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代秋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促成了居民生活水平的質變,由生活消費產生的碳排放量已成為僅次于工業碳排放量的溫室效應影響因素。低碳經濟的新發展路徑對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中部大省,人口密度大、重工業歷史悠久等因素使得湖北成為全國能耗大省之一。本文運用脫鉤模型對2006—2016年湖北城鎮居民碳排放與可支配收入之間的脫鉤狀態進行探究,為湖北進一步開展碳減排工作提供建議。
Tapio于2005年提出“脫鉤彈性”的概念,用來分析經濟發展變化幅度與排放總量變化幅度的比值。
基于Tapio關于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的原模型,本文用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替代經濟增長,選用城鎮居民碳排放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兩個變量,建立脫鉤模型,公式如下:

上式中, 為脫鉤彈性指數, 是城鎮居民碳排放量的變化幅度, 是第n年與前一年碳排放量的差值, 是第n年城鎮居民碳排放量; 是居民可支配收入變化率, 是第n年與第n-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之差, 是第n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根據以上公式可將計算結果定性分為強脫鉤、弱脫鉤、衰弱脫鉤、強負脫鉤、弱負脫鉤、擴張負脫鉤、增長連接、衰弱連接八種類型(見表1)。
居民碳排放分為直接碳排放和間接碳排放。直接碳排放量是居民購買和消費能源產品造成的直接生活能耗。間接碳排放是指居民消費的產品和服務在生產以及其他環節消耗能源所產生的碳排放。我國尚無官方碳排放數據,需自行核算。居民直接消耗的能源數據來自《中國能源統計年鑒》。采用IPCC提出的碳排放估算法,選取原煤、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氣、天然氣、電力七類主要能源進行估算。公式如下:

其中,DC表示直接碳排放,i表示能源類別,Ei表示第i項能源的消耗量(104t或 108m3或108kwh),Vi表示第 i項能源的平均低位發熱量(kJ/kg),Ci表示第i項能源的碳排放系數(kgC/GJ),Oi表示第i項能源的碳氧化因子,本文取值皆為1,M表示碳轉換系數,M=44/12。電力碳排放系數是根據國家發改委等單位于2011年共同編寫的《省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中電網單位平均碳排放的統計數據得出的,湖北隨華中區域取值為0.801千克/千瓦時。估算所需每種能量的碳排放參考系數參見表2。
本文使用“消費者生活習慣法”(CLA方法)來計算居民的間接碳排放量,根據每項消費方式所造成的能耗估算碳排放量。本文借鑒方德斌等(2019)的行業分類方法,分為八類:食品、衣物、家用設備及服務、醫療、居住、教育和體育用品及服務、運輸和通訊、雜項與服務。首先計算上述8種消費項單位GDP的能源強度和碳排放強度,然后根據相應的消費支出數據計算各消費項目的間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公式如下:

如上公式中,j為八大消費項,k是對應于每個消費項目的工業部門,碳排放強度CIj是工業部門自身直接碳排放與其自身產值的比率,總消費支出為Y,這是通過將八個主要消費項目的支出乘以居民人數得出的。
如表3所示。
湖北省城鎮居民人口數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八大消費項支出數據均來自《湖北統計年鑒》,各行業的產值和各行業的能耗數據來自《工業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

表1 脫鉤狀態類型

表2 不同能源碳排放參考系數
如表4所示。
2006—2016年,湖北省城鎮居民生活消費碳排放總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從2006年的2726.19萬噸增至2016年的6276.03萬噸。直接碳排放趨勢為先增后減,間接碳排放量呈現倍速增長,所占比重較大,于2016年達到區間最高值84.8%,導致碳排放總量也不斷攀升。城鎮居民人均碳排放趨勢與總量變化保持一致,呈現波動上升。
根據上文給出的脫鉤彈性指數計算公式得到湖北省城鎮居民碳排放與可支配收入之間的脫鉤關系,如表5所示。
由表5計算結果可知,2006—2016年湖北省城鎮居民碳排放和可支配收入二者的關系大部分時間維持在脫鉤狀態,2007—2008、2011—2012年間呈現強脫鉤關系,說明湖北省城鎮居民在收入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居民碳排放曾頗有成效。2013—2014年呈現擴張負脫鉤狀態,表明生態環境惡化的速度超過了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速度。2012—2013、2015—2016年二者呈現增長連接狀態,表明居民碳排放增速和其收入增速基本持平。城鎮居民脫鉤狀態不理想的原因,可歸結于受整體經濟下行的環境影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放緩,居民可支配收入變化率逐漸變小,而湖北作為中部大省,城鎮居民人口數量大,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居民碳排放增長趨勢不斷擴大,造就了二者之間脫鉤狀態不理想的情況。為了使得增長連接狀態進一步向脫鉤狀態發展,應繼續促進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大力提倡低碳生活,發展綠色經濟,減少居民生活消費碳排放量。

表3 中國居民消費支出項目及對應行業

表4 湖北省城鎮居民生活能源消耗碳排放

表5 逐年脫鉤彈性
湖北省城鎮居民生活能源消費直接碳排飯占比近年來一直在穩步下降,但是間接碳排放占比卻持續升高,2016年增至84.8%。因此,城鎮節能減排的重點應聚焦于控制間接碳排放。根據上述研究結論,可得出以下建議:
1.交通通信方面:近年來全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呈迅猛勢頭,清潔出行、低碳出行等觀念深入人心。因此,進一步引入新能源汽車及乘用車,給予居民新能源汽車購車優惠、做好高峰地鐵引流分流工作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碳排放。
2.居住消費方面:應進一步引導居民的低碳消費觀念,加大宣傳力度。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買房裝修及家用高耗能電器的需求直線上升,有關部門應針對此出臺相關政策,推動建筑行業的技術創新,提倡房子用來住、使用清潔環保裝修材料、電器設備等不用時可斷電等觀念。