房管理提供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