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杰
(濰坊市圖書館,山東 濰坊261000)
伴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5G”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快速崛起,世界各國啟動了5G工程、AI戰略,推動本國科技發展。一些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軟、甲骨文、阿里巴巴、華為、騰訊也逐步加大了AI方面的研發投入,并推進了AI與5G的融合。AI和5G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圖書館的服務形態,“AI+5G”會使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呈現出什么樣的新特點?會給圖書館的服務空間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呢?這些都是圖情界學者越來越關注的問題。當代圖書館的服務空間越來越強調對用戶學習與知識獲取上的支持,倡導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能在圖書館空間服務中得到滿足并獲得良好的服務體驗,但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圖書館的服務空間還遠遠不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而“AI+5G”給圖書館為用戶帶來新的服務體驗提供了可能。
通過梳理各國圖書館在圖書館空間設計方面的文獻,發現這些文獻既有圖書館空間規劃設計方面的研究,如比利時圖書館學會(Belgian Li?brary Society)建立了圖書館空間影響模型,提出了圖書館空間設計與規劃的6方面影響因素[1];也有基于用戶角度的圖書館空間規劃的研究,如Webb.km等人基于圖書館功能建構了以用戶為中心的圖書館空間模型[2]。上述學者提出的模型和框架為“AI+5G”視域下圖書館空間的規劃設計提供了有益啟示,但是這些模型和框架過于強調圖書館空間的功能,對構建圖書館空間的硬件要素、技術要素缺乏足夠的重視,而在這方面SST(服務空間技術,Service-space-technology)理論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該理論認為圖書館空間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到空間、服務、技術3方面要素;空間的設計、技術運用都要圍繞圖書館的服務功能開展,技術要與空間功能深度融合,空間功能借助技術的運用得到拓展[3]。SST理論為研究圖書館空間的變革與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因此,可以將該理論作為研究依據,探究“AI+5G”視域下圖書館空間變革與發展。
根據SST理論,圖書館空間設計需要從空間、服務、技術3個角度考慮,圖書館的發展與科學技術、時代背景、用戶需求密切相關,在不同的技術要素驅動下,圖書館的服務模式與服務形態也有著不同的發展方向。同時,如何對圖書館的空間功能定位也關系到圖書館的發展模式,因此,在AI和5G技術的驅動下,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勢必產生新的變化。
在“AI+5G”的視域下,具有人際交互特征的知識服務模式將成為圖書館的典型特征。圖書館無論處于什么樣的服務情景、面向任何具有個性化需求的用戶,利用人工智能系統和5G技術提供的服務都是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完成的。例如,圖書館可以借助智能AI系統精準定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針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為用戶推薦專業的知識資源。伴隨著5G技術的快速普及,圖書館AI系統將具備更強的信息傳輸效率,針對用戶個性化需求推送的信息資源規模和數量將具備更強的即時性,用戶能在第一時間接受到圖書館推送的信息資源。伴隨“AI+5G”的不斷普及,用戶使用圖書館將更加便捷,AI智能系統能幫助圖書館解決更多用戶服務方面的難題,圖書館不僅能支持用戶更有效地獲取知識資源和促進知識傳遞,而且能借助AI智能系統在促進用戶交流、用戶學習、用戶體驗方面獲得更多有益收獲,AI智能系統將成為用戶身邊的智能助手,隨時獲得關于專業知識問題的解答和信息資源,高度的人機交互將成為圖書館面向用戶服務的一種新常態。
首先,伴隨AI智能和5G在圖書館大規模普及,自然語言交互技術、視覺計算技術在圖書館服務系統也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越來越多個性化用戶將通過更為便捷和人性化的智能服務界面獲取知識資源,智能專家系統、智能服務系統也將為用戶提供更多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知識服務。其次,AI系統可根據不同情景下用戶的行為偏好和個性化需求提供多種可實現的操作方式和服務手段,找到能最大程度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智能服務解決方案,屆時,圖書館員也可以借助AI智能系統在用戶服務模塊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服務方案。圖書館員在智能系統的幫助下針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建構出更多的服務解決方案,將更多科學化的服務策略融入其中,依靠5G技術對用戶服務全過程實現監督,輔助用戶決策,提升用戶的學習體驗。與傳統的服務模式相比,借助AI智能系統構建出的人機互補的服務模式淡化了圖書館員作為服務設計者與知識提供者的角色,館員與用戶之間的關系逐步趨向平等,但是在具體的服務過程中,館員還承擔著組織、引導、服務的職能;借助5G通訊技術圖書館員與用戶之間的對話溝通將更加頻繁,圖書館員與用戶將形成良好的對話溝通關系。
“AI+5G”意味著圖書館可以借助多種方式分析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可以針對用戶的需求匹配到更多知識資源和專業的知識信息,用戶的學習方式、行為習慣也將產生新的變化,在AI智能系統的幫助下用戶將更多地通過自學的方式掌握新的知識內容。同時,不同的用戶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學習經歷,其興趣點、需求習慣也會產生巨大的差異,而為了滿足用戶這種快速增長的個性化需求,圖書館小眾化的知識資源將會得到有效利用。其次,圖書館的知識服務、用戶服務將越來越多傾向于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方面,屆時,圖書館可通過智能服務系統為用戶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為用戶提供個性化資源和專業的服務內容,使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AI技術與5G技術的融合使圖書館的線上服務、線下服務緊密結合起來,服務種類更加多元、服務內容更加多樣。目前,圖書館受到技術條件、管理制度、服務對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線上服務、線下服務融合效果還不夠理想。“AI+5G”的實現可以幫助圖書館解決其服務過程中出現的服務跟蹤反饋問題,因為AI系統具有的生物采集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在服務過程中隨時跟蹤用戶的行為,并反饋用戶的行為,隨時分析用戶的動態反應。同時,伴隨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圖書館的數據處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能將線上服務、線下服務整合在同一平臺框架內,幫助用戶獲得更高質量的服務體驗。因此,“AI+5G”可推進圖書館線上線下服務模式的融合,使服務方式更加多樣。
現代圖書館在空間環境上更加重視環境的生態性,強調圖書館給用戶帶來的體驗。“AI+5G”視域下的圖書館環境具備多種新的特征。
空間包容性是指通過AI與5G技術的運用,對圖書館空間中的環境、設施、技術及家具進行個性化設計以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需求。目前很多圖書館在空間設計上只重視了人性化元素和個性化設置,并沒有在空間規劃與設計上重視空間的信息傳輸功能,尤其是讀者廣泛使用的閱覽室只重視用戶的人性化體驗,沒有將閱覽室建立成單獨的信息傳輸空間。在5G時代,一些用戶更加傾向于使用5G手機訪問圖書館數字服務平臺獲取閱讀資源。同時,5G技術的應用為圖書館空間中AI設備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帶寬,不僅能更有效地增強AI智能設備的信息傳輸效率,還能幫助圖書館使用AI技術更有效分析用戶的行為偏好和閱讀習慣,更好地掌握不同用戶對圖書館內部空間環境、配套設施及學習支持的要求,并針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為其提供更有效的服務和支持。
圖書館空間多樣性是指在圖書館建設過程中空間的規劃布局應突出多種功能,在空間環境、硬件配置、技術應用方面應體現出多樣性[4]。圖書館是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供用戶學習和體驗的空間,應在面向用戶服務的過程中為用戶提供多種支持,“AI+5G”可以為用戶在環境體驗、信息資源獲取方面提供多種支持,能加強用戶對空間環境的感知,AI智能系統能精準分析用戶的行為,感知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定位用戶的行為偏好,為用戶提供環境、學習、知識方面的支持。智能化的知識推送、智能化知識資源獲取、智能化服務、智能機器人的輔助決策、智能專家系統及對圖書館內部環境溫度、濕度的智能化調節使圖書館服務全面轉型,使圖書館空間具有智能化特征,帶給用戶豐富的服務體驗。
在AI+5G視域下,圖書館員、用戶、圖書館空間內各要素需要協同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在服務過程中,圖書館各組織要素能形成智能化的空間環境,AI技術、5G技術與其他技術要素的配合將使圖書館的空間環境智能化、情景化、人性化,如AI智能系統能有效地搜集用戶的信息,分析用戶的行為偏好,建立用戶的行為偏好模型,及時制定出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服務方案,通過智能服務的方式將信息反饋給用戶。
根據SST理論,“AI+5G”視域下圖書館需要技術和環境要素的支持。伴隨AI智能系統和5G的廣泛應用,圖書館中將融入更多智能化因素,技術要素和空間要素將成為圖書館空間建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據AI技術和5G技術的功能特點,建立了圖書館空間模型,該模型分為3個組成部分,用戶需求層、空間特征層、用戶操作層,如圖1所示。

圖1“AI+5G”視域下的圖書館空間模型
圖書館的空間規劃是指圖書館內部空間的布局與設計。在“AI+5G”視域下的圖書館空間規劃與布局,一是可以靈活設計與對空間結構優化調整。由于AI技術與5G技術的應用更多側重于多樣化的服務給用戶帶來良好的服務體驗,因此,諸如創客空間服務、文化服務、項目式服務、學習支持服務、基于人機交互的合作學習都要求圖書館空間設計能促進這些服務項目之間自由切換和有效交互,并且不同的服務項目能在AI技術與5G技術的支持下相互支持。由此,要求圖書館空間布局更加靈活和易于調整。二是采用開放式與隔斷相結合的空間布局方式。通過采用自然隔斷的區隔式布局,建立半開放、半封閉的空間區域,用以支持多種類型的服務活動,各類活動小組擁有獨立的活動空間,并利用AI智能設備實現對空間的智能調節,保障服務空間內有適宜的溫度、濕度與光照調節。
在這方面,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預科學校圖書館進行了積極探索,該校圖書館在設計之初就融入了個性化設計理念,借助AI技術豐富和完善圖書館的空間功能,為不同服務項目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例如,該館的學習空間既支持用戶獨立的學習活動,運用AI智能設備實現對館內的溫度條件、光照條件實現智能調節,也支持小組活動,運用AI技術和5G技術建立智慧服務空間,滿足群體用戶的學習需求,使得用戶的群體學習得到有效的支持[5]。
傳統圖書館在設計規劃時強調空間格局的整齊劃一,并要求空間具備極強的秩序性,而在AI與5G視域下的圖書館空間規劃設計更注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致力于打造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服務環境。AI技術與5G技術的高度融合,不僅可以打造綠色、健康、怡人、舒適的空間環境,同時也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空間環境。圖書館運用AI與5G設備可以對圖書館空間中的色彩、溫度、濕度、光線、照明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調節,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使用戶獲得良好的服務體驗。
在溫度控制方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已經設計出一種“局部溫度控制系統”,該套系統能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在個體周圍創造出一種個性化的溫度與環境,并根據人體生理需要提供最為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環境體驗,使用戶置身其中能感到放松和舒適。圖書館應用這種AI智能設備能針對用戶需求對用戶身體周圍的環境進行智能化調節,為用戶創造出最適宜的閱讀環境[6]。
圖書館廣泛應用AI技術與5G技術也會促進更多智能技術嵌入到圖書館空間規劃與設計中。但是眾多的智能設備、智能化產品及技術有著多樣的開發者和供應商,如何建立標準化接口與智能網絡,對多種智能化產品與技術進行整合,是圖書館空間規劃與設計中不容忽視的問題。為了實現智能設備的統一運用,在圖書館空間規劃設計中,數據資源的采集與分析可依靠大數據技術解決、數據的存儲與計算可由云計算技術解決,信息通訊和網絡帶寬可由5G技術解決,智能化感知與智能化服務可由AI技術解決。
從當前智能技術發展趨勢來看,在圖書館空間規劃設計中,超級計算、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5G通訊是不可缺少的技術要素,但是對于這些技術的應用普通圖書館是難以支持的。因此,借助區域圖書館聯盟將成為促進圖書館AI智能生態發展的必要之舉,而那些擁有先進AI技術的科技企業也可以作為合作方參與到圖書館AI智能生態建設之中。如百度的“AI智能開放平臺”和阿里巴巴的“ET大腦”都可以為圖書館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智能技術和精準的智能服務,這不僅可以滿足圖書館空間布局與建設的智能化需求,也將使更多用戶體驗到多樣化的智能化服務,使圖書館空間更具智慧服務能力。
在“AI+5G”視域下圖書館空間面臨新的變革,AI技術、5G技術的融入使圖書館空間具備更高的智慧程度?!癆I+5G”背景下的圖書館能有效搜集用戶的行為數據、動態信息、習慣偏好信息等,通過深入分析這些數據,根據用戶的個性化制定服務方案,使圖書館的服務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同時,在“AI+5G”背景下圖書館還需要培養更多的高技術人才,投入物力、財力,建設“AI+5G”技術體系,共同推動空間變革與發展,使用戶在使用圖書館空間中獲得學習支持、服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